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族商业风俗,你知道多少?

汉族商业风俗,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风俗牙祭 旧时汉族商业风俗。开张酒 汉族民间职业风俗。届时,店主要设酒席款待全体店员。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流行于中原等地。青龙匾 旧时店堂内表明经营范围和商品特征的广告牌。回族商业标志木牌。清真牌下的两个布条或穗子,表示脚布手巾。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安徽境内长江以北为盛行。至今有些商店仍行此俗。请酒时,老板用暗示方式宣布商店今年伙计的留用和辞退,并商量全年生意大计。
商业风俗_实用中国风俗词典

商业风俗

牙祭 旧时汉族商业风俗。流行于长江流域、沿海各城镇等地区。(1)明代以来商业店铺、手工作坊,每月初二、十六两日对店员、徒工优待,给予肉食。此肉肴称“牙祭肉”,食此饭菜叫“牙祭”。《儒林外史》中就提到吃牙祭肉之俗。沿江一些地区亦称“打牙祭”。(2)一种定期祭神仪式。在牙祭日店铺、作坊对财神或祖师神,商人家庭对财神和灶王等都要祭祀。在天津,每逢牙祭日晚饭时分,专有小贩走街串巷,叫卖供神的豆制品如五香豆干、豆腐丝和煮落花生、煮白果(即熟鸡蛋)等物。是日上晚香时,较平日多出2—4盘素菜供品、一杯烧酒。

开小正 亦称“开张日”。汉族民间职业风俗。流行于台湾、福建等地区。每年夏历正月初五,街头悬灯结彩,锣鼓喧天,家家烧门头纸,迎接门神复工,在爆竹声中,商店开市,工厂开工,表示节假结束,恢复正常工作和生产。

开张酒 汉族民间职业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时间有在夏历正月初五,也有在正月十五日,各店在过完节假后开市营业。届时,店主要设酒席款待全体店员。通常有3—4道菜:凉拌肉、炒菜、素菜、汤菜。另备有酒。

开门大吉 亦称“开市大吉”。汉族民间职业风俗。流行于中原等地。商号首次开张营业或每年夏历正月初二以后开业时,燃放鞭炮,悬灯挂彩,配响器吹打,以图利市,故名。

打财神 旧时汉族商业岁时风俗。流行于浙江等地。每年夏历元宵节,商家举行的一种祈求发财的仪式。元宵节前,当地的商店和鱼行按抽签抓阄的办法,确定一二人为主事,负责向各家筹集资金,择日塑制财神偶像。“财神”为赵玄坛,又称“赵公元帅”。因一般以竹篾、色布扎制而成,其形象是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骑黑虎,又称“黑虎财神”。财神偶像制成后,先安放在台阁上,由4个精壮男子抬着,鸣锣开道,后随笙和丝弦的吹奏者,举彩旗者,提彩灯者,游街走巷。凡到一家商店门口,店家需备足一定数目的鞭炮尽兴猛放,说是让财神的头脑清醒清醒,多降些财气给民间,然后焚纸设祭,送“财神”启程或去别家。

招财进宝 汉族商业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一些南货店、杂货店中的钱柜上,常贴有“黄金万两”或“招财进宝”等字的招贴,贴上的字形,采用汉字的共同偏旁或部首,互相借用,把几个字联体写成等图式,含祈求发财的吉利象征。

封门 汉族民间职业风俗。流行于中原等地。商号于除夕贴过春联后,歇业休息,故名。春节过后,于夏历正月初二以后开业。开业时,燃放鞭炮,悬挂彩布(纸),配响器吹打,称为“开门大吉”或“开市大吉”。

青龙匾 旧时店堂内表明经营范围和商品特征的广告牌。流行于南方地区。“青龙”,指家蛇,民间以为能保佑财路亨通,财源茂盛。当地的南货店、米行、绸庄、酒家、茶栈、酱园等店铺,其店堂均有一个曲尺形柜台,临街一面陈列本店的主要商品,临堂一面为营业场所,招徕顾客。柜台的里端,竖立一块长方形的大匾,上面均有题字,其内容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区别,如酒店题“太白遗风”、“刘伶停车”、“杜康佳酿”;米行写“食为民天”;水果店写“南北果品”;酱园写“调和鼎乃”;锡箔庄则写“洪武遗风”等。

