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丰区第五牌楼楼制南浜吕家浜

新丰区第五牌楼楼制南浜吕家浜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 村制变迁村制变迁,从清代起简述。全村总面积6.4217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5670亩,现有1170户,共4127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沈家汇丰乌公路北侧。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四村。2.杨庄村位于嘉平塘北侧,新丰镇之东,由原杨庄、项前、观丁3个村合并而成。东接乌桥村,南濒嘉平塘(汉塘),西连民丰村,部分紧靠新丰镇,北与原乌金浜村相接壤。项前村,以原驻地王前埭,取其谐音得名。
村制变迁_新丰镇志

第五章 村制变迁

村制变迁,从清代起简述。因区划变动频繁,只取几个主要历史时期,一般以驻地所属为据。因11个中心村是由34个村合并而成,故以如下次序记述:先叙中心村位置、面积、户数、人口,村民委所在地,现任书记、主任,再叙中心村所在村,然后按并入年份之先后分别叙述各村变迁概况。

1.乌桥村

位于嘉平塘北侧,新丰镇东北,由原乌桥、林金、乌金浜3个村合并而成。东邻平湖市白马乡,南濒嘉平塘(汉塘),西接本镇杨庄村,北连原步云乡丰南村。全村总面积6.4217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5670亩,现有1170户,共4127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沈家汇丰乌公路北侧。现任党支部书记徐催根,村民委主任屠明法。

原乌桥村,以境内乌桥得名,寓祈求蚕花好运之意。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新丰第七保,属感六下一、下五、下六庄和第十保,属感六下一庄。1938年春,新丰镇不少商民迁居于此,开设肉店、鱼行、茶馆、棉布店、南货店、饮食店等市面比较兴隆。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四村。1950年上半年划给新丰区白马乡,改为白马乡第十村。1954年为白马乡第九代表区(包括沈家村、中王村、东姜村)。1956年2月撤区并乡时复归新丰乡管辖,同年王金浜、中王村分别成立初级合作社,稍后与林金浜等初级社合并成乌桥高级合作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东方红管理区,乌桥属下设连队;同时沈家泾、中王村、东姜划归乌金浜连队。1959年连队改为大队。1961年5月与林金分设,建立乌桥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乌桥村。该村辖有13个自然村,即沈家汇、沈家泾、鲢鱼浜、赵家桥、独圩、宗村、姜村、长马浜、王金浜、市河、赵家头、陈家浜、屠家头。1999年3月,林金村并入,2002年3月,乌金浜村并入。

林金村,以林金浜得名。位于原乌桥村东侧,清代大部属平湖县,部分属嘉兴县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部分为新丰第七保,属感六下六庄。解放初属新丰区钟埭乡第十三村。1950年4月改为新丰区白马乡第九村,1954年为白马乡第七代表区和第八代表区,1955年成立林金浜初级社。1956年2月撤区并乡时划归新丰乡管辖,同年与王金浜、中王村等合并成立乌桥高级合作社。1961年5月与乌桥分设,建立林金大队。1966年改名为东风大队,1981年复名为林金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林金村。该村辖有20个自然村,即柏角里、潭子塘、王港桥、南三家村、南林家头、网船浜、施家汇、王埭、马家头、林金浜、王家浜、北林家头、北三家村、河南村、许子浜、瓜亩浜、邱家头、彭家头、孟竹园、西成堆。1999年3月,并到乌桥村。

乌金浜村,位于原乌桥村之北,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坛塘乡地域,部分为新丰第九保,属感六上十庄。解放初属新丰乡第五村。1950年4月后划给丰北乡第五村,1954年为第一代表区和第二代表区。1956年2月,属步云乡管辖,成立乌金浜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又划归新丰公社,归东方红管理区,属下设连队。同时,乌桥的沈家泾、中王村、东姜划归为乌金浜。1959年11月,改为乌金浜大队。1961年5月,小公社时分为中王、牌楼两个大队。1966年中王、牌楼合并,改为新建大队。1981年复名为乌金浜大队。1984年体改后为乌金浜村。该村辖有12个自然村,即乌金浜、新浜、牌楼浜、南浜、吕家浜、朱家头、双园浜、东姜、中王村、沈家村、邱家村、王金浜。2002年3月,并到乌桥村。

