首页 理论教育 虚拟社区的发展前景

虚拟社区的发展前景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4 虚拟社区的发展前景虚拟社区一直没有停止它“进化”的脚步。但是,目前在该社区内尚不存在法律,因此时而发生纠纷也在所难免。从今往后,虚拟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必将愈发扩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虚拟社区与现实社会将发展成为完全等质的事物,也正是因为如此,两者之间存在的些许差异将时刻提醒人们正在进行的交流活动是否存在于共同的物理性时间与空间。

10.4 虚拟社区的发展前景

虚拟社区一直没有停止它“进化”的脚步。尤其是在近年,虚拟社区致力于向现实社会靠近,并且不断努力、试图在这两者的社会运营体系之间寻求融会贯通之道。例如,在网络聊天工具和即时消息里有设置虚拟化身(“avatar”,用于代表用户的卡通形象)的功能,就是为了帮助用户表达一些用文字难以言表的情感,以及利用网络摄像头相互传送视频的功能也是虚拟社区的一种尝试。此外,有一部分网络游戏开通了与现实社会流通货币的兑换功能,例如“第二人生(Second Life)”便是其中之一,游戏社区内的专用流通货币“Linden Dollar”可以兑换为美元,因此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在虚拟社区获得的财富不再是假想世界中的幻影,极有可能创造出现实社会中真正的富翁。

“第二人生(Second Life)”

“第二人生”是由美国企业“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运营的游戏型虚拟社区。用户可以在因特网的3D空间里制作自己的虚拟化身形象,通过即时聊天工具与其他用户取得交流,并且在社区内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和商店,发起活动,等等。这种来自自己亲手创造的真实感正是“第二人生”的魅力所在。并且,用户对自己在社区内的创造持有所有权及著作权,此外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的兑换等功能在推动虚拟社区与现实社会的融合方面具有非常先进的积极意义。但是,目前在该社区内尚不存在法律,因此时而发生纠纷也在所难免。另外为了能够顺畅地进行游戏,用户需要准备高性能的电脑,因此,对于“第二人生”,用户们的评价也可谓是褒贬不一。

仅仅是在短短数十年前,因特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媒体横空出世,虚拟社区对于大多数人尚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新奇国度。新诞生的虚拟社区不可避免地被拿来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其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新生事物显现出的“不健全”。因此对于虚拟社区,世间往往投与一种带有偏见的眼光,认为它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番景象,在电话以及电视等媒体问世当初也曾如复制一般地上演过。但是时至今日,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以面对面式交流为基础的现实社会社区的强劲竞争对手,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两者也在错综复杂的关联之间共存于世。从今往后,虚拟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必将愈发扩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虚拟社区与现实社会将发展成为完全等质的事物,也正是因为如此,两者之间存在的些许差异将时刻提醒人们正在进行的交流活动是否存在于共同的物理性时间与空间。例如在本章,我们详细地论述了匿名性的种种功过。无论是何种特点,都有如硬币的正反两面,时而发挥积极作用,时而产生消极影响。而作为使用者的我们,不能只看到虚拟社区众多优缺点的某一面,更应该思考如何发挥其长处以贡献于我们的生活,做到扬长避短。尽管只是一种尝试,相信在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之间一定可以孕育出更多令人欣喜的可能。

Extension Study    “虚拟空间的知识共享”

在因特网上存在着无数各具特色的虚拟社区,其中有一种专门用于共享知识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里,用户可以随时在线上传或者更新信息,社区因此成为信息资料库,其中有一部分社区与本章中提到的使用维基系统的服务(如“维基百科”)类似,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如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获得信息,具有电子公告板的性质。在电子公告板型的知识共享社区里,提问者往往并非执著于期待正确答案,更多则是期待来自其他用户的多种不同意见。

日本学者川浦康至等人(川浦康至、三浦麻子、地福节子、大泷直子、冈本真,《创造知识共享社区的人们——从“提问”形式看参加行动》,日本社会心理学会第47回大会发表论文集,2006)为了考证在这样的知识共享社区里流通的信息种类,对日本的“Yahoo!知惠袋(http://chiebukuro.yahoo.co.jp)”的投稿记录进行了内容分析。通过对“提问”与“回答”两者的分析,在两者之间没有发现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这里我们选择介绍关于“提问”的分析结果。

根据对“提问”中出现名词(下文中用【】标记)的出现频率的统计,发现在获得正确答案的提问里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之间几乎不存在根本性差别,多为阐明【现在】的状况或者【情景】后,询问有关【电脑】或【邮件】的【使用】【方法】的问题。与此相比,在没有获得正确答案的提问里,女性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特征,即相较男性而言,围绕【孩子】【朋友】【恋人】等人际关系的词语的出现频率较高,随后为【不安】【情绪】等表达情感的词语,以及【电话】【礼物】等有关人际关系的行为和事物也频繁出现。

没有获得正确答案的提问,多是由于获取信息的方向不够明朗,或者周边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贫乏,以及因为涉及个人隐私难以向现实社会中的友人开口等情况下产生的。可以期待来自不同用户提供的信息,同时还能确保自己的匿名性,虚拟社区无疑是解决该种问题、存蓄知识的理想场所。

【注释】

[1]Rheingold,H.,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anding on the Electric Frontier,Perseus Books,1993.

[2]参考:http://www.well.com。

[3]译者注:该画面展示的是2012年经过改版的WELL主页,在排版上与原书出版当时的WELL页面有所差异。

[4]Stone,A.R.,Will the real body please stand up?:Boundary stories about virtual cultures,In M.Benedikt(Ed.),Cyberspace:First steps,Cambridge,Ma:MIT Press,1991.

[5]参照本书第8章。

[6]译者注:Utopia,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在其1516年的拉丁语著作Utopia中提到的国家名,指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理想社会。莫尔描述的乌托邦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人们的生活有严格的规律性,除却了一切奢华的要素,人们按职能分配劳动任务,生产资料按需分配,男女平等,有充足时间从事科学与艺术的研究。

[7]Kraut,R.,Patterson,M.,Lundmark,V.,Kiesler,S.,Mukopadhyay,T.,&Scherlis,W.,Internet paradox: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American Psychologist,53,1998.

[8]有关研究的详细情况请参照本书第8章。

[9]Kraut,R.,Kiesler,S.,Boneva,B.,Cummings,J.,Helgeson,V.&Crawford,A.,Internet paradox revisited,Journal of Social Issues,58,2002.

[10]Mc Kenna,K.Y.A.,&Bargh,J.A.,“Coming out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Identity de-marginalization”from virtual group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5,1998.

[11]使用因特网的一种电子公告板系统。

[12]桥元良明、金相美、石井健一、小笠原盛浩、木村忠正、金仁培,《关于网络利用与网络社区的日韩比较》,出自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学环情报学研究调查研究编,24,2007。

[13]译者注:Role-Playing Game,简称RPG。

[14]Kobayashi,T.&Ikeda,K.,“Clan”as a source of trust:Ferment of social capital through involving in an online game,Paper presented at the 5 th Annual Conference of Association of Internet Researchers(AoIR),Sussex,UK,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