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死者儿女将老人从棺材拖出

死者儿女将老人从棺材拖出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丧葬习俗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非常古老。在鄂伦春族人中,早已产生灵魂和肉体分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风葬鄂伦春族的葬具基本有五种。[43]树葬《鄂伦春族》纪录片二、殉葬和殉葬品鄂伦春族人认为,人死后要在冥阴世界里生产和生活,因此,要把生产和生活用具都带去。“担沁”是丧葬仪式中的关键人物。葬 俗“守灵”。
丧葬习俗_中国鄂伦春族

第八节 丧葬习俗

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非常古老。它渊源于人类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恐怖的死亡和对死亡的恐惧引出的对生殖和生命的崇拜,丧葬观引申出了神的世界和鬼的世界。

鄂伦春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地域公社发展阶段,在丧葬方面还保留着许多的遗俗,它揭示了早期丧葬的状况。在鄂伦春族人中,早已产生灵魂和肉体分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阴间。同时,也认为死者的灵魂能作用于生者,因此产生了崇拜和畏惧的心理。这样一来,活着的人就极力安排好死者的生活,以示对死者的崇拜,于是就产生了对死者的各种丧葬仪式。

一、葬式和葬具

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的葬式,主要有树葬(也称风葬)、土葬和火葬。早期主要是树葬,后来是先树葬,后土葬,即所谓二次葬,最后有的只实行土葬,火葬主要是用于患急病死去的青年人和孕妇

早期,鄂伦春族人的“风葬”是把死者的尸体装在桦树皮或柳条编制的“棺材”中,“曾陈栖林人有亲已故,即用桦树皮包裹,架于树枝之上,三年后,始行取下,装于木槽,谓之捡骨埋葬”[37]。“亲丧则架木悬尸,俟晒干然后埋葬”[38]。“风葬”时,要把树林中对角正方形的四棵树在距地面两米高之处锯断,并在树桩上搭上横木。“风葬”一般是过二三年后只剩下骨头时,要“捡尸骨”,即将死者骨头捡入木制或桦树皮做的棺材中埋藏,也叫二次葬。这种葬俗谓之“风葬”。据史料记载:“杉棺完葬礼,葬礼最简,惟备酒肉,聚亲族于山顶饮之,复殓其尸于棺,葬名曰纳骨尸”[39]。“纳尸分燕翼(人死先架上,越一二岁始行殡葬,彼时召集亲友,分立两行,如燕翼然,名曰纳骨尸)”[40]

“风葬”之后二次葬同游猎经济有直接关系。猎人及其家属出外打猎,有的人死在猎场,就暂时树葬在那里,待过两三年后,再把尸骨捡回来,葬在自己氏族或家族的墓地。将同一氏族或家族的死者埋在一起,他们认为这样一来,死者在冥阴世界就又可以在一起生活了。夫妻合葬(并骨)也可能是出于同一考虑,两人一先一后死去,后死者要埋在先死者的近旁,以男左女右的位置来安葬。二次葬要比“风葬”时隆重。

img122

风葬

鄂伦春族的葬具基本有五种。第一种,在葬地找4棵或2棵成正角的树,借树杈搭以横木,铺上树枝,将尸体放在上面,用桦树皮遮盖,这是最古老的葬具。[41]第二种,用柳条编棺材,在葬地找对角的4棵树,把树头砍去,在树杈上横搭两根木杆,把棺材架在上面,另外也可以在两棵树之间搭一横杆,把棺材吊在上面。第三种,独木棺,即将“大树凿穴殓之,置于高岗树杈上”[42]。第四种,在地上挖坑,用木椽将坑底和四周镶起来,将尸体放在里面,上面再盖以木椽,用土掩埋。第五种,木板制作的简单棺材,如是树葬,棺盖上有脊,以使雨雪从两侧滑下,如是土葬,棺盖则是平顶。[43]

