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寿光大棚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如何建造?
自1986年王乐义采用冬暖大棚以来,其结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寿光冬暖大棚,按其跨度、高度、结构和建材等方面的差异,前后已经历了5代。在这5代大棚中,又有6种型号的大棚透光性和保温性在生产上表现优异,成为不同时期的主流棚型。
(1)寿光Ⅰ型大棚的主要参数和建造要点
此种大棚是在寿光土大棚的基础上,由王乐义参照大连市瓦房店琴弦式节能大棚的某些结构及用材特点,在透光保温等方面根据当地情况加以改良而成。
①主要结构:棚体总宽8米,后墙高1.8米,山墙高3米,墙下体厚1米,墙上体厚0.9米,走道宽0.8米,种植区宽6.2米。立柱5排,1排立柱高3.3米,地上高2.8米,至2排立柱距离2米。2排立柱高3.1米,地上高2.6米,至3排立柱距离2米。3排立柱高2.2米,地上高1.8米,至4排立柱距离2米。4排立柱高1.2米,地上高0.8米,至5排立柱距离0.2米。5排立柱(戗柱)长1.2米,地上长0.82米。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为26.5°左右,后屋面仰角30°左右。距前窗檐4米、2米处和前檐处的切线角度分别是14°、21.8°和26.6°左右。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寿光Ⅰ型大棚剖面结构(单位:厘米)
1.后墙 2.后坡斜棒 3.后坡防水膜和玉米秸 4.后坡草泥 5.后立柱 6.中立柱Ⅰ 7.中立柱Ⅱ 8.前立柱 9.戗柱 10.基石 11.水平地面 12.拱杆 13.棚膜 14.横杆 15.草苫 16.防寒沟
②建造:取20厘米以下生土建造大棚墙体。墙下部厚1米,顶部厚0.9米,后墙高1.8米,山尖高3米,前窗高度0.8米,大棚外径宽8米。墙体下宽上窄,主体牢固,故抗风雪能力强。后坡坡度约30°,加大了采光和保温能力。在离后墙0.7~0.8米处,先将3.3米高的水泥立柱按1.8米的间隔埋深0.5米,上部向北稍倾斜5厘米,以最佳角度适应后坡的压力。离第1排立柱向南2米处挖深0.5米的坑,东西方向按3.6米的间隔埋好高3.1米的立柱。再向南的第3、4排立柱,南北方向间隔均为2米,东西方向间隔均为3.6米,埋深均为0.5米。第3排立柱高2.2米,第4排立柱高1.2米。第5排为戗柱,规格与第4排立柱相同,埋设时下部露出地面处与第4道立柱相隔20厘米。立柱埋好后,在第1排每一根立柱上分别搭上一根直径不小于10厘米的木棒,木棒的另一端搭在墙上,在离木棒顶部25厘米处割深1厘米的斜茬,用铁丝固定在立柱上。下端应全部与后墙接触,斜度为45°,斜棒长度2.1~2.3米。斜棒固定后,在两山墙外2~3米,挖宽0.7米、深1.2米、长6米的坠石沟,将用8号铁丝捆绑好的不低于15千克的石头块或水泥预制块,依次排于沟底,共用54块坠石。拉后坡铁丝时,先将一端固定在附石铁丝上,然后用紧线机紧好并固定牢靠。后坡铁丝拉好后,将大竹竿(拱形架)固定好,再拉前坡铁丝。竹竿上面均匀布设17道铁丝,竹竿下面布设3道铁丝。铁丝拉好后,处理后坡。先铺上一层3米宽的农膜,然后将捆好的直径为20厘米的玉米秸排上一层,玉米秸上面覆土30厘米。后坡上面再拉一道铁丝用于拴草苫。前坡铁丝拉好后固定在大竹竿上,然后每间棚绑上5道小竹竿,将粘好的无滴膜覆盖在棚面上,并将其四边扯平拉紧,用压膜线或铁丝压住棚膜。这样,一个大棚就全部建成了。
(2)寿光Ⅱ型大棚的主要参数和建造要点
此大棚是由三元朱村技术人员,吸取寿光土大棚和寿光Ⅰ型大棚的特点设计而成。该大棚棚体为水泥立柱与竹竿棚架结构,压膜线压膜,使整个大棚呈全封闭状态,造价低,升温快,保温能力强。
