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小为美”也能做大做强

“以小为美”也能做大做强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说到美国社区报的经验和做法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小的才是美好的。”所以巴菲特老人家一次要买100份社区报。我们也看到美国的大多数社区报在自我发展的时候是没什么生命力的。我们在南海区的7个镇街办了7份社区报,总发行量近30多万份。每个家庭按三口人计,南海全区7个镇街有近100万人口可以看到我们的社区报。小是路径,大是方向,强是目的。
“以小为美”也能做大做强_在中国办社区报

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省级大报在佛山虽然都有上百人的记者站,他们对时政新闻和突发重大新闻反应迅速,优势突出,但他们没有办法像我们的社区报一样去覆盖南海或禅城某个镇街的每一个社区里的家庭,他们更加没有办法做到进入这些社区和社区居民天天见面聊天,和他们讨论日常生活的问题。这就是社区报“以小为美”,在小范围开小角度做小事情的魅力和优势。

我们在说到美国社区报的经验和做法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小的才是美好的。”其实,我们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从情感角度,小与浓几乎等义,从报道内容角度,读者当然也希望整版都是与我有关的当地新闻,但是新闻总归要赚钱的,站在经营角度考量,小就是弱,应该是“无数个小整合到一起才是最美好的”。所以巴菲特老人家一次要买100份社区报。单个的蚂蚁是小的,而且没有力量。但是,无数只蚂蚁聚到一起的时候,也会对大型动物构成威胁。

实际上,只有一个两个小是没什么美好的。我们也看到美国的大多数社区报在自我发展的时候是没什么生命力的。因为一个社区内其广告规模是有限的,能支撑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我们在采访美国最经典的社区报教材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学教授Jock时,他告诉我们,他原来也有一份社区报,因为单打独斗无法支撑,最后也转手卖给了巴菲特老人。在美国活得比较好的是那些报系下面的无数个报纸结成的大的报业联盟。只有成规模才能在市场上有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珠江时报》系列社区报的实践,极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点。

2009年,我们创办第一份社区报《桂城社区周刊》的时候,尽管一出版就达到5万份的发行量,但终究只是覆盖了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范围。即使再密集,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点,稍微上规模一点的广告商都可以对这样一个覆盖范围或者这样一个点忽略不计。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只能做一点餐馆、超市之类的小广告。

当我们逐渐办出第二份、第三份……第八份、第九份、第十份社区报,把南海、禅城的中心城区45万个家庭都覆盖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覆盖能力不仅形成了规模,还可以让客户根据产品或者服务对象对广告范围进行选择性投放。广告吸纳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比如有个房地产商发现我们系列社区报这个平台后,他的房子盖到哪个镇街,他就选择在哪个镇街的社区报投放广告。还有一些银行也逐渐成为社区报的长年客户。

通过分析我们的系列社区报实践,我们发现其实社区报只是做了两件传统媒体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

一是特定区域发行量大,高密度覆盖。南海区共7个镇街,户籍人口126万[1]。我们在南海区的7个镇街办了7份社区报,总发行量近30多万份。这是中国任何报纸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某些报纸号称自己有100万份的发行量,但那是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范围,具体到一个区域的小范围有几万就已经很不错了。

二是我们的社区报全部直接进家入户,而且是无缝隙无死角。我们的系列社区报不是没有方向没有着落地在大街上发放,而是通过邮局直接送到居民的邮箱,到达居民的客厅。在每个有社区报的镇街,主要的户籍人口家庭都有我们的社区报。每个家庭按三口人计,南海全区7个镇街有近100万人口可以看到我们的社区报。这也是传统媒体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多本身并不代表着大和强。只有把无数个小有机地连接到一起才能大,只有形成整体功能性地统一发挥效能才算强。否则,单个的社区报就像海面上无数个舢舨随意漂在海面,一阵大风过来都免不了翻船倾覆的下场。

我们要的是行军蚁一样的小和多,尽管一只大象随便就可以踩死一只或者百只蚂蚁,但是当行军蚁成队列进攻的时候,也会对大象形成威胁。这就是有机组织的力量。单个的个体虽然小,但依据严格的规范和秩序形成组织后,就会变得很强大,令人害怕。

我们的系列社区报,正在朝着“做小、做深、做多、做强”的方向前进。小是路径,大是方向,强是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