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民生发展打下基础

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民生发展打下基础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维护民众利益的有效手段,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必须依托于完善的民生保障法律体系。依法治国总目标确定以来,我国在民生立法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也就是说,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目标一致,方向相同,相伴而生,相辅相成。与完善的法律体系相应的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取得显著进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民生发展打下基础_依法治国的民生解读

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维护民众利益的有效手段,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必须依托于完善的民生保障法律体系。依法治国总目标确定以来,我国在民生立法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要保障民生建设的快速发展,必须保证民生立法的与时俱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两大政治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个决定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也就是说,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国目标一致,方向相同,相伴而生,相辅相成。既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开启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新时代;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也同时推动和促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

十六大以来,我国民生立法工作取得了大量成绩,物权法、物业法、食品安全法、旅游法、中小学校车管理条例等,大批新法律根据群众的民生需求不断制定,同时也对一些不适合现代民生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如将酒驾纳入刑事处罚条文,取消劳动教养制度,修改行政诉讼法等。我国人大立法、修改法律出发点是基于民生需求,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新变化,民生领域内的很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新的立法来维护。如2013年12月圆通速递由于没有进行货物验视,导致顾客收到化学药剂感染身亡事件;2011年以来电子购物的发展促进物流业迅速扩张,随之带来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大量泄漏,严重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人大提出了更高的立法要求,表明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规范新兴行业的发展,才能使受害人的权益维护有法可依。

经过三十年法治建设之路,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243部、行政法规744部、地方性法规9580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总体实现了有法可依,2011年我国已经向国际社会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此期间,随着立法的不断精细化,很多民生立法经过修改,立法内容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具体,操作性越来越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比例也大幅度增加。以我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为例,1950年颁布实施后,1980年修改了一次,2001年进行了第二次修改,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又进行了三次司法解释;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有104条,2015年修订后增加到154条;1979年《刑法》只有192条,1997年修订增加到452条,并先后通过了9个修正案,最高人民法院进行了10次解释;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有164条,1996年修改增加到225条,2012年修改增加到了290条;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近100处,增加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公益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举证期限、行为保全、小额案件诉讼、确认调解协议、实现担保物权等多项重大诉讼制度,对民事诉讼原则、管辖制度、调解制度、证据制度、立案制度、简易程序、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和涉外程序等均有重大修改完善。而2015年2月4日正式发布和实施的《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则对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问题又作了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个司法解释共分23章,552条,被称为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是内容最为丰富、十分重要的司法解释。与完善的法律体系相应的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取得显著进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这些法律大部分都涉及民生内容,为民生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开展的对农村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规则和对物权法的修改,将进一步明确公民的权利,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丰富公民的权利使用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