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秧苗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是什么病害

秧苗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是什么病害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稻秧苗期,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这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症状。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刺吸传毒引起的病毒病。②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症。病毒可经卵传递,介体昆虫也可吸食病株后获毒。气温高于30℃时对灰飞虱生长发育不利。重点是抓好秧田期灰飞虱的药剂防治。

水稻秧苗期,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这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症状。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刺吸传毒引起的病毒病。病田一般发病率在5%左右,减产3%~5%,严重时减产20%~30%,甚至高达70%或绝收。江苏、浙江、上海和中南、西南的一些省市以及台湾省均有发生,部分年份暴发流行。

【危害症状】 水稻不同生长期、不同品种间表现症状不同。①苗期发病,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有别于蝼蛄危害造成的枯心苗。②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症。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③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侵染循环】 水稻条纹叶枯病只能通过昆虫传播,已知灰飞虱为主要媒介,白背飞虱也能传染。病毒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看麦娘、狗尾草等50多种植物。但除水稻外,其他寄主在侵染循环中作用不大。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毒可经卵传递,介体昆虫也可吸食病株后获毒。条纹叶枯病毒在灰飞虱体内的循环期3~30天,终身带毒。病毒经灰飞虱卵传给下一代几率为75%~100%。水稻感染后,一般7~10天显症,秧龄越小,病毒潜伏期越短,症状越严重。媒介昆虫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危害并繁殖,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危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随植株生长,抗性逐渐增强。三叶期前被侵染,一般形成死苗;分蘖期被侵染,全株显症,个别分蘖枯死。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早稻上一般于分蘖期开始出现,拔节期和齐穗期出现两次速增期,并于穗期达到发病高峰。双季晚稻秧田期即可发生,以拔节期至孕穗期病株率增长最快,齐穗期达发病高峰,早发病株开始枯死。

【发生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灰飞虱发生量越大、带毒虫率越高,发病越重。一般早播田重于迟播田;水秧重于旱秧;稻茬麦田重于耕翻麦田;粳稻重于籼稻;稻田周围杂草丛生病害发生加重。早春气温偏高、降雨少、灰飞虱发育快,成虫迁入秧田危害时间早,传毒天数延长,发病重。气温高于30℃时对灰飞虱生长发育不利。苗期最易感病。稻、麦两熟区发病重。

【防治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和利用农业、物理、化学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重点是抓好秧田期灰飞虱的药剂防治。

(1)农业防治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忌种插花田,秧田要连片安排,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作物间迁移传病;三是调整播期,使苗期和分蘖期避开灰飞虱的高发期;四是冬前和冬后全面防除田间地头和渠沟边禾本科杂草,以恶化灰飞虱生存环境,减少灰飞虱的发生量和带毒率,减轻发病;五是加强水浆管理,养根保叶,增强抗性。增施有机肥,培肥土质,注意增施磷、钾肥及硅肥和微量元素,促使水稻健壮生长,增强对病害的抵抗力;六是秋季水稻收获后,耕翻灭茬,压低灰飞虱越冬基数。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有效控制灰飞虱虫量,防止传毒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药剂防治策略,采取治麦田和冬闲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办法,多个环节控制灰飞虱数量,防止传毒。一是抓好种子处理;二是抓好秧田灰飞虱防治。其中抓好秧田期灰飞虱防治是关键,除适时用药防治灰飞虱外,当田间初见病株时,可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喷雾,以减轻病害。用下表中杀虫剂,可以较好地控制灰飞虱,从而控制该病害。

浸种剂:

杀虫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