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率真自然的地域风尚与诗道情真的诗学观念

率真自然的地域风尚与诗道情真的诗学观念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国黔中的地域人文风尚,一言以蔽之,就是率真自然。这种率真自然之情性,除了真山真水的自然陶染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文化风尚和阳明心学潮流之浸润。黔中士子率真自然的性格特征,体现在诗学观念上,就是对陶渊明的特别推崇和钦仰。因此,其关于诗歌本质的讨论,与“诗学大传统”的观点颇为近似。黔中士子生活在真山真水中,涵养于纯朴本真之民情风俗里,较少受到外界虚伪造作风气之感染。真情是自然的,正情是社会的。
率真自然的地域风尚与诗道情真的诗学观念_边省地域与文学生产—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黔中古近代文学生产和传播研究

山国黔中的地域人文风尚,一言以蔽之,就是率真自然。这种率真自然之情性,除了真山真水的自然陶染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文化风尚和阳明心学潮流之浸润。笔者在第一章讨论“民族风尚与黔中地域文化品格”时,已经指出:黔中地区生活着苗、布、侗、彝、水、土家、仡佬等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其民族性格,“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有“敦庞质素”、“直情率遂”之特点。[118]或如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所说,“滇黔,三苗南蛮之故墟也,其民之稍优者,大率流宦迁贾,来自他乡。至其原民,则犹有羲皇以上之遗风焉。”[119]或如爱必达《黔南识略》所说,黔人性格“类淳朴而悫诚”,“大率皆质野而少文,纤啬而重利”。[120]其民族风尚,能歌善舞,极富浪漫情怀、娱乐精神和诗性精神。黔中古近代文人生活在真山真水的自然环境中,沐浴于真情率性和诗性激情的民族文化风尚中,自然涵孕而成真率质素的诗性精神。另外,笔者在讨论“阳明心学与黔中文化品格”时,亦说过:阳明心学在黔中地区的形成,与黔中地域文化的影响有关,实际上王阳明就是基于苗、彝族人敦庞浑朴之质性而提出“良知”学说,进而建构起心学体系。同时,阳明心学在黔中地区的传播,对黔中地域文化品格之形成有重要影响,它涵养和强化了黔中士人去伪存真、尚朴重质和大胆创新的精神。黔中士人生活于真山真水之中,涵孕于敦庞质素之民风民俗里,陶染于存真去伪的阳明心学思潮中,所以养成一种率真自然的个性特征。

黔中士子率真自然的性格特征,体现在诗学观念上,就是对陶渊明的特别推崇和钦仰。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前有详论,[121]兹不赘言。需要说明的是,黔中文人在诗与情性之关系问题上,于情性之真与正二者之间,或者说于真情与正情之间,更加偏爱真情。

传统中国学者对于诗歌理论之探讨,自《尚书·尧典》至陆机到钟嵘和刘勰,通过世代学者的努力建构,已基本形成一个从“诗言志”至“诗缘情”到“诗本情志”的自足系统;对“情”、“志”来源的追溯,从讲自然物候变化之动人,到谈论人生曲折经历之起情,已兼顾到自然与社会之两面,亦已构成一个完备周全的解释体系。可以说,至魏晋六朝,传统中国学者已基本完成对诗歌理论的大体架构。此后便成为中国诗学的一个传统模式,为历代学者继承、诠释、补充和发展。借用社会学家的术语,此诗学传统可名之为“诗学大传统”。

黔中学者在讨论诗学问题时,往往将“诗言志”、“诗缘情”或“诗道性情”之类的常语,置于论文之开端或结尾,作为论诗之依据和准则,表明其对“诗学大传统”的接受。因此,其关于诗歌本质的讨论,与“诗学大传统”的观点颇为近似。如越其杰以为:真正的诗歌,应是“带性灵来”,[122]“风雅”一道之宗旨在于“潜追”“不朽”之“性灵”,所谓“性灵原不朽,风雅在潜追”是也[123]。张元臣以为:“风骚”之根本在“性灵”,明确提出“要从性灵出,遂得风骚旨”。[124]赵维熙谓“诗以道性情,有性情而后有诗。性情愈笃,则诗亦愈工”[125]。李怀莲以为“诗者,乾坤之灵气也”,“诗人泄造化之所欲泄,必自性灵流露而后可传”。[126]犹如“诗学大传统”在“诗本情志”之总论下有“言志”、“缘情”之厘分,黔中“诗学小传统”在“诗道性情”之原则下,亦有“情真”与“情正”之区分。

