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龙菲尔德语言观探讨

布龙菲尔德语言观探讨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龙菲尔德语言观探讨胡永红摘要:本文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的学术生平、主要思想进行了阐述并作扼要评述。布龙菲尔德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代表,在美国语言学史上,1933~1950年这段时期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代。1933年布龙菲尔德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因此,布龙菲尔德的第二原则是:劳动分工与所有人类活动皆依赖于语言。

布龙菲尔德语言观探讨

胡永红

(绵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本文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的学术生平、主要思想进行了阐述并作扼要评述。

关键字:布龙菲尔德;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1887年4月1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03年进入哈佛学院,1906年在该校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在威斯康星大学一面进修一面担任德语助教,在那里,他结识了普鲁可希(Edward Prokosch),受其影响决心研究语言学。1907年,他转到芝加哥大学继续进修并担任教学,完成了学位论文《日耳曼语次元音交替的语义变异》,1909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1913~1914年,他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进修语言学,同时结识了新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受到了较深的影响。自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辛辛那提大学与伊利诺斯大学任德语讲师(1909~1913),在伊利诺斯大学任比较文学与德语副教授(1913~1921),在俄亥俄州大学任德语与语言学教授(1921~1927),在芝加哥大学任日耳曼语教授(1927~1940),在耶鲁大学任语言学教授(1940~1949)。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主要代表,在美国语言学史上,1933~1950年这段时期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代。他的语言观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对大多数美国语言学家的态度和看法起着支配作用,一大批语言学家如哈里斯、霍基特、布洛克等聚集在“布龙菲尔德语言学”的大旗之下,发展和制订了具体的语言描写方法和程序。

1933年布龙菲尔德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部著作是他1914年写的《语言研究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的修订本,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全书共二十八章: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五章到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论述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语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出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本书主要观点如下:

(一)在布龙菲尔德看来,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行为主义是科学方法的原则之一。因此从行为主义和机械论的观点观察语言现象,布龙菲尔德把语言看成一系列刺激和反应,并以有趣的方式证实了其刺激——反应过程。他在第二章“语言的用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假设杰克和琪儿正沿着一条小路行走。琪尔饿了,她看到树上有个苹果,于是她用她的喉咙、舌头和嘴唇发出一个声音。杰克接着就跳过篱笆,爬上树,摘下苹果,把它带到琪尔那里,放在她的手里。琪尔就这样吃到了这个苹果。”根据时间的先后,此故事被分成三个部分:(1)言语行为之前的实际事件;(2)言语;(3)言语行为之后的实际事件。在(1)中,女孩的饥饿、看见树上的苹果以及与男孩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说话者的刺激。在(3)中,男孩的实际行为是听话者的反应。女孩的言语行为结果在于她无须自己从树上摘就得到一个苹果。因此,布龙菲尔德的第一原则是:当个人受到刺激时,其言语相应地就会让另外一个人做出反应。社会中的个人因其能力而相差很大,但是只要有人能够爬上树或捉鱼,那么社区中的其他人将会得到苹果与鱼。因此,布龙菲尔德的第二原则是:劳动分工与所有人类活动皆依赖于语言。最后,女孩的发音是对外部刺激(饥饿)所做出的言语反应。当音波到达男孩耳朵时,便刺激了其神经,于是听见了女孩的话,这是对男孩的刺激。这也表明,人类对两种不同的刺激、实际刺激以及言语刺激做出了反应。因此,布龙菲尔德的第三原则是:言者与听者之间的距离、两个分离的神经系统是通过音波而连接起来的。布龙菲尔德据此提出了著名的传递公式:Sàr…sàR。S表示实际的刺激;R表示实际的反应;r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反应;s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刺激。布龙菲尔德说,S和R都是“实际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存在于语言之外的,r和s都是“言语事件”,是语言学家关心的。很明显,布龙菲尔德用“刺激—反应”的理论来解释言语行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映。它的实际含义是反对传统心理学的“心灵主义”,强调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机械主义”,并认为只有排除了对心灵的依赖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语言科学。