①主要结构:大棚总宽10米,后墙高2米,山墙高3米,墙下体厚1米,墙上体厚0.9米,走道宽0.8米,种植区宽8.2米。立柱6排,1排立柱高3.8米,地上高3.3米,至2排立柱距离2米。2排立柱高3.6米,地上高3.1米,至3排立柱距离2米。3排立柱高3.1米,地上高2.6米,至4排立柱距离2米。4排立柱高2.2米,地上高1.8米,至5排立柱距离2米。5排立柱高1.2米,地上高0.8米,至6排立柱距离0.2米。6排立柱(戗柱)长1.2米,地上长0.82米。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为26.5°左右,后屋面仰角39°左右。距前窗檐6米、4米、2米处和前檐处的切线角度分别是11.3°、14.7°、21.8°和26.6°左右。剖面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寿光Ⅱ型大棚剖面结构(单位:厘米)
1.后墙 2.后坡斜棒 3.后坡防水膜和玉米秸 4.后坡草泥 5.立柱基石 6.后立柱 7.中立柱 8.中立柱Ⅱ 9.中立柱Ⅲ 10.前立柱 11.戗柱 12.横杆 13.棚膜 14.拱杆 15.草苫 16.防寒沟
②建造:墙基部厚1米,上部厚0.9米,后墙高2米,山顶高3.5米,山顶距前沿的垂直距离为8.1米、距后墙的垂直距离为0.9米。山墙前端高0.8米。墙体用加模板夯成,也可用土加麦穰和成硬泥建成。后立柱地上部分高3.3米,距后墙0.8米,东西方向距离2米,穴深0.5米,向北倾斜5°。中立柱Ⅰ,地上部分高3.1米,距后立柱2米,东西方向间距4米。中立柱Ⅱ,地上部分高2.6米,距中立柱12米,东西方向间距4米。中立柱Ⅲ,地上部分高1.8米,距中立柱Ⅱ2米,东西方向间距4米。前立柱,地上部分高0.8米,距中立柱Ⅲ2米,东西方向间距2米。戗柱埋于前立柱以南20厘米处,上部顶在前立柱的顶部横杆上。坠石8~10块,埋深1.3~1.6米。将后坡棒斜的上端压在后立柱上,下端埋在后墙里,坡度45°。斜棒由立柱顶部向南超出15厘米。在后墙上按0.75米的间距(或1.5米)摆放一趟砖,砖上系好1.5米长的14号铁丝,然后用和好的麦草泥加高20厘米,把砖压在泥底。铁丝头用来拴压膜线。后坡斜棒顶端用直径6.5毫米的钢筋,下部布设4条8号铁丝,拉紧后用铁钉固定在斜棒和木梯上。铺上3米宽的薄膜,将捆好的直径为20厘米的玉米秸排好,然后盖上30厘米厚的土,把铁丝抽出。后坡完成以后,前3排立柱顶端可东西向拉上3道直径6.5毫米的钢筋,也可用水泥预制横梁或竹竿作横梁,然后每隔0.75米将一根竹竿南北向固定在横梁上。再盖上薄膜,压上压膜线。
(3)寿光Ⅲ型大棚的主要参数和建造要点
该大棚适当增加了南北向跨度,提高了棚脊高度,加大了墙体的厚度,加粗了水泥立柱,增强了水泥立柱的强度,有利于安装自动化卷帘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①主要结构:棚内地面比棚外地面低50厘米,即棚内地面下挖50厘米。大棚总宽11米,后墙高2米,山墙顶高3.5米,墙下体厚2米,墙上体厚1米,走道宽0.8米,种植区宽8.2米。立柱6排,1排立柱高3.8米,地上高3.3米,至2排立柱距离2米。2排立柱高3.6米,地上高3.1米,至3排立柱距离2米。3排立柱高3.1米,地上高2.6米,至4排立柱距离2米。4排立柱高2.2米,地上高1.8米,至5排立柱距离2米。5排立柱高1.2米,地上高0.8米,至6排立柱距离0.2米。6排立柱(戗柱)高1.2米,地上高0.82米。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为24.2°左右,后屋面仰角56.6°左右。距前窗檐6米、4米、2米处和前檐处的切线角度分别是11.3°、14.7°、21.8°和26.6°左右。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寿光Ⅲ型大棚剖面结构(单位:厘米)