2.杨庄村

位于嘉平塘北侧,新丰镇之东,由原杨庄、项前、观丁3个村合并而成。东接乌桥村,南濒嘉平塘(汉塘),西连民丰村,部分紧靠新丰镇,北与原乌金浜村相接壤。全村总面积4.9002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4217亩,现有867户,共3134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丰何公路北侧屠家木桥东首。现任党支部书记沈照林,村民委主任张玉华。

原杨庄村,以杨庄浜得名。杨庄浜原名羊庄浜,清代有羊姓在此置坟场,称羊家葬,后渐成村落,遂称羊家庄,因庄旁有河浜,故又名羊庄浜。合作化时将“羊”写成“杨”,称杨庄浜。清时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其西北部为新丰第十二保,属感六下五、下六庄,其东北部为第九保,余南半部为第八保。解放初是新丰乡第二村和第三村的西半部,1954年为第四代表区(包括王宅堰西)。1956年与项前、观丁合并成立杨庄高级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东方红管理区(设在杨枝庵内),属下设连队,1959年改为杨庄大队。1961年5月与项前、观丁分设,建杨庄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杨庄村。该村辖有10个自然村,即朱家头、桂花浜、小木桥、杨枝庵、土地港、连口、屠家村、杨庄浜、白龙潭、颜家村。1999年3月,项前、观丁两个村同时并入。

项前村,以原驻地王前埭,取其谐音得名。位于原杨庄村东北,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其东半部为新丰第十一保,属感六上十、下一庄,其西半部为第九保。在解放初是新丰乡第二村(包括杨庄的桂花浜、解放桥、小木桥、杨枝庵、屠家村北片),1954年为第二代表区(不包括王宅堰西)。1955年成立项前初级社,1956年与杨庄、观丁合并成立杨庄高级合作社。1961年5月与杨庄、观丁分设,建立项前大队。1965年5月,与观丁大队合并,1980年,又与观丁大队分开。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项前村。该村辖有13个自然村,即王前、王宅堰、张家浜、朱家头、曹家头、高宅基、杨家浜、肖家浜、倪家浜、肖家木桥、徐家宅基、大漾浜、张家小桥。1999年3月,并到杨庄村。

观丁村,村以桥得名。观丁桥建于1915年,原名观音桥,后讹称为观丁桥。位于原杨庄村东南,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新丰第八保,属感六下五庄。解放初属新丰乡第三村(包括杨庄的屠家村南半、白龙潭、新开河、范小浜、杨庄浜、木雪界桥),1954年为第三代表区。1956年与杨庄、项前合并成立杨庄高级合作社。1961年5月与杨庄、项前分设,1965年并入项前大队,1980年又自建观丁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观丁村。该村辖有10个自然村,即观丁桥、黄牛浜、郑家头、北长浜、李家浜、施家桥、万家港、南长浜、店浜村、曹家头。1999年3月,与项前一起并到杨庄村。

3.民丰村

位于嘉平塘北侧,新丰镇东北,由原民丰、水产、登青、繁荣、荣耀5个村合并而成。正东与原杨庄村接壤,南部紧靠新丰镇,西面部分濒临嘉平塘,大部与原胜利村衔接,北面西半部连镇北村,东半部分别于原北牛桥、步云小港村和新丰原乌金浜相连。全村总面积4.3806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6338亩,现有925户,共3182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新丰镇东市登云路东侧。现任党支部书记王才根,村民委主任屠祥华。

原民丰村,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其南半部为新丰第五保,属感七中十六庄,北半部为坛塘乡地域。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十三村(与登青村并在一起),1954年为第五代表区。1956年成立南溪浜、长丰等初级社。年终,与登青庙等初级社合并成立民丰高级合作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镇北管理区,属下设连队,1959年为民丰大队。1984年体改后为民丰村。该村辖有12个自然村,即陈家头、屈家头、俞家头、金家头、张家湾、马塘汇、潘家头、蔡家头、南溪浜、徐家头、金象浜、王家头。1997年8月,水产村并入;1999年3月,登青、繁荣两个村同时并入;2002年3月,荣耀村也并入。