(二)布龙菲尔德把语言形式分成复合形式和简单形式。复合形式由成分组成,是可以分析的。分析复合形式到语素为止,语素是最终成分。怎样分析复合形式呢?布龙菲尔德提出了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简称IC分析法。他认为英语句子是由不同成分构成的复合形式,这些成分又可由更小的成分构成。英语句子是按二分法原则由简单形式扩展为复杂的词语序列。在这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的每个层次上,句子都可以切分为成对的单位即直接成分,直到最终成分语素为止,例如:Poor John ran away.先可以切分为:Poor John/ran away.然后再二切分为Poor//John/ran//away.甚至away也可二切分为a///way。IC分析法可用树形图表示为:

img6

(三)布龙菲尔德提出了音位(phoneme)的概念。他认为任何一段话语都包含总的声音特征,其中一部分特征是无关紧要的,即非区别性特征(non-distinctive features),只有一部分与意义相联系,因而对于交际才是必要的,这就是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s)。声音中具有区别特征的最小单位就是音位。布龙菲尔德区分了三种不同的音位:第一种是纯主音位(simple primary phonemes),后人称之为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例如,pin-sin-tin这三个词的区别由词的开头音不同造成,接下来用同样的原理替换pin单词中的剩下的两部分,从而得到pin是由三个不可分的单位组成的结论;这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单位都是有区别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叫做纯主音位。他认为可以用三个音位来分析和描写pin这个语素。第二种是复合音位(compound phonemes),是纯主音位的组合,例如,buy中的复合原音可以看作是far中的元音和yes中第一个音位的组合。第三种是次音位(secondary phonemes),它只是在语音组合中(例如组合成词或句子时)或者在简单形式的特殊用法中(如John?)才出现,后人称之为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 phonemes),如重音(stress)、声调(pitch)、语调(intonation)等。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等一些语言将声调作为纯主音位。

(四)布龙菲尔德提出了语言描写的基本原则,并对历史语言学的原理、原则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从20世纪50年代起,语言学界就不断发出对布龙菲尔德语言观批驳的声音。英国语言学家罗宾斯提出,布龙菲尔德语言观的弱点在于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出发,把词的意义归结为刺激与反应,并竭力避免谈及语义问题。罗宾斯反对用刺激、反应这些术语说明词的意义,他认为,词的意义是由情境衬托的,是词在社会的、文化的、精神的、物质的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在由事物、情感、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等共同构成的环境之中所起的作用,弄清了构成情景的因素,也就说明了词的意义。罗宾斯认为布龙菲尔德对于词的意义也是以情境为依据,但他过于狭隘,把情景理解为刺激和反应的连锁,而对说话人的情感或心境等情景因素不予考虑。

英国语言学家夸克对直接成分分析法提出了批评:句子第一次切分为直接成分时,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对此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提出标准,只能凭直觉进行。此外,有人指出,直接成分分析法对有些多义结构显得无能为力,如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到底是“猎人的射击”,还是“对猎人的射击”,用IC分析法分析这个结构体,会得出相同的结果。

尽管如此,布龙菲尔德被看成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人们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看成是布龙菲尔德学派。布龙菲尔德还致力于理论的应用,特别是外语教学。20世纪20年代初,他编写了一套英语教科书和德语初级教科书。二战期间,编写了《外语实地调查简明指南》。1945年,他为美国国防部编的《俄英词典》写了俄语语法简介。布龙菲尔德还是美国语言学会的发起人,曾任主席职位。此外他也是美国其他一些著名学会的会员,还担任过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的委员,曾经是国际语音协会和丹麦皇家科学院的会员。布龙菲尔德一生为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奋斗,他在方法论和分析手段方面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Quirk,Randolf.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English[M].Archivum linguisticum.11,1959.

2.Robins,R.H.A Problem in the Statement of meaning[M].Lingua,4,1952

3.赵出开.美国语言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4.王宗炎.语言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5.殷钟崃,周光亚.英语语法理论及流派[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