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卖牛杂碎的婆姨

卖牛杂碎的婆姨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卖牛杂碎的婆姨聂传清 李智勇马芬花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大约是下午两点多钟的光景了,于是开始收拾自己的摊子。她把没有卖完的牛肉、牛杂碎以及收购来的牛头装进小车里,准备回单家集。就是这些与“牛”有关的东西,改变了她的生活,也改变了单家集人的生活。马芬花是卖牛肉和牛杂碎的,她丈夫是卖牛的,儿子在宰羊卖羊。单家集临近的兴隆镇的“婆姨街”,也因为来了像马芬花这样卖牛杂碎的婆姨,而多了一分色彩。
卖牛杂碎的婆姨_今日单家集

卖牛杂碎的婆姨

聂传清 李智勇

马芬花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大约是下午两点多钟的光景了,于是开始收拾自己的摊子。这时,喧闹的兴隆镇“婆姨街”的人流慢慢散了,热闹的街市也慢慢归于平静。她把没有卖完的牛肉、牛杂碎以及收购来的牛头装进小车里,准备回单家集。就是这些与“牛”有关的东西,改变了她的生活,也改变了单家集人的生活。

单家集位于六盘山下,是宁夏西吉县兴隆镇的一个村子,回族聚居区。全村735户3680人,其中回族占98%。以前,单家集人由于没找准致富的路子,和宁夏的许多农村一样,住在土夯屋,过着穷日子。这个村子由于人多地少,人均只有一亩多地,靠种地不但富不了,甚至只能勉强糊口。

1997年开始,这个村变了。马芬花清楚地记得,家里的变化是从这一年发生的。两年后,马芬花家盖了砖瓦房,告别土坯房。这一年,单家集根据地理位置、通达的交通及回族村子的牛羊资源,开办了牛交易市场。

马芬花是卖牛肉和牛杂碎的,她丈夫是卖牛的,儿子在宰羊卖羊。马芬花一家的生活都挂上了“牛”这个产业链。这个牛的产业链很长很细,因而人们的分工也很细。“你只要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你就能从牛身上得到实惠。”单家集村总支书记许文杰这样说。

以在牛市场交易为例。如果你买了一头牛,只要付给2块钱,马上会有人给你牵到家里;完成整头牛的屠宰,你需要付给阿訇(或者满拉)4元钱、付给剥牛皮的人10元钱、付给剔肉的人两元钱;牛骨头、牛百叶、牛头、牛下水专门有人来收购。还有一个被称作“育肥”的行业,也是因为牛交易市场的兴起而产生的。所谓“育肥”,是指把牛从市场买回来后,再在家里养上一个月,让牛长得更壮实,然后再拉到市场去卖,以赚取中间差价。

单家集的牛羊产品远销新疆、内蒙古、甘肃和陕西等10多个省区和周边地区。目前,单家集有以马志科为代表的牛羊屠宰大户100多个,年屠宰牛1.5万多头、羊1万多只。牛交易市场又同时带动了骨粉厂和“三粉”厂的兴起。所谓“三粉”,是粉条、粉丝、粉皮的简称。这个村多产土豆,土豆加工成“三粉”后,下脚料就可以用来喂牛。以“牛”为中心,带动了运输业的兴起。客运、货运生意也好起来,拉货的也忙碌起来,货源充足,几乎没有跑空车的。

单家集临近的兴隆镇的“婆姨街”,也因为来了像马芬花这样卖牛杂碎的婆姨,而多了一分色彩。最早的马芬花是以批发牛肉和牛杂碎为主,后来改为零售,现在变为竞争。原来只有马芬花一家做,现在有六七家做这个买卖的了。“生意比以前少了许多,但还能做,因为不是什么需要大本钱的买卖,每月也能收入上千元。”在这个山村里,这个收入也是不错的了。一身回族妇女打扮的马芬花,几乎天天骑着三轮车,拉着自家煮好的牛杂碎到街上去卖。在她眼里,近几年村里的变化确实很大,家家户户盖起了砖瓦房,用上了自来水,装了电话,用上了手机

单家集人以农业产业化加工业为主,率先步入小康。去年,实现社会总产值6400多万元,实现利税128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人均有粮500公斤。许文杰说:“牛产业已经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围绕着做‘牛’这篇文章,村里又在兴建民族工业园区。”这将是西北最大的村级民族工业园区。它把牛羊肉加工、皮革制造、“三粉”加工、清真食品、交通运输集中起来,目标是形成一个年加工牛羊10万头(只)、“三粉”加工2000吨,年产值1.3亿元的、以清真品牌为主的新兴工业园区。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村里建设工业园区,在西部尚属少见。

马芬花骑车回家,路过工业园区。推土机正在轰鸣,园区的地面建设正在加紧进行。过不了多久,村子又得变了,生活又是一番模样。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7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