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化作了绵绵山脉

你化作了绵绵山脉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泰顺乡亲们相信,你一定是化作了绵绵的山脉。8个月前,身为浙江省林学院教师的邵志鹏博士作为首批省科技特派员到泰顺县黄桥乡挂职,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黄桥乡,经行政区划调整,也就是现在的泰顺县司前镇黄桥社区。黄桥位于泰顺县西北部,盛产毛竹,现有竹林1.8万亩,是全县笋竹主要产区之一。据了解,泰顺境内80%的竹子都分布在以司前镇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内。换句话说,搞好了司前,黄桥也能受益。
你化作了绵绵山脉_追记浙江林学院派驻司前镇黄桥社区科技特派员_钱支援物支援,最好来位科技特派员:泰顺县科技 特派员工作十周年纪实

33岁的你,带着满腹才华和满腔热情,主动请缨来到了素昧平生的泰顺。正当你施展科技扶贫抱负的时候,一场突来的灾祸,夺去了你年轻的生命。泰顺乡亲们相信,你一定是化作了绵绵的山脉。

记者这几天走访当地干部群众时,听到最多的就是一个个你为了让当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兢兢业业、不辱使命的感人故事。来到你工作过的地方,我们仍能强烈感受到你留下的足音和身影,感受到你的光和热。

“我是来泰顺打工的!”

对刚度过32岁生日的邵志鹏来说,2003年12月31日不仅是该年度的最后一天,也是他短暂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那一天,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他,早早来到司前粮食管理所内一个被闲置的仓库里。司前是泰顺县所辖的一个镇,距邵志鹏挂职的黄桥仅有18公里的路程。陪同他一块去的还有司前粮管所所长翁仕明。

作为下派干部、年轻的博士生,泰顺给他的向往不仅仅是美丽的廊桥,更多的是脱贫致富的憧憬。

邵志鹏想搞一个竹笋加工厂,以解决当地农民竹笋附加值不高和销售难的问题,但一直苦于没有场地和资金。几个月前,他联系到了有创办竹笋加工厂意向的司前镇新北居委会主任王尤鹏和司前镇供销社主任陈宪利。通过陈宪利,邵志鹏又认识了翁仕明。

四个人对竹笋加工的想法一拍即合。经协商,邵志鹏免费提供产品开发和技术指导,其他三人负责资金和场地。于是,有着154万公斤稻谷容量的司前粮管所仓库就成了进行竹笋加工的理想场地。2003年12月,邵志鹏已将竹笋加工的产品配方研究完毕,购买机器等事宜也联系妥当。他甚至还专门为如何在厂房内安装机器画了一张内容详细的图纸。12月31日,按事先约定,四人要到离司前镇有40多公里路程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当日早上,邵志鹏因要补充、核实图纸上的数据,来到司前粮管所仓库进行测量,一直忙到中午。下午1时,四人吃完午饭离开司前奔赴景宁。

但这一去,邵志鹏就再也没能回来。

当大家欢欢喜喜地迎来新的一年的时候,这位年轻有为的博士却永远不能跨越未来。

美丽的廊桥,留下他美丽的梦想。8个月前,身为浙江省林学院(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教师的邵志鹏博士作为首批省科技特派员到泰顺县黄桥乡挂职,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黄桥乡,经行政区划调整,也就是现在的泰顺县司前镇黄桥社区。

虽然是省科技特派员,但邵志鹏一点“架子”都没有。对此,黄桥的干部群众深有感触。

刚来那会儿,有人还不认识他,见他学识渊博,就向当时的乡干部打听他的身份。邵志鹏连忙接过话茬说:“我是来泰顺打工的!”后来,乡干部才得知,他是怕强调自己是省科技特派员会跟当地的群众有距离感。

在黄桥流传着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邵志鹏坐车从黄桥到司前去,恰巧跟一位认识他的村民在同一辆车上。村民见他站着比较累,就起身给他让座。邵志鹏却死活不肯,说:“我比你年轻,站一会儿没关系!”村民听后特别感动。

时任黄桥乡党委书记毛少甫说:“邵博士在这里一点都不搞特殊,生活也比较朴素。”

蹲点期间,邵志鹏跟黄桥乡里的干部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在乡政府的四楼,有一间专门为他安排的卧室,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张书桌,设施简陋,他却毫无怨言。

黄桥的干部告诉记者,虽然邵志鹏不怎么爱说话,但有时也跟大家开开玩笑,活跃一下气氛。他很少拍照,偶尔拍一次,都是把大家叫去一块合影,很少单独留影。

每天早上洗漱完毕,邵志鹏还跟两位乡干部一块跑步,锻炼身体。“我是来泰顺打工的。”邵志鹏经常这样说。

“只要能帮农民脱贫致富,我就算没白来。”

黄桥位于泰顺县西北部,盛产毛竹,现有竹林1.8万亩,是全县笋竹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缺乏加工技术和产品销售渠道,丰富的笋竹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

时任黄桥乡乡长林美珠说:“2002年,黄桥乡人均年收入为2100多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去年比前年同比增长仅6%。”黄桥乡因此也被列为全省“百乡扶贫”乡镇。

“偏僻贫瘠的山村最渴望的是科技和人才!”