望子 亦称“幌子”。一种约定俗成表示商店所售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商店悬望子,为汉族的一种商业风俗。流行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起源甚古。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缀于竿头,悬店门口以引人。也有称之“锦旗”、“酒旗”、“酒帘”的。清翟灏《通俗篇·器用·望子》:“今江以北,凡市贾所悬标识,悉呼望子。讹其音,乃云幌子。”在江苏农村,农忙时有制豆腐者,平日有卖酒、卖水旱烟者,用物高悬于树梢名为“酒望子”、“烟望子”、“豆腐望子”。其形式及纹饰,随店铺性质、经营商品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可分“文字幌”(在长方或正方木板上书写、镌刻文字,并贴金以示壮观)、“形象幌”(用所售商品的模型)、“实物幌”(卖什么挂什么)、“象征幌”(采用商店的象征物),有浓郁的民间色彩,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情趣。一般四季不变,也有依时令和季节而临时变换。

清真牌 亦称“汤瓶牌”。回族商业标志木牌。流行于全国各地回族聚居地区。回民饭馆、食品店或饮食摊前,挂一绘有“汤瓶壶”及写有“清真”二字的木牌。有的还在“汤瓶壶”下写上阿拉伯文的“清真言”,作为伊斯兰教的标志。清真牌下的两个布条或穗子,表示脚布手巾。

红票 亦称“礼券”。商店出售进行商品交易的临时票券。流行于江浙地区。顾客购得红票馈赠亲友,按喜庆、礼尚书写“花烛百子”、“百年好合”、“寿比南山”或“长命富贵”等吉词。亲友收到红票即可兑换自己所需之物品。若票券遗失,商店概不付款货。

饮元宝酒 汉族商业风俗。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安徽境内长江以北为盛行。夏历正月初二清晨,街市店铺即大门敞开,宰雄鸡为牲,祀元坛神(又称元宝神,财神的一种)。店主与众店员盘点账目,欢宴饮酒,故名。

贴顺序条儿 汉族商业风俗。流行于江浙地区。当地店堂铺面,大都是用一扇扇狭长的木板门,嵌在上下门槛槽中,早卸晚装,容易背错弄乱。为记住排列顺序,店伙计们习惯用红纸裁成小长方条儿,分别写上带数字的吉利语或各种戏名等内容,贴在门板上,以区分前后,如“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元及第”、“四季如意”、“五福临门”、“六畜兴旺”、“七子团圆”、“八仙过海”、“九世同堂”、“十全十美”等;或写“一捧雪”、“二进宫”、“三击掌”、“四进土”、“五家坡”、“六月雪”、“七星灯”、“八大锤”、“九连环”、“拾黄金”等。至今有些商店仍行此俗。不过所写内容,不尽相同。

请五路酒 汉族商业风俗。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城镇。每逢夏历正月初四晚,各商店接五路财神后,照例为全店伙计摆酒宴饮,故名。请酒时,老板用暗示方式宣布商店今年伙计的留用和辞退,并商量全年生意大计。

接五路 汉族商业风俗。流行于江南地区。迎五路财神的仪式。“五路财神”,指东路招财神、西路进宝神、南路利市神、北路纳珍神、中路玄坦神,又称“五福神”。每年夏历正月初四晚举行。仪式前,先在店堂里陈列供品。从外到里,第一桌为果类,有广橘(以示生意广阔)、福橘(以示福星高照)、蜜橘(以示生活甜蜜);第二桌为糕点,用年糕(以示年年高),糕上插冬青柏枝(以示松柏常青);第三桌为正席,有猪头、全鸡、全鸭、酥肉、酱蹄、小爪、肚肠等,含有“振兴”、“进宝”、“跳龙门”之意,最后在饭上插大葱一根,葱管内竖插一枝“千年红”,含有“兴冲冲,年年红”之意。届时,由老板带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方的财神堂接财神。每接来一位财神,便放一次爆竹,以示欢迎。五位财神接齐后,挂起木刻印的五个神像,点烛燃香,众人依次顶礼膜拜,拜毕,将神像捧到门口火化,表示送走五路财神。仪式毕,照例摆五路酒宴请全店伙计。初五谓财神生日,清晨开门营业,以为可保是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接财神 汉族商业风俗。流行于浙江宁波地区。每年夏历正月初五日,当地各商店均设有五色茶点,恭迎第一位顾客登门,称其为“财神”,不管营业额大小,均受热情接待,并给予优惠,如对折付款或用他物赠送。也有恭迎8位顾客之俗,谓“请八仙”。若顾客衣着华丽,成交额大,则认为全年生意兴隆,故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