水产村,亦称新丰公社水产大队,新丰渔业村,塘北渔村。驻地东施王,即东施王庙。位于嘉平塘北,新丰镇东市。该村于1958年大公社时成立,命名为新丰红旗公社水产大队(包括新丰、净相、大桥、步云的所有水域面积),当时随公社范围的时大时小变迁,水产大队的水域面积也相应变动。1961年新丰公社分为新丰、净相、竹林、步云4个公社,水产大队改为新丰公社水产队,属公社管。1962年10月,新丰镇提升为县属镇后,水产队划归镇管,称新丰镇水产队。1964年12月,新丰县属镇被撤销,水产队又归新丰公社管。1968年1月起,开展渔业社会主义改造,由上级拨款补助,鼓励渔民实行陆上定居。当时县里决定,将新丰公社水产队一分为二,塘北为新丰公社水产队,塘南为净相公社水产队。并将塘汇、东栅水产队的部分转至新丰公社水产队,将王店水产队的部分转至净相公社水产队。新丰公社水产队,拥有水面1800亩,116人,1个渔民新村。以养鱼为主,兼营水上运输,年产鲜鱼1300担左右。在东施王庙庙基上辟建渔村,建有公房1566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为13平方米。1970年改为新丰公社水产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改名为新丰渔业村。1997年8月并入民丰村。

登青村,位于新丰镇东北,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部为坛塘乡,南部为新丰第十八保,属感七上十庄。民国二十八年(1939)六月,曾是新丰镇镇公所所在地,设于青墩庙。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十三村(与民丰同村),1954年为第六代表区。1956年2月成立登青庙初级社。同年冬与民丰初级社合并为民丰高级合作社。1961年5月,与民丰分开各自建立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登青村。该村辖有8个自然村,即顾项村、西宅基、丁家头、西港塘、北长埭、胡家头、南长埭、东宅基。1999年3月,并到民丰村。

繁荣村,位于新丰镇北紧靠新丰镇。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新丰第六保,属感七中八庄和第十八保感七中九庄、上十庄。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十四村和第十六村(何家木桥西属16村,荷花浜东属14村),1954年为第七代表区。1956年与镇北初级社合并为繁荣高级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镇北管理区,属下设连队,1959年改为繁荣大队。1961年与镇北分开,仍称繁荣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繁荣村。该村辖有6个自然村,即西姚村、姚家村、何家浜、荷花浜、大朱溇、曹塔浜。1999年3月,并到民丰村。

荣耀村,位于新丰镇东北,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坛塘乡新北里。驻地范家桥,1938年日寇侵占新丰镇后,镇上居民纷纷避难至此,开设米店、南货店、茶馆等16爿商店,一度形成集市。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六村。1950年4月划为丰北乡第六村。1954年为第三代表区和第四代表区。1956年2月,撤区并乡后属步云乡管辖,同年下半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划归新丰公社,为镇北管理区的下设连队,1959年改称大队。1962年,分为荣耀、蛋浜两个大队。1966年2月,荣耀、蛋浜合并,仍称荣耀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荣耀村。该村辖有11个自然村,即西蛋浜、东蛋浜、刘家堆、周庵港、冯家浜、庄浜、朱家浜、华家桥、俞家浜、赵家浜、西港头。2002年3月,并到民丰村。

4.镇北村

位于新丰镇北,由原镇北、胜利、北牛桥3个村合并而成。东隔和平桥港与原荣耀、登青2村相望,东南与原繁荣村接壤,西南濒临嘉平塘,西与原步云乡农建、南宗相连,北依三里塘与原步云乡毗邻。全村总面积6.5261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5077亩,现有850户,共3039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原镇北村实际庵所在地。现任党支部书记董超荣,村民委主任陈保荣。

原镇北村,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其东半部为新丰第十八保,属感七上十庄,其西半部为第二十保,感七上十庄。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十四村(包括繁荣的荷花浜以东),1954年为第八代表区(不包括划出部分)。1956年,与西姚村等初级社合并为繁荣高级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时,为镇北管理区驻地(设在实际庵内),属镇北连队。1961年5月,与繁荣分设后建立镇北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镇北村。该村辖有10个自然村,即陈家村、董家浜、老屋浜、张家村、蔡家村、马溇浜、东圣港、胡家头、李家村、东港。1999年3月,胜利、北牛桥两个村同时并入。