就“诗本情真”一面言。黔中士子生活在真山真水中,涵养于纯朴本真之民情风俗里,较少受到外界虚伪造作风气之感染。其山真水真,人真情真,诗真文真,故其论诗论文亦最尚真朴。如郑珏提出“诗出于性真”说。[127]陈夔龙以为:“诗无工拙,惟其真耳。”[128]萧光远以“真”评冯正杰诗,以为“其人真,故发为诗,其事真,其景真,其情真”。[129]杨绂章以“真”为诠评诗文之唯一准则,谓“有真学问必有真赏识,有真赏识何患无真品题,品题定而诗集传矣”,以为白居易、陆游诗,“皆独具性灵,直抒胸臆。白不以浅露为嫌,陆不以坦率为病,皇皇然并称大家,无他,惟其真也”。[130]縻鸿远将“山水之真形,园林之真境,与夫昆弟、朋友、戚好之真性情”熔铸于诗,故其诗得以流传,而格调派诗歌“真相既失,真味遂泯,传故不久,所谓言尽而意亦尽者以此”。[131]彭崧岳谓“诗文之道,发于性情,性情不真者,其诗文不足道”。[132]任珏崖更以“真”解释才子佳人传奇之经久不衰,以为“万物莫不有情,而人之情为独挚;人亦莫不各有其情,而才子佳人之情为最真。真则奇,奇则传”。[133]

黔中学者以“真”为文学之至境,以“真”为准则诠释各种文学现象。或有从创作上探讨者,如陈启相以为诗以“自然元音”为上,而世俗所重之四声八病,雕虫小篆,则将此“自然元音”之“一片灵光,打入畏缩苦趣”。[134]陶廷杰提出:“诗以道性情,不在词藻,恐失真性情耳”,[135]即声律平仄、辞藻雕饰有碍于真情之传达。或有从文学欣赏之角度探讨者,如万大章自述其读诗经历云:

顾率直不竞于侪辈,弃置十余年,不复作,亦不复读。惟师友感事寄兴,情真语挚,悲壮淋漓,辄爱不释手,且不费诵习而自能历久不忘,以视六经四史,时时入览,犹不能掩卷终篇者,乃觉劳逸殊形,得失异致。若是乎声音之道感人深矣![136]

诗篇之所以比“六经四史”感人至深,而且“不费诵习而自能历久不忘”,乃在其“感事寄兴,情真语挚”,即最契合于人之性灵本真。“情真语挚”之诗篇与“六经四史”的此种赏读效果之差别,或许显示的便是情真与情正之不同。“情真语挚”之诗篇显示的是人之真情,“六经四史”展示的是人之正情。真情是人性之本真状态,正情则是本真人性通过社会改造后的状态。真情是自然的,正情是社会的。因此,社会性的正情比之自然性的真情,其与人性之原初状态终究有一层隔膜。故其作用于人心,比起自然之真情来,则略显迟钝。

真情是自然的,正情是社会的。真情通过社会改造而成为正情。正情虽仍以真情为基础,但它已渗透了为社会秩序之整合而建构起来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它虽然逐渐远离人性之本真,但因其更能适应文明社会秩序整合之需要,故而亦得到学者之赞同和提倡,特别是儒家学者,其所提倡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之“诗教”,便是以正情为依皈的。

“诗道情正”与“诗本情真”并非矛盾对立的两种诗学理论,亦甚难遽言其有高下等级之分。真情是自然性的,是为己的,是个人性的,有浪漫色彩;正情是社会性的,是为人的,具现实关怀。就批评家来说,若强调诗篇之光彩照人,独立不羁,感人至深,则重诗之真情;若偏重诗篇之政治教化和劝善惩恶之功能,则重诗之正情。简言之,情真动人,情正育人。基于此,现实精神强烈的学者于二者间便有高下轩轾,如傅龙光《吟我诗集序》云:

