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丹参栽培技术

丹参栽培技术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丹参生育期内需进行3次中耕除草,第1次于5月份苗高15厘米左右时进行,后两次分别于6月份、8月份进行。可结合前两次中耕松土施少量化肥促进生长。但出苗期和幼苗期需水量较大,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丹参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7~8月高温、地面积水时易发生,可于发病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防治。现蕾期如出现棉铃虫,可用50%棉胺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丹参栽植后第2年开花结实,从5月下旬开始种子陆续成熟。

丹参别名红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对冠心病等有良好疗效。

一、整地做畦

宜选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地种植。每亩施厩肥2000千克作基肥,深翻30厘米以上,耙细、整平表土,做成宽1.2~1.5米的高畦或平畦,并开好排水沟系。

二、挖根繁殖

秋末收获时,将生长健壮的丹参留在原地,翌年3月再挖出根系分根繁殖。挖根时,选择直径1厘米、粗壮、色鲜红而无腐烂的1年生侧根,切成5~6厘米长的根段,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穴栽,栽后覆土2厘米厚,稍压实。

三、中耕除草

丹参生育期内需进行3次中耕除草,第1次于5月份苗高15厘米左右时进行,后两次分别于6月份、8月份进行。

四、追施肥料

可结合前两次中耕松土施少量化肥促进生长。第3次中耕松土时,追肥量要足,一般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以促进根部生长。

五、及时排灌

丹参根系肉质根,怕田间积水,故必须经常疏通排水沟,严防积水成涝。但出苗期和幼苗期需水量较大,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六、摘除花薹

花薹应注意及时摘除,以促进根部生长,这是丹参增产的重要措施。

七、防病治虫

丹参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7~8月高温、地面积水时易发生,可于发病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防治。现蕾期如出现棉铃虫,可用50%棉胺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八、采收加工

丹参栽植后第2年开花结实,从5月下旬开始种子陆续成熟。种子成熟的顺序为自下而上,花序下部的种子先成熟,上部的种子后成熟。种子要及时采收,否则会自行散落。

采种时,如果留种面积很小,可分期分批采收,先将花序下部的果萼连同成熟的种子一起捋下,将上部未成熟的种子留到以后再采收;如果留种面积很大,可在花序上2/3的果萼已经退绿变黄而未完全干枯时,将整个花序剪下,再剪掉顶端幼嫩部分,留下中下部成熟的种子。晴天在太阳下暴晒3天,脱粒,扬净,晒干,装袋,放在凉爽通风干燥处保存备用。一定要把种子晒干储藏,否则影响发芽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