胜利村,位于新丰镇西北,清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新丰第十七保,属感七下三、下四庄和第十九保感七下四庄。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十六村(包括繁荣何家木桥以西),1954年为第九代表区(不包括划出部分)。1956年成立高级合作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镇北管理区的下属连队,1959年改称为胜利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胜利村。该村辖有13个自然村,即油车桥、芥菜桥、上蔡浜、高家头、夏蔡浜、潘家浜、杨家浜、宋家头、塘耀里、利其浜、李家头、谢家头、张家头。1999年3月,并到镇北村。

北牛桥村,以境内北牛桥得名。此桥原名合兴桥,旧时桥堍曾开设榨油作坊,故别名油桥。当地方言“油”、“牛”音近,讹称牛桥。因与净相牛桥重名,又在北面,遂称北牛桥。该村清代属感化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坛塘乡地域,部分为新丰第二十保,属感七下四庄和第二十二保感七下五庄。解放初属新丰乡第十五村(包括港西队)。1950年4月后划为步云乡第十五村,1954年为步云乡第七代表区,1956年,成立北牛桥高级社(港西队划归南宗村)。1958年9月公社化时,又划归为新丰公社,属镇北管理区的下设连队,1959年改为北牛桥大队。1966年改名为红卫大队。1981年4月复名为北牛桥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北牛桥村。该村辖有11个自然村,即和尚浜、汤曹村、田垟里、汤家底头、宗家堰、戴家头、柳浜、牛桥港、夜车浜、姚家浜、坟浜。1999年3月,并到镇北村。

5.横港村

位于嘉平塘南侧,由原横港、永济、北汤、金丰4个村合并而成。东邻平湖市曹桥乡;南面分别与金章、寿山桥、高家埭相连,西与东洲、永丰接壤,北濒嘉平塘,乍王公路在横港村北部横穿而过。全村总面积5.8231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6597亩,现有1133户,共4144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新丰镇丰南区中兴南街。现任党支部书记钟芳英,村民委主任陈关真。

原横港村,以河流横港得名。清代属感化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黎林乡第十三保,属原感七中十二庄、十四庄、十六庄。民国三十二年(1943)冬后,划给丰南乡。解放初属由桥乡北庄桥村,1950年11月后为由桥乡第十代表区。1955年与北汤等4个初级社合并成立横港高级社。1956年2月,划归新丰乡。1958年10月1日起为新丰人民公社管辖,属镇南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改为横港大队。1961年6月划给净相公社。1966年改名为红星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横港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横港村。该村辖有19个自然村,即北庄桥、地藏王浜、石人浜、横港、韩家堰兜、镬盖圩、糜家木桥、河东浜、南庄村、西村、东村、南汇、永康、奖贤桥、曹家、砖场、老石基、吴家、长浜。1999年3月,永济、北汤两个村同时并入;2002年3月,金丰村也并入。

永济村,位于横港村南部,以境内永济桥得名。据传,清末有一李姓住户,乐善好施,时常接济贫困,其后代为颂扬祖上功德,于1927年建一小石桥,取名永济桥。清代曾属新丰乡与里仁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栖凰镇辖区。解放初为金章乡永济村,1953年11月为第八代表区,1956年成立永济高级社。1958年10月1日起为新丰人民公社所管辖。1961年6月划给净相公社,1966年改名为联丰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永济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永济村。该村辖有9个自然村,即戴家埭、吴家浜、唐家楼、沈家宅基、张家浜、王家浜、徐家宅基、肖家堰、邹家埭。1999年3月,并入横港村。

北汤村,位于横港村西部,以驻地北汤浜得名。清代属新丰乡与感化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黎林乡第十六保,属原感七中十四庄。民国三十二年(1943)冬后,划给丰南乡。解放初属由桥乡奖贤桥村,1950年11月为由桥乡第九代表区。1955年与横港等4个初级社合并成立横港高级社。1956年2月,划归新丰乡。1958年10月1日起为新丰人民公社所管辖,属镇南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改为北汤大队。1961年6月划给净相公社,1966年改名为红卫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北汤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北汤村。该村辖有12个自然村,即北汤浜、南汤浜、罗秋浜、夏家头、塔西浜、秤钩浜、黄鹤、海洪、小钟浜、西青龙港、盛家汇、范公寺。1999年3月,并到横港村。