②建造:其建造技术可参照寿光Ⅱ型大棚。
(4)寿光Ⅳ型大棚的主要参数和建造要点
这种大棚的棚体为无立柱钢筋骨架结构,其设计是为了配套安装自动化卷帘机,逐步向现代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①主要结构:大棚总宽11.5米,内部南北跨度10.2米,后墙高2.2米,山墙高3.7米,墙厚1.3米,走道宽0.7米,种植区宽8.5米。仅有后立柱,高4米。种植区内无立柱。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为26.3°左右,后屋面仰角45°左右。距前窗檐8米、6米、4米处和2米处的切线角度分别是23.34°、28.22°、34°和45°左右。剖面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寿光Ⅳ型大棚剖面结构(单位:厘米)
②建造:大棚内南北向跨度11.5米,东西长60米。大棚最高点距地面3.7米。墙厚1.3米,两面用12厘米的砖砌成,墙内的空心用土填实,后墙高2.2米。前面为镀锌钢管钢筋骨架,上弦为15号镀锌管,下弦为14号钢筋,拉花为10号钢筋。大棚由16道花架梁分成17间,花架梁相距3米。花架梁上端搭接在后墙锁口梁焊接的预埋的角铁上,前端搭接在设置的预埋件上。两花架梁之间均匀布设3道由无下弦15号镀锌管弯成的拱杆,间距0.75米,搭接形式和花架梁一致。花架梁、拱杆东西向用15号钢管拉接,前棚面均匀拉接4道,后棚面均匀拉接2道,前后棚面构成一个整体。在各拱架构成的后棚面上铺设10厘米厚的水泥预制板,预制板上铺40厘米厚的炉渣作保温层。
(5)寿光Ⅴ型大棚的主要参数和建造要点
这种大棚的棚体亦为无立柱钢筋骨架结构,是第5代大棚的典型代表。
①主要结构:大棚总宽15.5米,内部南北跨度11米,后墙外墙高3.1米,后墙内墙高4.3米,山墙外墙顶高3.8米,墙下体厚4.5米,墙上体厚1.5米。走道和水渠设在棚内最北端,走道宽0.55米,水渠宽0.25米,种植区宽10.2米。仅有后立柱,高5米。种植区内无立柱。
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为26.3°左右,后屋面仰角45°左右。距前窗檐11米处的切线角为19.1°,距前窗檐垂直地面点11米处的切线角为24.4°。剖面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寿光Ⅴ型大棚剖面结构(单位:厘米)
②建造:确定后墙、左侧墙、右侧墙的地基以及尺寸。大棚内南北向跨度15.5米,东西长度不定,但以100米为宜。清理地基,然后利用链轨车将墙体的地基压实,修建后墙体、左侧墙、右侧墙,后墙体的上顶宽1.5米。修建后墙体的过程中,预先在后墙体上高1.8米处倾斜放置4块3米长的楼板,该楼板底部挖高1.8米、宽1米的进出口,后墙体外墙高3.1米,内墙高4.3米,墙底宽4.5米。后墙、左侧墙、右侧墙的截面为梯形,后墙、左侧墙、右侧墙的上下垂直上口为0.9米。
将后墙的上顶部夯实整平,预制厚度为20厘米的混凝土层,并在混凝土层中预埋扁铁。将后墙体的外墙面铲平、铲直,铲好后在后墙体的外墙面铺一层0.06毫米的薄膜。然后在薄膜的外侧砌砖墙,每隔3米加一个24厘米的垛,垛需要下挖,用1∶3的水泥沙浆抹光。
在后墙内侧修建的混凝土柱墩的预埋扁铁上,焊接8厘米的钢管立柱,立柱地上部分高5米。在后墙体的内墙面及左侧墙、右侧墙的内、外墙面砌24厘米砖墙,灰沙比例1∶3,水泥沙浆抹光。沿后墙体的内侧修建人行道,人行道宽55厘米。先将素土夯实,再加3厘米厚的砼(混凝土)层,在砼层的上面铺30厘米×30厘米的花砖。在人行道的内侧修建水渠,水渠宽25厘米、深20厘米,用水泥沙浆抹光。
