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经中的“水”字,你知道多少?

诗经中的“水”字,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释水》分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等四类,解释关于水的各种名称。过辨,指称回旋的水流。[6]汧:泉水流出后停积成沼泽。所谓揭,是提起衣服,步行渡水。连衣涉水称为厉。从膝盖以下的水流中渡过称为揭,从膝盖以上的水流中渡过称为涉,从腰带以上的水流中渡过称为厉。

【题解】

《释水》分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等四类,解释关于水的各种名称。

12(1).001 泉一见一否为瀸。

【译文】

时而出现时而隐没的泉水(泉水时有时无)称为瀸(jiān)。

12(1).002 井一有水一无水为瀱汋[1]

【注释】

[1]瀱汋(jì zhuó):井水时有时无。郭注:“《山海经》曰天井夏有水冬无水,即此类也。”ft

【译文】

井时而有水时而无水称为瀱汋。

12(1).003 滥泉正出[2]。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3]。县出,下出也。氿泉穴出[4]。穴出,仄出也。

【注释】

[2]滥(jiàn)泉:喷涌而出的泉水。或作“槛泉”。《诗·大雅·瞻卬》:“觱沸槛泉。”郑笺:“槛泉正出,涌出也。”

[3]沃(wò)泉:往下流的泉水。县出:即“悬出”。郭注:“从上溜下。”《释名》:“悬出曰~~,水从上下,有所灌沃也。”

[4]氿(guǐ)泉:从侧面流出的泉水。《诗·小雅·大东》:“有冽~~。”毛传:“侧出曰~~。”“侧出”即“仄出”。ft

【译文】

槛泉指正出的泉水。正出,是向上涌出。沃泉指悬出的泉水。悬出,是从上溜下。氿泉指穴出的泉水。穴出,是从侧面流出。

12(1).004 湀辟,流川。过辨,回川。

【译文】

湀(guǐ)辟,指称通直的水流。过辨,指称回旋的水流。

12(1).005 澭,反入。

【译文】

澭(yōng),是河水决出又倒流回来的支流。

12(1).006 equa[5],沙出。

【注释】

[5]equa(dàn):沙滩。郭注:“今江东呼水中沙堆为~。”邢疏:“~者,是沙堆出于水中之名也,故曰‘沙出’。”ft

【译文】

equa指水中沙滩。

12(1).007 汧[6],出不流。

【注释】

[6]汧(qiān):泉水流出后停积成沼泽。郭注:“水泉潜出便自停成污池。”邢疏:“《地理志》云:扶风~县,雍州弦蒲薮,~出西北入渭。以其初出不流,停成弦蒲泽薮,故曰‘~出不流’也,其终则入渭也。”ft

【译文】

汧指称泉水流出后停积成沼泽。

12(1).008 归异、出同流,肥。

【译文】

异流而同源的水称为肥。

12(1).009 瀵[7],大出尾下。

【注释】

[7]瀵(fèn):泉水自地底下喷涌而出。郭注:“今河东汾阴县有水,口如车轮许,equa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为~。”《列子·汤问》:“有水涌出,名曰神~。”ft

【译文】

瀵是从地底喷涌而出的泉水。

12(1).010 水醮曰厬[8]

【注释】

[8]醮(jiào):水尽。郭注:“谓水醮尽。”《荀子·礼论》:“利爵之不~也。”杨倞注:“~,尽也。”ft

【译文】

水枯竭称为厬(guǐ)。

12(1).011 水自河出为澭,济为濋,汶为equa,洛为波,汉为潜,淮为浒,江为沱,equa为洵,颍为沙,汝为equa

【译文】

从黄河流出的支流称为澭(yōng),从济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濋(xíng),从汶水流出的支流称为equa(chǎn),从洛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波,从汉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潜,从淮河流出的支流称为浒,从长江流出的支流称为沱,从equa(guō)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洵,从颍(yǐng)水流出的支流称为沙,从汝水流出的支流称为equa(fén)。

12(1).012 水決之泽为汧[9],决复入为汜。

【注释】

[9]決(jué):疏通水道,大水决口而溢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导之而行曰~,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 之:动词,到……去。ft

【译文】

疏通水道让停积的水流到河泽之中称为汧(qiān),从主流分出后又流回主流的河水称为汜(sì)。

12(1).013 “河水清且澜漪”[10],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11]

【注释】

[10]“河水清且澜漪”:语出自《诗·魏风·伐檀》。澜,大波。今《诗经》作“涟”。意指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澜”“涟”音义近,故可通。

