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机的未来

手机的未来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机的未来_传播学十年:阐释与建构结论:手机的未来对手机的未来从来不缺少乐观的预言。人人拥有手机的状况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后果,手机传播将会给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更多的话题和更深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陈卫星:《互联网传播的权力博弈》,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2007年10月13-14日,华中科技大学。刘洪清:《风生水起》,第五媒体,http://qnjz.dzwww.com/zt/200609/t20060919_1766948.htm,2006-9-19。以上统计数据均出自信息产业部网站。

结论:手机的未来

对手机的未来从来不缺少乐观的预言。据保罗·莱文森的调查,多数人在只能保留一种传播通信工具时会从众多媒介中选择手机。(23)为什么人们把手机看得那么重要而不可或缺?

移动和互动是手机最重要的特征。在紧急需要的时刻,手机是最便捷的工具。手机也成为汇集所有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功能被赋予手机,并得到发展:电子邮件、视频对话、小说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人们几乎可以用手机做任何事情。于是,手机成为人们信息和联络的首选渠道,成为个人和群体信息交流的媒介核心。人们希望随时随地交流信息,随时随地与他人交往。

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处理铺天盖地的信息和无所不在的联系。我们希望时时刻刻被永无休止的信息所包围,被各种各样的联系所打搅吗?当我们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都可以通讯联络的时候,我们还那么热衷于说话吗?面对新技术的泛滥,身陷信息和交往的超载,确实有太多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首先,虚拟的联系能否代替真实时空的接触?我们最想说什么?我们只想对谁说?手机能否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个人的、群体的、精神的、心理的?令人怀疑。通常的情况是,通过媒介搭建的虚拟关系缺少面对面交流的信任和亲密。

其次,海一样的信息真的能够帮助人们实际地了解世界、建立友谊和从事交往吗?当人们开始接到手机的节日问候时,短信息常常来自亲友,他们会感到快乐和兴奋,会乐于一一答复。然后,当人们开始接到越来越多的节日问候,常常是群发的没有接受者姓名的短信,于是,这样的答复就成了负担。大量制作和发送的信息不一定能造福于社会,它们常常成为由从众的大众埋单而短信部门获利的游戏,就像《超级女声》事件一样。铺天盖地的信息将我们淹没,甚至陷我们于疯狂。可能我们会像严守一一样,身陷消息之海,却失去最重要的信息。在2007年春节的时候,不堪短信骚扰的人甚至提出了抵制贺岁短信的倡议。(24)

新技术还带来许多其他的社会后果:以推销为主的垃圾短信,诈骗信息,偷拍隐私,公共场合的手机声音干扰,病毒等等。从《巴士大叔》案例我们得知,手机还能制造没有多少公益效果,仅仅制造社会笑料以满足无聊需求的短命公共事件。

手机不仅仅是工业化的代理,它同时带来了信息时代的“后现代”表达方式。本文只是对这个人造物品文化后果的几种粗线条的梳理和分析。人人拥有手机的状况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后果,手机传播将会给当今中国社会的转型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更多的话题和更深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注释】

(1) Dunnewijk, Theo& Staffan Hultén,(2006): A Brief History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in Europe, working paper(# 2006-034),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URL:http://www.merit.unu.edu.p.6。

(2) 如无特别指明,本文数据都出自国家信息产业部网站,如本处http://www.mii.gov.cn/col/col166/index.html。

(3)The Economist:The Real Digital Divide(The Economist,10 March 2005)30/12/2007(http://www.economist.com/opinion/displaystory.cfm?story_id=3742817)。

(4)陈卫星:《互联网传播的权力博弈》,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2007年10月13-14日,华中科技大学。

(5) 见Yang Boxu,Social networks and individualism: The role of the mobile phone in today's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hina.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论文,2007年10月13-14日,第105页,华中科技大学。

(6) 见Yang Boxu,Social networks and individualism: The role of the mobile phone in today's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hina.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论文,2007年10月13-14日,第105页,华中科技大学。

(7)邮电史编辑室编:《中国近代邮电史》,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yearbook/indexC.htm。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yearbook/indexC.htm。

(10)此图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倪燕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产业部等网站的数据资料整理制作的。

(11)刘洪清:《风生水起》,第五媒体,http://qnjz.dzwww.com/zt/200609/t20060919_1766948.htm,2006-9-19。

(12)以上统计数据均出自信息产业部网站。

(13)冯晓芳:《春节7天假期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超过150亿条》,新华网, 2007-02 27, 20:26:27。

(14)Gant, Diana, and S. Kiesler.“Blurring the boundaries:Cell phones, mobility and the line between work andpersonal life.”In Wireless world:Social and interactional aspects of the mobile age,edited by Barry Brown, Nicola Green, and Richard Harper(eds). Wireless World; Social and Interactional Aspects of the Mobile Age, Springer, London(2002);Geser, Hans“Towards 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the Mobile Phone.”http://socio.ch/mobile/t_geser1.htm(2004);Ling, Rich,and Leslie Haddon“Mobile telephony, mobility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everyday life”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Machines that Become Us.”NewBrunswick, New Jersey, US: Rutgers University.(2001);Castells, Manuel, Mireia Fernandez-Ardevol,Qiu Linchuan, and Araba Sey.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a global perspective:a project of the Annenberg Research Network o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2ND edition,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7;Glotz, P., Bertschi,S. and Locke, C.(eds.) Thumb Culture. The Meaning of Mobile Phones in Society, Transcript, Bielefeld(2005)

(15)Yang Boxu, Social networks and individualism: The role of the mobile phone in today's social transformationin urban China.中国网络传播年会暨新新论坛论文,2007. 10. 13-14,华中科技大学。

(16)Sadie Plant,on the mobile, the effects of mobile telephones on social and individual life, pp. 8-9

(17)翟宇、沈柬贝:《超级女声曲终:还有多少价值可以重来?》,《第一财经日报》,2005-8-29,http://www.yipu.com.cn

(18)徐琳玲:《超级女声如何赚钱——短信是主要的利润来源》,2005-8-25,http://www.yipu.com.cn

(19)董伟:《社科院解读“超女”产业链:至少贡献数十亿元》,《中国青年报》,http://www.youth.cn,2006-01-12

(20)吕媛:《“快乐男声”黑幕重重,投票公司价码曝光》,http://www.coopen.cn/Article/20070517/58611.html,2007-05-17

(21)热土潇湘:《超级女声——中国民主改革的试金石》,www. XINHUANET. com,2005-08-08 08:00:00;佚名,《超级女声的民主意识论》,2006-7-9,http://plan.eexb.com/mtyj/a/eckt.htm

(22)高涛:《超级女声与民主的法学思考》,http://www.lawsalon.net/index.php/viewnews-241.html,2007-11-03 11:39;王晓渔:《娱乐的催泪弹、民主的催眠剂——关于“超级女声”的评论的评论》,2005-8-26,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4688;胥谷峰:《太监民主——谈超级女声的民主》,http://law.hnu.cn/index.php/action_viewthread_tid_283.html,2007-3-1015:02

(23)〔美〕保罗·莱文森著:《手机:挡不住的诱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24)王汝堂、王海鹰:《拜年短信遭遇“七宗罪”,140亿条创新高》,2007年02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7-02/26/content_5772804_1.htm;杨霞:《“抵制短信拜年运动”列举短信“七大罪状”》, 2007-02-18, 10:46, http://news.sohu.com/20070218/n248296024.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