金丰村,位于横港村东部,东与平湖市相邻。清代属感化乡辖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黎林乡第十四保,属原感七上十五庄。民国三十二年(1943)冬后,划给丰南乡。解放初南部属金章乡上八村,后为第八代表区;北部属由桥乡黎林村,后为第十二代表区。1956年成立金丰高级社,划归新丰乡。1958年为新丰公社管辖,属镇南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改为金丰大队。1961年6月划给净相公社,1966年改名为东风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金丰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金丰村。该村辖有12个自然村,即横泾、石缺口、墙泥浜、汤家桥、俞家浜、王家头、荒田浜、东浜、商家浜、牛桥、周家木桥、许家泾。2002年3月,并到横港村。

6.金章村

位于嘉平塘南侧,新丰镇东南,由原金章、上八两个村合并而成。东邻平湖市曹桥乡,南接栖凰埭村,西与原寿山桥、永济相连,北与原金丰村毗邻。全村总面积4.6303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3904亩,现有915户,共3230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净丰公路东侧霍家桥南原上八村地段。现任党支部书记李永华,村民委主任孙建明。

原金章村,以境内金章庙得名。清代属里仁乡。民国期间属栖凰区辖境。解放初为金章乡所在地,属金章乡金章村,后为第十一、第十二代表区。1956年建立栖凰埭高级社,属净相乡管辖。1958年10月起划归为新丰人民公社,属栖凰埭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称新丰公社栖凰埭大队。1961年4月,又划给净相公社,仍称栖凰埭大队,1962年分出另立金章大队,1966年改称为丰大队,1978年复为原名,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金章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金章村。该村辖有18个自然村,即钱家坟、王家兜、蒋浜、丁家浜、西沈埭、胡家泾、长春桥、汤家门、南池浜、北池浜、鸟船村、人王山、钱家头、鲍桥头、麻皮桥、李家头、小木桥、杨家浜。2002年3月,上八村并入。

上八村,原为上八庄,故名。据清·光绪《嘉兴县志》记载,该地清代属里仁乡上八庄,群众惯称上八村。解放初属金章乡上八村,1953年11月后为金章乡第七、第八代表区。1956年成立上八高级社,属净相乡管辖。1958年10月,划归新丰公社,1959年称为新丰公社上八大队。1961年4月又划给净相公社,1966年改名为跃进大队,1978年复名为上八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上八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上八村。该村辖有17个自然村,即林家堰、蒋家浜、花家浜、菜塘里、顾家埭、独圩、雀官桥、东泾湾、南珠桥、顾家厅、溇底浜、油车浜、曹家栅、新开河、牛湾头、马家头、葡萄滩。2002年3月,并入金章村。

7.栖凰埭村

位于新丰镇南,栖凰埭自然镇所在地。由原栖凰埭村和张家埭村合并而成。东邻平湖市曹桥乡,南接原新篁镇鲍桥村,西靠原叶家桥村,北连金章。全村总面积4.7831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4450亩,现有825户,共3100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栖凰埭镇。现任党支部书记马全和,村民委主任朱松甫。

原栖凰埭村,以驻地栖凰埭得名。清属里仁乡。清·宣统元年(1909)建栖凰区,属栖凰区管辖。民国三年(1914)、民国十七年(1928),先后属第五、第七区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栖凰埭镇管辖。民国三十一年(1942)隶属新篁区管。民国三十四年(1945)复归栖凰镇管。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新篁区净相乡。解放后至1958年9月,仍属新篁区净相乡,解放初为净相乡栖凰埭村,后为净相乡第一代表区;1956年成立净相乡栖凰埭高级社。1958年10月,划归新丰人民公社,属栖凰埭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称新丰公社栖凰埭大队。1961年4月,又划给净相公社,1962年,划出一部分另立金章大队,1966改名为卫农大队,1978年复名为栖凰埭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栖凰埭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栖凰埭村。该村有12个自然村,即河西浜、周家浜、海舟浜、杨港、钟家头、姚湾、郜家埭、倪家村、吴家浜、东王埭、马家村、中和桥。1999年3月,张家埭村并入。