[11]径:阮校作“泾”。《释名》:“水直波曰泾。泾,~也。言如道径也。”ft

【译文】

“河水清且澜漪”,大水波称为澜,小水波称为沦,直水波称为泾。

12(1).014 江有沱,河有澭,汝有equa

【译文】

长江有支流沱水,黄河有支流澭水,汝水有支流equa水。

12(1).015 浒,水厓。

【译文】

浒,就是水边之地。

12(1).016 水草交为湄。

【译文】

岸边水草交接之地称为湄(méi)。

12(1).017 “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12]揭者,揭衣也。以衣涉水为厉。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繇带以上为厉。

【注释】

[12]“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语出《诗·邶风·匏有苦叶》。毛传:“济,渡也。由膝以上为涉。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释文》:“揭,褰衣渡水也。”ft

【译文】

“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所谓揭,是提起衣服,步行渡水。连衣涉水称为厉。从膝盖以下的水流中渡过称为揭,从膝盖以上的水流中渡过称为涉,从腰带以上的水流中渡过称为厉。

12(1).018 潜行为泳。

【译文】

在水底潜游称为泳。

12(1).019 “汎汎杨舟,绋缡维之。”[13]绋,equa[14]。缡,equa[15]

【注释】

[13]“汎汎(fàn fàn)杨舟,绋缡维之”:语出《诗·小雅·采菽》。汎汎,浮游不定的样子。毛传:“绋,equa(同equa)也;equa(同缡),equa也。”

[14]equa(lǜ):粗绳索。

[15]equa(ruí):缆绳,大索。此处指船缆。ft

【译文】

“汎汎杨舟,绋缡维之。”绋,是粗绳。缡,指船缆。

12(1).020 天子造舟[16],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17]

【注释】

[16]造舟:将船并列水面,上面加上木板作桥。邢疏:“即今之浮桥。”《诗·大雅·大明》:“~~为梁。”孔疏:“李巡曰:‘比其舟而渡曰~~,中央左右相维持曰维舟,两船曰方舟,一舟曰特舟。’孙炎曰:‘~~,比舟为梁也。维舟,连四舟也。’”

[17]泭(fú):竹筏,木筏。《国语·齐语》:“方舟设~,乘桴济河。”韦昭注:“编木曰~,小~曰桴。”ft

【译文】

天子用船只并列而成的浮桥渡河,诸侯用相连系的四条船渡河,大夫用并列的两条船渡河,士用一条船渡河,庶人乘竹木筏子渡河。

12(1).021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

【按语】

古代典籍中溪与谷,沟与浍、渎有大小之别。溪指山间小河沟,谷指两山间流水道,浍指田间水沟,渎指小水渠。不过有时会混用无别。

【译文】

水流入大河称为溪,流入溪中称为谷,流入谷中称为沟,流入沟中称为浍(kuài),流入浍中称为渎。

12(1).022 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

【译文】

逆流而上称为溯洄,顺流而下称为溯游。

12(1).023 正绝流曰乱。

【译文】

直着横渡江河称为乱。

12(1).024 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译文】

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称为四渎。所谓四渎,指的是四条从发源地一直流入大海的河流。

水泉。

【按语】

水的本原是泉,故《释水》先泉后水。

12(2).025 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

【译文】

水中可以居留的陆地称为洲,水中的小块陆地称为陼(zhǔ),小陼称为沚,小沚称为坻(chí)。人工建造的水中陆地称为潏(shù)。

水中。

【按语】

“水中”指水中各种各样的高地。

12(3).026 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译文】

黄河水从昆仑山流出来时,水色清白。后来容纳的支流共达一千七百条,整条河的水色变成浊黄。黄河流水百里一小弯,千里一弯一直。

河曲。

【按语】

“河曲”意指黄河中上游水色变化及河道曲直的情况。

12(4).027 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絜、钩盘、鬲津。

【按语】

该条所列为黄河下游九条河流的名称,并称“九河”。九河古道久废,故难确指。《汉书·沟洫志》载:“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二百馀里,今河虽数移徙,不离此域。”按此说,这九条河流应在今河北交河县到山东平原之间。邢疏云:“太史、马颊、覆釜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也。”

【译文】

徒骇、太史、马颊、覆鬴(fǔ)、胡苏、简、絜、钩盘、鬲津(是古黄河下游九条河流的名称)。

九河。

【按语】

“九河”指古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