汉晋以来,为诗者多矣,得性情之正而合于古人言志之旨者,不数数也。其或执一偏之性,纵一往之情,而不觉乖于性情之正者,有矣。然犹有性情者存也。又或摹仿声调,襞积故实,则为古人所役;或趋赴俗尚,谀悦人情,则为今人所役;或雕刻木石,搜讨虫鱼,则并为万物所役,安在有性情与志乎?[137]

傅氏以“诗本情性”为准则,将诗厘分为三品:上品是“情正”者,即“得性情之正而合于古人言志之旨者”;中品是“情真”者,即“执一偏之性,纵一往之情,而不觉乖于性情之正者”;下品则是无情无性者,即情性为古人、今人、万物所奴役而不能彰显者。与傅氏观点略近的,是马冲然《屡非草序》,其云:

诗,道性情者也,无性情不可以言诗。然使恣情任性,无择语,无择吟,亦不可以言诗。故依人而不求诸己,自是而不知其非,通病也。[138]

所谓“恣情任性”者,真情之自然流露也;所谓“依人而不求诸己”者,则是无性无情者也。其所论虽甚简略,然其以情性之真、正、有、无论诗为三品,则与傅氏全同。

以平正之态度论之,正情与真情并无高下之分,育人与动人皆为社会人生之所必需。一个没有明显偏激情绪和怪癖行为者,其发自性灵之真情,必与群体公认之正情相通相融;群体公认之正情,首先必须是真情,伪诈矫揉必非正情。故欲在真情与正情间划分等级者,实缘论者所取之视角不同而已。如儒家为人,故重正情;道家为己,故尚真情。浪漫作家其情真,现实作家其情正。真情与正情间并无截然显明之区分界线,按古代学者的见解,真情之歌与正情之诗皆源于《诗三百》。如傅玉书《黔风旧闻录》云:

愚闻之庭训曰:古诗与唐体裁各异,且各有盛衰偏全之分,而要必源于《三百》,归于《三百》,则其义一也。古诗正始于苏、李,盛于建安、晋、宋,衰于梁、陈。方其盛也,班、张、曹、刘、阮、郭、颜、谢,各有所长,而得其全者靖节也。唐诗正始于陈伯玉,盛于开、宝之际,及中、晚而渐衰。然就其盛时,曲江、太白、王、韦、高、岑、东川、道州之徒,亦与中、晚诸家各擅其胜,而得其全者少陵也。故必知陶而后可与读《文选》,必知杜而后可与读《全唐》。间以斯意求宋元明诗,十仅一二得。[139]

陶渊明和杜甫分别是古诗和唐诗创作之集大成者,虽然未可完全以情真、情正概指古诗、唐诗。但是,说陶渊明是情真之代表,杜甫是情正之典型,则大体不差。而且,二者皆“源于《三百》,归于《三百》”,可知《诗三百》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之总源,实兼备真情与正情二方面。依傅氏之意,宋、元、明以来的诗歌,得《诗经》真情、正情之精义者,“十仅一二”,故其视宋、元以来为古典诗歌精神之沦丧期。此说虽有传统诗论家之偏见,但就中国古典诗歌固有之精神传统而言,宋、元以来确有古典诗学精神沦丧之迹象。因此,建国前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大多详于唐、宋以前,略于唐、宋以后;建国前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亦往往只讲到唐、宋,如王瑶回忆说:“以前北京大学中文系标榜所谓‘余杭章氏之学’,入学后先修文字声韵之学,即从小学入手。小学是为了通经的,所以中国文学史也讲到唐代就差不多了,元明清可以不讲,更何况‘五四’以后。”[140]陆侃如回忆他建国前的文学史教学工作,亦说:“我教过二十年的‘中国文学史’,都是详于周秦,略于唐宋,至明清就根本不讲了。我所认识的担任这门课的朋友们,讲授的进度都一样。”[141]鲁迅亦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142]可见,傅氏之观点并非完全是偏见,而是部分传统学者的共识。

综上,黔中“诗学小传统”关于诗与情性之关系的探讨,关于真情与正情之厘分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是在“诗学大传统”的背景上展开的,它不仅深化和补充了“诗学大传统”中的某些观点,而且亦因其在特定地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些地方特色。