img123

树葬《鄂伦春族》纪录片

二、殉葬和殉葬品

鄂伦春族人认为,人死后要在冥阴世界里生产和生活,因此,要把生产和生活用具都带去。马匹是鄂伦春族人的主要狩猎工具和交通工具,是他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因此,认为人死后要把死者生前骑的马也带去,所以,“将马宰杀而殉之”[44]。“查该族人当弥留之际,必杀其生时之乘马以殉之,其葬法非淹(掩埋),亦非火葬,无棺椁衣衾之美,编葛笼而殓尸,马挂卡丛林之间,尸架于树杈之上”[45]。所以,殉葬猎马较为普遍。下葬时,将死者生前骑过的马,拴上长长的缰绳,由死者的亲人按辈分、年龄依次拽着,萨满念过“你骑过的马随你去了,它会保佑你的灵魂”等祷告词后,把马杀掉,连同鞍具和被击毙的猎狗一起葬在墓旁。马杀死后,剥皮时不能将四个蹄子割掉,头和内脏也不能分割开,只是把肉扔掉,然后用带有四个蹄子的马皮将内脏包裹起来,使其像一匹完整的马,供放在树丛棺木前。如果死者家里很穷,葬不起马,可以将死者的衣物、马具等驮在死者生前骑过的马背上,绕墓地转三圈或者扎一个草(纸)马烧掉。以示死者乘马而去。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殉葬猎马了。但是老猎人去世,还是要用纸糊或者剪一些马、狗、鞍具等随葬。

三、葬礼

葬礼在严肃、庄重的气氛中进行。葬礼由“担沁”主持。“担沁”即主持丧葬的人(白事先生或阴阳先生),如有人去世后,首先通知所有的亲属和好友,然后恳请异姓人当“担沁”(家庭和氏族外的异姓人或死者的亲家来担任)。亲属或年长者给死者穿衣服时,“担沁”祈祷:“我们给你穿衣服,别惊动他人,别给家人带来灾难。”死者的衣服穿好后,安放在铺着木板的地上,尸体上盖一块白布,头上盖着毛巾。在死者的头顶旁供奉各种祭品,一盏油灯。前来吊丧的人,先给死者磕头,接着点烟,并告诉死者自己是谁,带来的祭奠品中有啥,并把带来的祭奠品交给主葬人,以表达自己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担沁”是丧葬仪式中的关键人物。整个丧事活动都由这“白事”先生负责指挥。同时,“担沁”有什么事也要及时与死者家属和长辈们商量,共同完成安葬之事。

img124

葬 俗

“守灵”。尸体一般停放两天,第三天出殡,在这期间设灵堂,亲朋好友及左邻右舍,尤其是老年人都要陪坐守灵。守灵时不能断人,夜间内外灯火通明。守灵的人们围坐一起,边说边聊,边吃边喝,缅怀死者的一生,大家不分男女老少,相互逗趣开玩笑,气氛相当活跃。死者的长子和其他儿女们每日给死者烧3~4次纸,以表孝敬之情。

“戴孝”。如果长辈人,尤其是老年人去世,氏族或家族中五代以内的近亲都要戴孝3个月(过去是3年),近亲戴重孝,孝服用白布做成,腰系白布,胳膊戴黑纱,由年长的女性负责给死者的儿女戴孝。“男则白带为孝,女则包头为孝,安葬即毕”[46]

“选择墓地。鄂伦春族人选择墓地比较重视看风水。认为“树有根,能生根发芽;水有源,潺流不息,人有子孙后代,永续不断”这种风水好。如果选择氏族或家族的公共墓地时,要由氏族或家族的长者带领氏族或家庭的部分人员到实地察看山形及河流的流向等,然后集体讨论确定墓地。最后,派6~8人打坑挖穴。

“入殓”。一切准备就绪,由“担沁”指挥,旁系亲属或其他人动手入殓。子女们一般不动手。尸体抬起时,可用毯子遮挡尸体,以免见太阳。把尸体装入棺材后,“担沁”对死者说:“‘库达’(鄂伦春语,意为亲家),我们要送你上西天,你千万要好好走,别吓唬我们,别给后代人留下灾难,你的一切我们都准备好了。金钱、衣服、酒肉、米面、小猎具等都给你准备好了,连同魔鬼打仗的家伙都有……”放完随葬品后,要把蒙在死者脸上的白布揭开,让所有亲属从旁边走时,看一眼死者的遗容。入殓一般是在早上进行,不能超过中午。入殓后马上出殡。