张家埭村,以驻地村得名。村以张姓为多,故名。清属里仁乡。民国期间先后属栖凰区、镇管辖。解放初为净相乡新龙村,整个村分为东西两片。西片为第三、第六代表区;东片为第五代表区。1953年成立净相乡第一个初级社,命名张家埭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东西两片合并为三联高级社。1958年10月起划归新丰人民公社,属栖凰埭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称新丰公社三联大队,同年与叶家桥合并为张家埭大队。1961年4月又划给净相公社,1962年分出一部分另建叶家桥大队,1966年改名为联新大队,1978年复名为张家埭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张家埭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张家埭村。该村辖有16个自然村,即坟浜、清水浜、宋家埭、庄桥、北宋、汤家浜、金堂桥、徐家浜、淡早浜、张家埭、盛家头、石弄、胡家头、角上、北港、石家埭。1999年3月,并到栖凰埭村。

8.净相村

位于新丰镇最南端,由原净相、寿山桥、叶家桥、槜李4个村合并而成。东面分别与栖凰埭和原新篁镇鲍桥村相邻,南面分别接新篁镇陈良、支家桥,西与竹林村相连,北面与原永济接壤,盐丰公路、嘉盐公路北分南合纵贯其中。全村总面积7.0476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5783.74亩,现有1012户,共3757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盐丰公路东侧原叶家桥村所在地。现任党支部书记叶来法,村民委主任沈才明。

原净相村,以净相寺得名。净相寺是嘉兴市著名古寺,为名果槜李产地之一。清代属里仁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与槜李村同为槜李乡,属里十一都中十庄。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净相乡净相寺村,1953年上半年为第七代表区,1956年为第五代表区,同年成立净相高级社。1958年10月,划归新丰人民公社,属净相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称为新丰公社净相大队。1961年4月,又划给净相公社,1966年改名为卫民大队,1978年复名为净相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净相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净相村。该村辖有8个自然村,即净相寺、大周村、吴祥村、罗家埭、石蟹桥、泥桥、章浜、吴祥浜。2002年3月,叶家桥(包括原寿山桥)和槜李村同时并入。

寿山桥村,村以桥得名,相传明末,有一在外做官者,祝寿时建石桥1座,名寿山桥,取寿比南山之意。清代曾属新丰乡与里仁乡。民国期间属栖凰区管辖。解放初为金章乡寿山桥村,后为第九代表区。1956年划给净相乡,为净相乡寿山桥村,同年成立寿山桥高级社。1958年10月之前,已划归新丰乡,并改名为新丰乡增产农业生产社,1959年命名为新丰公社增产大队。1961年4月,又划给净相公社,1978年更名为寿山桥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寿山桥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寿山桥村。该村辖有7个自然村,即寿山桥、船渡浜、黄泥浜、蔡家浜、朱川浜、车浜、上南浜。1999年3月,并入叶家桥村;2002年3月,随叶家桥一起并入净相村。

叶家桥村,以叶家桥得名。清代曾属新丰乡与里仁乡。民国十七年(1928)隶属新篁镇。民国二十三年(1934)归栖凰镇管辖,属原里九下十三庄。解放初为净相乡叶家桥村,后为第四代表区。1956年成立净相乡叶家桥高级社,后与张家埭高级社合并。1958年10月划归新丰人民公社,属栖凰埭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改名为新丰公社张家埭大队。1961年4月,又划给净相公社,1962年从张家埭分出另立叶家桥大队,1966年改名为红旗大队,1978年复名为叶家桥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叶家桥村。1992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叶家桥村。该村辖有12个自然村,即万家浜、南中浜、南窑浜、董家木桥、赵家桥、张浜、沈家村、金家头、长子浜、王家头、岳带浜、祥湾浜。1999年3月,寿山桥村并入;2002年3月,并到净相村。

槜李村,以产名果槜李而得名。清代为里仁乡地域。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槜李乡管辖,属里十一都中十庄和下二庄。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东半部属净相乡茜柳村,后为净相乡第九代表区;西半部属竹林乡顺兴村,后为竹林乡第五代表区。1956年成立净相乡槜李高级社。1958年10月划归新丰人民公社,属净相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改为新丰公社槜李大队。1961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槜李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槜李村。该村辖有11个自然村,即梅金浜、张家浜、毛家头、吴家庙桥、禾家浜、环桥浜、新开河、南瑶池、姚桥、长屋廊、蒋浜。2002年3月,并到净相村。