诗本情真,诗道情正。或有情本真纯却因尘世之浸染而渐为虚伪者,因利欲之熏心而渐为邪恶者。如何规避情性之伪恶,而使之重返纯真,渐趋雅正,此为道德家与文学理论家所共同重视者。黔中“诗学小传统”对此甚为关注,亦有比较周全的认识,并对“诗学大传统”的观点有所补充和深化。

培育“真情”和锻炼“正情”,各依其情感之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方式。“真情”之属性是自然的,故培育自然之“真情”,莫若借助于自然之山水,昔人所谓“得江山之助”者是也;“正情”之属性是社会的,故锻炼“正情”,莫若借助于学与行,昔人所谓“文本学行”者是也。传统观念以为:一位真正的文人,必须具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阅历。此与笔者所谓培育“真情”和锻炼“正情”之两种方式颇相契合,可相互参证。

就培育“真情”一面言之。关于传统性善、性恶二论之分辨,兹不具论。不过,就人之天性纯真这一点,笔者深信不疑。笔者深信一婴幼儿之性情绝对是纯朴本真的,我们常以“天真”指称儿童性情,便是此意。随着孩子涉世渐深,种种尘俗观念逐渐蒙蔽其真心,其伪变巧诈之虚情遂日益增生。真情即诗情,真情泯灭,诗情亦渐趋枯竭。因此,理论家以为诗人之可贵在其“童心”,在于能时时屏蔽外在尘俗观念之渗透以保持其“童心”,在于能常常俯身于孩童学习其“童心”。

培育“真情”之途径,除俯身于儿童之“童心”以求返璞归真外,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畅游山水以求此心与彼境之合二为一,以彼境之天然本真洗涤此心之尘俗伪变。如前所述,黔人生存在真山真水中,涵孕于纯朴本真之民情风俗中,其山真水真,故其人真情真、诗真文真。黔中文人于山水之自然清真对人情之纯朴本真的影响和浸染,自有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首先,能领略山水妙趣之文人,多持“山水通灵”之观点,如杨文骢谓:“性情等山理,静朴杳难穷。”[143]即山之理与人之情原可对等互通。何德峻《东山志自序》,认为山水与人物之间有“气类”而“情属”的关系,[144]这是对杨文骢“性情等山理”一语的最佳诠释。另外,其他外籍文人借黔中山水、人物发表的见解,亦多持此种观点。如钱溥《十景集序》谓“山川之与人物可相有而不可相无者”,[145]陈炜《山水移跋》谓“世界别无可移,惟名山名水名人三者,常互为流动关生而不碍”,[146]李肇亨《山水移题辞》谓“天地间山川奇秀之气,原与吾精神相通”等等,[147]皆指出了山水与人物之间此种“气类”而“情属”的关系。

山水与人物“气类”而“情属”。山水为自然之物,其与生俱来的真朴之性,亘古不变;人为社会之物,其为世俗之尘染而渐丧其本真。人之游情于山水,山水即可以其亘古不变的真朴之性,荡涤人物的尘俗之心,并进而助长其文章的灵动之气。或者说,文章之灵动,来自作者心灵之真纯;作者心灵之真纯,来自山水真朴之性的陶染。如越其杰《山水移序》云:“习气山中尽,灵机触处多。”“眠餐皆秀气,盥漱亦幽寻。但觉神情异,那知沁入深。清非前日骨,静获古人心。结想渐成性,英灵感至今。”[148]真朴之山水沁入心骨,变异神情,涤除习气,使人返璞归真,此如杨文骢所谓“山水生童心”是也。[149]山水生童心,诗人因山水之游而涵育其真情,助长其童心,其发为诗文,则固有一种勃然灵动之气荡漾其中。所以,越其杰说:“无穷冰雪句,都赖山水成。”[150]

总之,童心即诗心,真情即诗情,诗人培育其诗心与诗情,除了亲近儿童以求返璞归真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便是畅游山水以洗涤俗念。此当是传统诗人乐山乐水之主要目的,是传统文学中山水文学特别兴盛的重要原因,亦是黔中古近代文人热衷于山水诗创作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