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的环境教育在中国的地位

中国的环境教育在中国的地位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开展公众环保教育,增强青年环保意识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最大问题恐怕要数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除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由化学物质引起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以及淡水资源的枯竭都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般认为,中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1973年,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
生态生活_青年如何做得更好_生态文明与当代青年:2013上海青年发展报告

三、生态生活——青年如何做得更好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矛盾的理想和现实中。一方面,我们提倡为了子孙后代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故而要节约资源、低碳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又紧随工业化的步伐,为了创造更舒适、更便捷、更幸福的生活,不断满足人类的各类物质需求,故而我们鼓励创造、鼓励消费。对政府而言,它也经常徘徊于经济和环保的十字路口,追求经济就必然要刺激生产和消费,而保护生态则需要我们降低需求和减少消费。

在我国,家用电器已基本普及,家庭轿车越来越多。可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并不觉得更舒适、更安全,我们呼吸着被汽车尾气污染的空气,我们饮用着被工厂化工废物污染的水源,我们怀着对农药和激素的担忧小心地选购食物。颇具讽刺的是,很多专家在生活类节目中又不断地提醒人们要注意蔬菜和水果上的农药残留,介绍洗菜的方法,因此,家庭主妇们为了洗去蔬菜和水果上的农药不得不使用更多的水。此外,在这个比较型需求日渐增长的年代,不少人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诱惑,购置了大量的衣物,频繁地更换手机、电脑等,唯恐落在时尚和友人的后面。而这一切正是造成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消费方式,减少过度消费造成的污染与资源消耗。

教育影响态度,规则改变行为。因此,要改善青年的环保意愿和环保行为,必须从教育和法治着手。

(一)开展公众环保教育,增强青年环保意识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最大问题恐怕要数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仍然很低,但是,如若13亿人都达到当前西方国家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那么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除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由化学物质引起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以及淡水资源的枯竭都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由此,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证经济健康增长的同时,管理好经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减少对未来资源的消耗。现阶段,我们仍不可避免地会需要更多的能源、天然气、水和其他资源,但我们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和保护水平却可以影响到环境的破坏程度。[5]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出发,受教育水平越高的青年,环保意识也越高,也更愿意为环保投入金钱或时间,因此,知识的增加尤其是环保知识的增加,有助于提升青年的环保行为。对公众、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环境教育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教育的实施者可以是政府机关、可以是大众传媒、可以是民间组织,也可以是各类院校。

一般认为,中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1973年,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40年来,中国的环境教育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几十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活动,促进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自1993年起,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中宣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央和30多个省市的750多家新闻单位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政府的环保教育职能,应当充分发挥其杠杆的作用,利用其他的平台实现环境教育。如政府可以为教育机构提供相应的政策资源,建立绿色学校、培训环保教育教师。此外,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非营利组织和大众传媒等社会资源,加大基本环保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倡导者与组织者,还需要尽快改善自身形象,提高民众信任度,从而引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充分调动大家在环保方面的积极性,让环保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的一项任务和活动。

传媒在传播环保理念、推广环保教育方面也功不可没,一些省级或地方电台、电视台充分发挥了新闻宣传的舆论监督作用,通过报道中国的环境问题来影响中国观众的环保意识。而传统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也普遍被政府、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用作活动宣传的有效工具。除了传统媒体,近年来正在崛起的互联网也日渐成为一种引导中国公众交流的新型媒介来传播信息。这些媒介以其天生的辐射优势使环保理念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被最广泛地传播开来。国家环保总局与教育部于1998年联合进行的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数据显示,79%的公众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获取环保信息的。当前,我们身处网络时间,传媒对环保理念的影响必将更加显著。

各种环保民间力量(非营利组织与环保志愿者)也以多种形式推动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扮演了先导性的角色。我国在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行动中,已经形成一批广为人知、参与者多的品牌项目,得到媒体、政府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如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根导芽等环保非政府组织,他们广泛联络各界群众开展清除白色污染、推广垃圾分类、倡议节能减排、呼吁绿色消费、组织植树造林等,对增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此外,一些跨国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中国国内非营利组织的合作项目也大力地增强了青少年环保意识,这些环保项目包括在校教师的培训课程,环境教育发展方针的制订,环境问题相关电影纪录片、刊物的发行,为全国的志愿者建立基金会以支持从事相关工作等。

学校教育则通过系统的环境知识的灌输,在培养年轻一代的环境意识方面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早在1992年,国家环保局与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此后,各地中小学校开始尝试以渗透式教学的方法,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目前,全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普及率已有15个省市达到80%以上,21个省市的环保局与教育部门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联合出版了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参考书。全国已出版中小学环境教育参考书53种,发行达600多万册,培训中小学教师62万多人次。[6]