“开光”。“担沁”给死者“开光”,主要开眼、耳、口、鼻光。所谓“开光”就是用酒擦拭一番,并念念有词,儿女们最后再看一眼遗容,棺木封盖后,众人抬起棺材,放在灵车上,哭声大恸。灵车缓缓地离开村子,死者的儿女及亲属都站在灵车棺材的两侧。其间,指定专人扔撒纸钱,即“买路钱”,灵车拐弯处还需多撒纸钱。灵车在最前面,其他车辆尾随其后。棺材一旦抬起,就一直到达墓地,中途不准停留或落地。灵车进入墓地后,人们在“担沁”的指挥下,棺材入穴,死者的儿女们都跪在灵前,还在棺材或坟墓前摆上烟、酒、糖果、熟肉等祭品,然后烧纸。死者的子女及其晚辈、亲属都要下跪、磕头,平辈人则站在两旁。

img125

射开路箭

“出殡”。出殡时大家都来帮忙。人们在“担沁”的指挥下出灵。“担沁”告慰死者:“你轻轻身子,好好走你的路,上西天的路上,千万注意,别让小鬼抢东西,不要惦记家人,不要舍不得离开,你放心大胆地走吧,一路上不要回头。希望能给子女留下无价之宝,让他们过幸福的日子。”

“射开路箭”(或领路箭)。如死者是男性的话,就要举行射箭仪式在墓穴埋葬时,看山的形状,一般有让死者“头枕高山、脚踩平川”的习俗。在埋葬前,“担沁”指定死者的女婿射箭,命射箭人先向西南射两箭(死者头枕方向),给死者“开路”,意为给死者打通去阴间的路,打扫所有的鬼神和魔鬼,“担沁”又命射箭人往东南射一支箭(死者脚下方向),意为把福寿留给了后代。这时,人们蜂拥而上,去争抢这支箭,据说谁抢到了这支箭谁就能永生幸福。射箭仪式结束,把弓和剩下的一支箭放在棺材上边或坟上,便开始埋葬。首先由死者的儿女们各培三锹土,然后大家动手埋葬。坟前,儿女们哭着烧纸、磕头、倒酒、敬烟,非常难过。

“酬谢”。墓地周围有两三个人(死者的亲属)手中拿着烟和酒,分别给送葬的人们敬酒、敬烟或分糖块和饼干。大家毫不拒绝,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死者赏给的好酒、好烟,吃了喝了就会得到死者灵魂的保佑。所以,人人都高兴地接受,希望得到平安和幸福。葬礼进行过程中,还指定专人手中拿着一些布和毛巾,给前来送葬的长辈、嘉宾和异姓人的手臂系上,以表达感激之情。葬礼结束之前,儿女们在坟前烧纸,还烧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如被褥衣服等。他们认为烧了这些东西死者才能收到。最后,“担沁”把戴孝的白布脱下来,系活扣放在“死树”上或木墩上,而黑纱则继续戴在手臂上。

四、百天脱孝

服孝期的规矩。过去,鄂伦春族人戴孝三年。如果长辈人尤其是老年人去世,氏族或家族中五代以内的近亲都要戴孝,白布条系腰上,手臂戴黑纱,在服孝期间不准理发,不准穿鲜艳的红衣服,不准参加娱乐活动,更不得打架骂人。

“准备祭品”。服孝期满,准备脱孝时,要提前通知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并准备烧纸、烟酒、肉等祭品。

“墓地祭典”。届时,人们手中拎着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向墓地走去。到达墓地后,“担沁”吩咐大家捡干柴、点火、支锅架,篝火升起来了,人们围在篝火四周,面向坟前席地而坐。“担沁”给死者坟前摆供品,点烟敬酒。告诉亡灵前来的目的及什么人前来墓地。并说:“‘库达’(亲家),我们最后一次来送你,有什么办法呢?既然我们已经分别了,你就狠狠心走你的路吧,别留恋你的亲人,你缺少什么,我们都满足你。你见到死去的亲人了吗?你的儿女只求你不受罪,今天,我们就与你彻底分离,你走你的阴间路,千万别打扰我们活着的人……”戴孝的儿女及亲人们也一一给死者敬烟敬酒,诉说心里话。之后,大伙用烧纸为死者做元宝、纸船、纸马、纸衣服。意思是为死者准备了一切用品。人们有说有笑地忙着煎肉粥。粥煎好了,首先给亡灵坟前端上一碗供着。然后,“担沁”给前来参加脱孝的人们一一敬酒。