邵志鹏一到黄桥,就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知道,有了邵博士这个“活财神”,以后发家致富的好点子就多了。

泰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桥乡前党委书记齐圣阳说:“邵博士话不多,但做事很认真,所以刚接触就能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可靠务实的人。”

初到黄桥,邵志鹏就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4月10日,邵志鹏来到园桥村与村里的干部群众座谈。刚到村里,他就被村民团团包围。有的村民问如何养鱼,有的村民问大棚蔬菜如何栽培,但问得最多的还是有关竹笋加工方面的问题。邵志鹏都不厌其烦地一一予以解答。由于邵志鹏最擅长的是竹笋加工,有村民就亲切地称他是“笋博士”。竹农们看他回答起问题如数家珍,打心眼里佩服他,说:“有了‘笋博士’,以后就不怕碰到科技难题了!”

当时,乡干部劝他先休息两天再开展工作,邵志鹏说:“我要首先了解贫困山区的农民想的是什么,缺的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帮他们尽快脱贫。只要能帮农民脱贫致富,我就算没有白来!”

在联盟村,邵志鹏参观了生产烂笋糖的雾之恋食品加工厂。他对工厂的负责人叶尚富说,笋加工要符合生态要求,高定位、标准化生产才能打开市场。他还建议将烂笋糖推向超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叶尚富茅塞顿开。

短短几天,邵志鹏几乎走遍了黄桥40.86平方公里的土地,黄桥所辖的联盟村、园桥村、参展村和新增村都出现过他忙碌的身影。

除了黄桥,他还经常到邻近的司前镇。时任泰顺县科技局局长的林得意说,邵志鹏虽然被下派到黄桥乡,但他认为自己对全县的脱贫致富责无旁贷,所以他的活动范围远远不止在黄桥的区域范围内。司前镇就是他去的比较多的一个乡镇。

据了解,泰顺境内80%的竹子都分布在以司前镇为中心的周边区域内。如果在司前将竹笋加工搞成功,就能带动一大片的经济发展。换句话说,搞好了司前,黄桥也能受益。

就这样,邵志鹏也成了司前的常客。下乡挂职,邵志鹏想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干几件实事。

从2003年4月8日到12月31日,在挂职不到9个月时间里,邵志鹏在黄桥和司前主要搞了三个当地群众至今念念不忘的项目。

一个是解决了淡水鱼的捕捞难题。2003年4月10日,邵志鹏在园桥村跟村民座谈期间,他了解到村里一个属于集体经济项目的三插溪淡水养殖场,由于缺乏捕捞技术和汛期泄洪防鱼冲走方面的技术,影响了经济效益,村里的干部群众只能望“鱼”兴叹。

由于淡水养殖不是邵志鹏的专业,他不好当场给村民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他却把村民的困难记在心里,并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时任园桥村党支部书记叶应东说,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邵志鹏通过网上查询、翻阅资料、电话咨询等手段寻找解决办法,他还顶着烈日实地进行勘察,有时别人都吃过晚饭了,他却还在水库边继续钻研。他还与下派到泰顺的其他12位省科技特派员联系,交流经验,互通信息,邀请他们来黄桥讲课。后来,这个难题终于顺利解决。

另一个就是带领农民推广种植甜玉米。由于邵志鹏在挂职期间,还担任着学校里的科研任务,是学校食品科学和工程学科负责人,这就有许多优势可用。

邵志鹏发现,黄桥比较适合种植甜玉米,他立刻带领村民推广种植。回到学校后,他又和青年教师以及学生们一起,夜以继日地开展甜玉米深加工、无菌包装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邵志鹏本来打算过了年再让农民继续种植甜玉米,只可惜一切都因这场飞来的横祸而化为泡影。

再一个项目就是前面提到的竹笋加工,这也是邵志鹏到泰顺以来搞的最大的一个项目。

本来这个项目也将会成功的。不料天妒英才,难遂人愿。

“把学的东西用出来,帮农民脱贫。”

对黄桥的情况熟悉后,邵志鹏就来回奔走于泰顺和浙江林学院之间,一边搞项目,一边搞科研。

邵志鹏读的是浙江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搞科研,出成果,是他的强项。2002年7月,他和他的导师苗香雯合著的《不同草类栽培系统净化水产养殖废水适应性和效果研究》《多草稻牧草轮种轮收净化富营养废水的研究》两篇论文,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性学术年会上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苗香雯说,这已向国家农业部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论文,是邵志鹏做了三年试验的结果。2002年毕业后,他来到浙江林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负责人,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食品学科在该校还是一个新建学科和专业,他深知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在他的带领下,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使“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粗具规模,完成了100多万元的果蔬加工、焙烤实验室建设,以及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等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同事们说,在实验室的建设中,从实验计划、设备采购一直到安装、调试、验收,他都直接参与,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