9.竹林村

位于新丰镇西南,由原竹林、高家埭、赵家埭3个村合并而成。东邻原寿山桥,南连槜李村,西面分别与凤桥的清池、永红、荆阳村相毗邻,北与由桥、东洲接壤。全村总面积9.0088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8219亩,现有1387户,共4714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竹林集镇。现任党支部书记胡文庆,村民委主任胡勇根。

原竹林村,以竹林镇得名。清代属里仁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槜李乡,属里十一都中十庄和下八庄。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竹林乡顺兴村,后为竹林乡第六、第七代表区。1956年初与赵家埭等5个初级社合并成立胜利高级社,属净相乡。1958年划归新丰人民公社,属竹林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称为新丰公社竹林大队。1961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1962年分成竹林、新建、赵家埭3个大队,1967年改名为光明大队,1980年复名为竹林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竹林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竹林村。该村辖有8个自然村,即周家宅基、戴家浜、胡家埭、洗帚浜、杨家堰、南埭廊、钱家兜、褚家浜。1999年3月,赵家埭、高家埭两个村同时并入。

赵家埭村,位于竹林村西,以境内赵家埭得名。据《竹林八圩志》所载,《宋故知丞文林赵公圹铭石》碑文云,宋宗室赵汝堣世居该村,赵在江苏高邮等地为官多年,死后葬于村东,据此,该村早在宋代已形成。清代属里仁乡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槜李乡,属里十都下十一庄、下十二庄。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竹林乡沈坊村,后为竹林乡第一代表区。1956年成立胜利高级社,属净相乡。1958年划归新丰人民公社,属竹林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称为新丰公社竹林大队。1961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1962年从竹林大队分出,建赵家埭大队,1967年改为红卫大队,1980年复名为赵家埭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赵家埭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赵家埭村。该村辖有9个自然村,即富财浜、赵家埭、赵家兜、蔡家浜、泥龙、马长桥港、千步泾港、楼坟墩、石曲口。1999年3月,并到竹林村。

高家埭村,位于竹林村北,以境内高家埭得名。该村明初即为高姓大族世居。相传明建文帝被推翻后,逃离南京途中,曾避居高家光裕堂。明、清时,村四周筑有土城,有濠堑、吊桥等防御设施。清代部分为新丰乡,部分属里仁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槜李乡,分属于里十都下六庄、十一都中七庄、下八庄、下九庄。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竹林乡安乐村、卧龙村,后为第八、第九、第十代表区。1956年由6个初级合作社合并成立高家埭高级社,属净相乡。1958年划归新丰人民公社,属竹林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称为新丰公社高家埭大队。1961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并分为高家埭、卧龙、仁庄3个大队。1967年3个大队分别改名为东方红、立新和跃进。1969年东方红与跃进合并为卫东大队,次年立新大队并入,称卫东大队。1980年复名为高家埭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高家埭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高家埭村。该村辖有17个自然村,即高家埭、韩家浜、南杨埭、刘坟浜、卧龙港、北杨埭、许车浜、车夫浜、沈家浜、亭子桥、小圩、西兜、樊家头、胡家浜、斜港、徐祥浜、北朱桥。1999年3月,并到竹林村。

10.由桥村

位于新丰镇西南,由原由桥、东洲两个村合并而成。东邻原北汤村、南接高家埭、西与凤桥镇荆阳相毗邻,北连永丰村。全村总面积5.4308平方公里,占有耕地面积4799亩,现有810户,共2826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新竹公路西侧原东洲村驻地。现任党支部书记任永林,村民委主任杨明刚。

原由桥村,因有由桥而得名。清代曾属新丰乡与永丰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丰南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竹林乡由桥村。1950年6月,建立由桥乡,为由桥乡驻地,编为由桥乡第一、第二代表区。1956年划归新丰乡,由6个初级社合并成立由桥高级社。1958年10月,仍归新丰公社,属由桥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为新丰公社由桥大队。1961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1967年改名为永红大队,1980年恢复由桥大队名,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由桥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由桥村。该村辖有12个自然村,即卜家兜、增浜、染店港、赵家楼、祥仁浜、安浜、顾家浜、肖家浜、塔下浜、乌桥、凤凰桥、长春桥。2002年3月东洲村并入。