“脱孝”。酒足饭饱后,“担沁”让大伙给亡灵烧纸、磕头之后。“担沁”对死者亡灵说:“‘库达’(鄂伦春语:亲家)儿女也尽到孝了,也孝敬了你老人家。他们长大成人了,也能自立了,你就放心地让孩子自己生活吧。孩子们的日子还很长呢,请你别想不开。你已经不属于我们了,这沉重悲痛的心情已经结束了。该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生活了吧”。说完,“担沁”让戴孝的人们按大小、男女排好队,然后,将戴孝者的孝带、黑纱取下来,脱下一个人的孝布黑纱,就用力推这个脱孝者的后背,让脱孝的人使劲往前跑。脱孝人按着“担沁”所指的方向跑一程,然后,再绕回到死者坟前。这样,“担沁”一一给脱孝人取下孝带和黑纱,依次推脱孝者跑一程。最后,把孝带、黑纱系在“枯树”上(没有生命的“死树”)这是意味着死者彻底走向阴间,永离人间。

img126

脱 孝

img127

脱 孝

“分离、永别”。脱孝仪式结束后,“担沁”在林中挑选细长光滑的柳树条拿在手中,让脱孝者一一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抽打参加脱孝仪式的人。被抽了一鞭的人直接离开墓地往家去。不允许人们再回头看墓地,这是意味着与死者亡灵彻底分离。活着的人要化悲痛为力量,愉快地走向光明的世界。而死者则走向阴曹地府,决不允许打扰活着的人,并保佑他们平安幸福。脱孝仪式结束后,“担沁”最后一个离开墓地。鄂伦春族人认为,死者亡灵百天以后,就属于阴间了,已彻底离开人世间。

在鄂伦春族人中,早已产生灵魂和肉体分离、灵魂不灭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阴间。同时,也认为死者的灵魂能作用于生者。因此,产生了崇拜和畏惧心理,以示对死者的崇拜与怀念。

五、周年祭

鄂伦春族人的丧葬仪式中,周年祭最为隆重。这种周年祭是一种古老的遗俗。过去老人死后,家属都要为其举行周年祭。如不举行,同氏族的人也不答应。所以,没有人敢违反这一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尸殓恒周岁(人死后架于树上,恒迟至周岁,始买棺殓而葬之”[47]。“俟三年后,取下另殓木箱中,置备酒肉,邀会亲友,始行发丧之礼”[48]。“迨至三年后,收取其骨,易葛笼而木槽焉,由此丧事毕矣”[49]

祭日确定后,要通知亲友届时前来参加,亲友要带来烧酒、野兽肉和纸钱等,死者亲属要将这些物品逐一登记,然后供奉给死者。在举行周年祭之前,死者在“斜仁柱”中的铺位一直要按生前一样摆放。亲友来后,要给死者原铺位或供桌上敬烟,即把烟袋装上烟放在铺位上。举行周年祭时,在死者铺位上放一张小桌,将亲友送的礼物摆在桌上。来的亲友,要跪在桌前给死者磕头,死者家属要陪同一起磕头。家属和亲友带着大家送的礼物和死者的遗物,前来墓地。到墓地后,先打扫干净一块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6米的空地,在空地上放一些木杆(头),把一长排木头点燃,大家在篝火两边围坐,妇女们再点一堆篝火,支上吊锅,锅里煮着野兽肉。做饭的都是亲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是为死者家属帮忙的。亲友到齐后,大家围火而坐,男人在篝火的北面,女人在篝火的南面,老人挨近坟地,然后依辈分大小往下排,夜幕降临后,祭祀开始,同辈人站着,晚辈跪着,“担沁”首先宣读礼单,念到谁的名字,谁答“加”(是)。同辈的向死者鞠躬,晚辈的磕头。仪式结束后,死者家属中的男人开始给亲友敬酒,敬酒时要双腿跪下递过去,酒过一巡。在此之后,再喝一会儿酒,周年祭就结束了。这时,主人给前来参加周年祭的亲朋好友送一些烟、酒等,将剩下的野兽肉分给每位客人带回家享用。这也许就是早期的“祥肉”的遗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