然而,邵志鹏不仅在搞理论研究,而且经常与食品企业联系,帮助企业解决食品加工工艺、保存等方面的难题。2003年4月,省委省政府向欠发达乡镇下派一批省科技扶贫特派员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邵志鹏的未婚妻小陆说,邵志鹏当了特派科技员以后,他不是在泰顺,就是待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搞科研、查资料。

当年“非典”期间,他被“扣”在学校里,他也利用这个时间抓紧搞科研。“非典”一过,他立即奔赴泰顺。他对小陆说,泰顺的农村真的不够发达,要把自己学的东西用出来,帮农民尽快脱贫。

小陆回忆说,每次从泰顺回来,他总会带回一些问题,然后就一头扎进实验室,做实验一做就是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上网查资料做笔记,或泡在图书馆,也是废寝忘食。

在农村碰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如果不是他专业范畴之内的,比如工厂的设计等,他回到学校便会向其他的行家请教,下次回到乡里后给农民一个答案。

盛产竹笋是黄桥和司前最大的资源,也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真正的希望所在。如何发挥优势,充分利用资源成为邵志鹏考虑最多的问题。因为他知道,如果能把竹笋加工项目搞成功,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搞竹笋加工,邵志鹏踌躇满志。为此,他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对邵志鹏来说,搞竹笋加工,困难的不是技术,而是缺少资金。因为在他回学校里搞科研时,已经与学校里的其他教师一起开发出了罐头笋、无菌包装多味笋等系列产品,只要资金和设备到位,在来年竹笋丰收时,就能立刻进行生产加工。2003年7月,泰顺县召开全县科技特派员座谈会。座谈会上,邵志鹏就向时任县科技局局长林得意提出,他有一个竹笋加工项目,可行性很强,但需要50万元的资金,问县里能不能帮助解决。但由于县财政支出困难,林得意局长表示爱莫能助。

过后,邵志鹏又与泰顺农产品龙头企业山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联系合作事宜,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成功。

后来,邵志鹏了解到司前镇供销社主任陈宪利有创办竹笋加工厂的意图,就跟他联系。

“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2003年12月28日,浙江林学院的领导曾到黄桥考察,邵志鹏向他们介绍了黄桥竹笋加工的情况。学院领导走后,邵志鹏留在司前,继续与陈宪利等人筹备加工厂。12月31日,邵志鹏等四人从景宁考察完已是晚上9时20分。当车行驶至景宁马头岭隧道出口时,车子急速撞向停靠在路旁的一辆大货车。

事故发生后,路过的行人奋起相助,立即将四人送到景宁县人民医院抢救。坐在车子副驾驶座上的邵志鹏和后座左侧的王尤鹏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司机陈宪利受重伤,翁仕明也受了轻伤。

当天晚上10时30分许,黄桥的党委、政府接到景宁县交警部门的通知后,立即将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时任泰顺县委书记周维亮于当晚11时组织县委组织部、县交警队、县科技局负责人赴景宁处理有关事宜,并及时与浙江省林学院及邵志鹏的家属联系,又上报到温州市委、市政府。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指示泰顺县委县政府尽快妥善处理这起事故。

2004年元旦,时任泰顺县委副书记夏志笔等县领导前往景宁,协调处理邵志鹏同志的善后工作。市委组织部、浙江省林学院、市科技局有关领导及邵志鹏同志的未婚妻、妹妹先后赶到景宁。1月2日,时任泰顺县委书记周维亮再次前往景宁处理善后工作。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有关领导,邵志鹏同志的父母、弟弟和同学陆续赶到景宁。1月3日上午10时30分许,经征求邵志鹏同志家属意见并取得同意后,对邵志鹏同志的遗体进行火化。11时许,骨灰由邵志鹏同志的家属带回临安。70岁高龄的导师苗香雯惊闻噩耗后,泣不成声:“我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而他又是优秀学生中最突出的一个。这么好的一个学生,这么刻苦的一个学生,这么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时任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书记胡建平说:“小邵这人非常憨厚,言语也不多。其实,那时学校要安排科技特派员时,并没考虑他,由于一名同事有事,学校征求他的意见,他就非常愉快地答应了。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个很让人托付得起的人。”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这是生离死别啊。小陆说,因为他们本打算春节期间回湖北老家摆喜酒完婚,妹妹早就想好了为哥哥点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因为哥哥心地善良,最希望好人平安。

邵志鹏60多岁的父母更是伤心欲绝,他的父亲说:“志鹏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是这个家的希望啊!”青山默哀,绿水悲泣。邵志鹏,你虽然走了,但你的理想、你的情怀,将永远与泰顺的山山水水同在!

(《温州晚报》常玉璋 蔡学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