东洲村,位于由桥之东。因元代属东洲里,故名。东洲里又作东周,为永丰乡古里名,见于明、清府县志。清代属新丰乡与永丰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丰南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竹林乡众欢村。1950年6月为由桥乡,后编为第六、第七、第八代表区。1956年划归新丰乡,由8个初级社合并成立东洲高级社。1958年10月,仍归新丰公社,属由桥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为新丰公社东洲大队,后与永丰大队合并为东丰大队。1961年3月分开,同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1967年改名为东风大队,1980年复为东洲大队名,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东洲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东洲村。该村辖有13个自然村,即商家湾、西安浜、戴家小桥港、常住桥港、陆家浜、六亩浜、东坟浜、西坟浜、王家宅基、东汤桥港、道人浜、倪家浜、圩浜。2002年3月,并到由桥村。

11.永丰村

位于新丰镇西南,由原永丰、桂花浜、钱家浜3个村合并而成。东邻原北汤村,南接由桥村,西与原曹庄乡相毗邻,北濒嘉平塘,乍王公路在该村北部东西穿境而过,众欢塘流经该村。全村总面积5.3387平方公里,占有耕面积4963亩,现有798户,共2760人。党支部、村民委设在原桂花浜地段乍王公路北侧石霸桥西首。现任党支部书记俞根华,村民委主任高伯明。

原永丰村,以境内永丰桥得名。清代属永丰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丰南乡管辖,属永十都下六庄、十一中十庄。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竹林乡众欢村。1950年6月为由桥乡,后编为第五、第六代表区。1956年划归新丰乡,由5个初级社合并成立永丰高级社。1958年10月,仍归新丰公社,属由桥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为新丰公社永丰大队,次年与东洲大队合并,称东丰大队。1961年3月分开,复名永丰大队。1961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永丰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永丰村。该村辖有10个自然村,即陈家浜、万安桥、金家浜、聚贤村、胡家湾、姚才浜、众欢、姚池浜(即瑶池浜)、塘口、堆金桥。1999年3月,钱家浜、桂花浜两个村同时并入。

钱家浜村,位于永丰村西部,清属永丰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丰南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竹林乡李家村。1950年6月属由桥乡,后编为第三代表区。1956年划归新丰乡,由3个初级社合并成立钱家浜高级社。1958年10月,仍归新丰公社,属由桥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与桂花分为两个大队,次年合并,称钱家浜大队。1961年3月又分开,各复称原名。1961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1967年改名为红旗大队,1971年秋与向阳(原桂花)大队又合并,仍称红旗大队,1980年复名钱家浜大队,当年再与桂花大队分开,仍名钱家浜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钱家浜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钱家浜村。该村辖有5个自然村,即方家浜、丁家浜、钱家浜、蔡家木桥、朱四浜。朱四浜原为钱家浜村驻地,该村已有100多年历史。村内旧有朱泗庙、朱泗桥。村以桥、庙得名。后人将“泗”简写成四。按:朱泗据字书应写作“洙泗”。“洙”与“泗”,原是古代鲁国两条水名,为孔子聚众讲学之地,后借用以指儒家学说和文化。1999年3月,并到永丰村。

桂花浜村,位于永丰与钱家浜之间。曾以植桂闻名。清属永丰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丰南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五月属竹林乡。解放初为竹林乡李家村。1950年6月为由桥乡,后编为第四代表区。1956年,划归新丰乡,由4个初级社合并成立桂花浜高级社,次年并入钱家浜高级社。1958年10月,仍归新丰公社,属由桥管理区下设连队。1959年与钱家浜分开,为新丰公社桂花浜大队。次年又并入钱家浜,1961年3月又与钱家浜分开。1961年4月,划给竹林公社,1967年改名为向阳大队,1971年秋,又并入红旗(原钱家浜)大队,1980年又分开,仍名桂花浜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为桂花浜村。1998年并入新丰镇,仍名为桂花浜村。该村辖有7个自然村,即沈家浜、独圩、薛家浜、汤家浜、八虎浜、石家浜、俞家浜。1999年3月,并到永丰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