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对环保意识的形成发生了积极的影响。“零点调查”1999年在11个中心城市居民生活状态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对环保的关注程度、重视程度、自然观、环保行为倾向等各个方面均明显高于成人。而且,70.3%的青少年表示他们所具有的环保知识主要来自学校课堂,这充分说明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设全民环保氛围,鼓励青年环保行为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经过十几年的环保宣传,一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一次性用品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是,由于我国食品行业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所以一次性用品消费还比较严重,如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饮水杯等的大量使用,带来的是许多资源的无端消耗及环境污染。如果青年能拒绝一次性消费用品,并且能主动将垃圾分类,那么将会大大减少垃圾的处理量,从而促进废旧物品回收,减少资源消耗。[7]

2008年,限塑令的出台直接从法规层面对某个具体的环保行为作出了规定。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虽然有利于环保行为的上升,但是,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配套资源(垃圾分类的设施及垃圾分类的标准)的完善,对增加青年环保行为的直接效应更为明显。

法律的制约是促进环保行为的重要手段。以法律的强制手段严厉惩治和打击违反环境法律的行为,不仅可以使违法者正视环境问题,还可以对公众起到宣传和教育作用。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仅使违法者漠视法律,更加无视环境问题,还会使更多人纷纷效仿。在国家环保总局与教育部的联合调查中,高达86%的人认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执法不严”和“不守法”,这样就难以形成遵守环境法规的良好社会氛围,也不利于环保行为的养成。除了严格执法而外,以法规的形式对人们与环境有关的具体行为作出规定,也可以使之在遵守法规的同时,增加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问题,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强化。

2011年9月1日,《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环保违法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的规定》正式实行。其中明文规定,对于市民实名举报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正在违法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等6类环保违法行为,一经核实将获得1 000元到1万元的奖励。

市民可有奖举报的6类环保违法行为分别为: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正在违法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利用暗管、雨水管道、槽车等方式偷排工业废水、废液,以及利用其他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非法倾倒危险废物,将危险废物交由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处置以及无证收集、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或备案,非法转移放射源或从事探伤作业的;在接受环保部门监管中,弄虚作假或者有谎报、瞒报情节的;其他违反环保法律法规、严重危害环境的违法行为。

有奖举报奖励对象一般为第一(时间)举报人,举报人应当对举报的事实提供相应的证据。奖励金一般在环保部门核实并作出处罚决定后一个月内发放。举报方式:电话12369(上海环境热线);电子邮件sepi@sepi.gov.cn;地址:上海市环保局信访办(大沽路100号),邮编200003。[8]市环保局及相关工作人员对举报人员负有保密义务,这也免去了很多青年的后顾之忧。

目前,上海面临的环保形势十分严峻。2013年11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中称,“改革开放以来,华东地区的城市化对观测气温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为显著。华东地区城市化对于1981—2007年区域平均变暖幅度的总体贡献约为四分之一,其中特大城市占热岛效应对增暖的贡献超过44%。气候变暖对于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最直接的影响是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将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广泛。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除直接造成人类死亡率提高外,还导致以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发病率提高。此外,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强,表现出城市中心比近郊区和远郊区具有更多的高温日数、更高的极端最高气温、更长的高温持续时间,再加上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区空气污染状况更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9]因此,即便是从关心自身健康的角度出发,环境保护也已经成为上海青年必须承担的责任,只有人人都关心环境,自愿参与环保,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环保的浪潮中成立了各色各样的“绿党”、“生态党”、“环境党”,他们反对暴力、强化社会责任感、实现基层民主、鼓励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维护生态环境。对我们上海而言,我们也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青年环保队伍,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公众环保志愿行动的新兴力量。

[延伸阅读]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几件小事

1.使用布袋            11.消费肉类要适度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12.随手关闭水龙头

3.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13.一水多用

4.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14.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5.提倡步行,骑自行车       15.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6.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16.拒绝过分包装

7.不燃放烟花爆竹         17.使用节约型水具

8.双面使用纸张          18.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9.节约粮食            19.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10.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20.尽量利用太阳能

【注释】

[1]“购买碳排放额度”是指购买开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额度,抵消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Diane M.Samdahl,Robert Robertson,“Social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pecification and Test of the Model”,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1(1),57—81.

[3]常跟应:《国外公众环保行为研究综述》,《科学·经济·社会》2009年第27期。

[4]李宁宁:《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学海》2001年第1期。

[5]金敃廷:《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未来》,浙江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6]李宁宁:《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学海》2001年第1期。

[7]宋艳琴:《妇女环境意识的觉醒与环保行动参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8]上海市环境保护局,http://www.sepb.gov.cn/fa/cms/shhj/index.htm。

[9]中国青年网,http://env.youth.cn/hbxw/201311/t20131105_4151039.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