在大棚前檐修建宽24厘米、高80厘米的砖墙,用1∶2的水泥沙浆抹光,在砖墙的顶部预制20厘米厚的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内预埋扁铁,每隔1.5米1块。用钢管焊接成包括两层钢管的拱形钢架,上、下层钢管的中间焊接钢筋作为支撑,上层为直径4厘米的钢管,下层为直径3.3厘米的钢管,使用12号钢筋。将拱形钢架的一端焊接在立柱的顶部,另一端焊接在前檐砖墙混凝土层的扁铁上。拱形钢架与拱形钢架之间用4根3.3厘米的钢管固定连接。再用26号钢丝拉紧支撑,每30厘米拉一根,与拱形钢架平行固定竹竿。
在立柱顶部和后墙体顶部的预埋扁铁之间焊接倾斜的角铁,然后在后墙体顶部的预埋扁铁与立柱之间焊接水平的角铁,倾斜的角铁、水平的角铁、立柱形成三角形支架。再在倾斜的角铁外侧覆盖10厘米的保温板,在保温板的外侧设置钢丝网,然后预制5厘米的混凝土层。
(6)寿光Ⅵ型大棚的主要参数和建造要点
寿光Ⅵ型大棚,即半地下式大跨度冬暖大棚。
①主要结构:大棚下挖1.2米,总宽16米,后墙高3.3米,山墙顶高4米,墙下体厚4米,墙上体厚1.5米,内部南北跨度12米。走道设在棚内最南端(与其他棚型相反),走道宽0.55米,水渠宽0.25米,种植区宽11.2米。
立柱6排,1排立柱(后墙立柱)高5.7米,地上高5.2米,至2排立柱距离2.4米。2排立柱高5.2米,地上高4.7米,至3排立柱距离2.4米。3排立柱高4.6米,地上高4.1米,至4排立柱距离2.4米。4排立柱高3.9米,地上高3.4米,至5排立柱距离2.4米。5排立柱高2.9米,地上高2.4米,至6排立柱距离2.4米。6排立柱(戗柱)长1.7米,地上与棚外地面持平,高1.2米。采光屋面参考角平均为26.5°左右,后屋面仰角45°。距前窗檐0米、2.4米、4.8米处、7.2米和9.6米处的切线角度分别是26.6°、22.6°、16.3°、14.0°和11.8°左右。剖面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寿光Ⅵ型大棚剖面结构(单位:厘米)
②建造:取20厘米以下生土建造大棚墙体。墙下部厚4米,顶部厚1.5米,后墙高3.3米,山尖高4米,大棚外径宽16米。墙体下宽上窄,主体牢固,故抗风雪能力强。后坡坡度约45°,加大了采光和保温能力。在后墙处,先将5.7米高的水泥立柱按1.8米的间隔埋深0.5米,上部向北稍倾斜5厘米,以最佳角度适应后坡的压力。离第1排立柱向南2.4米处挖深0.5米的坑,东西方向按3.6米的间隔埋好高5.2米的第2排立柱。再向南的第3、4、5排立柱,南北方向间隔均为2.4米,东西方向间隔均为3.6米,埋深均为0.5米。第3排立柱高4.6米,第4排立柱高3.9米,第5排立柱高2.9米。第6排为戗柱,高1.7米,距第5排立柱2.4米。立柱埋好后,在第1排的每根立柱上分别搭上一根直径不小于10厘米粗的木棒,木棒的另一端搭在墙上。在离木棒顶部25厘米处割深1厘米的斜茬,用铁丝固定在立柱上。下端应全部与后墙接触,斜度为45°,木棒长1.5~2米。木棒固定后,在两山墙外2~3米,挖宽0.7米、深1.2米、长10米的坠石沟,将用8号铁丝捆绑好的不低于15千克的石头块或水泥预制块依次排于沟底,共用90块坠石。拉后坡铁丝时,先将一端固定在附石铁丝上,然后用紧线机紧好并固定牢靠。后坡铁丝拉好后,将大竹竿(拱形架)固定好,再拉前坡铁丝。竹竿上面均匀布设28道铁丝,竹竿下面布设5道铁丝。铁丝拉好后处理后坡。先铺上一层3米宽的农膜,然后将捆好的直径为20厘米的玉米秸排上一层,玉米秸上面覆土30厘米。后斜坡也可覆盖10厘米的保温板。后坡上面再拉一道铁丝,用于拴草苫。前坡铁丝拉好后固定在大竹竿上,然后每间棚绑上5道小竹竿,将粘好的无滴膜覆盖在棚面上,并将其四边扯平拉紧,用压膜线或铁丝压住棚膜。
③半地下式大跨度大棚的优点:
增加了大棚内的地温。在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增高。因此,半地下式大棚栽培比普通平地大棚栽培地温要高,实践证明,50~120厘米深的半地下式大棚,比平地栽培的地下10厘米的地温要高2~4℃。
增加了大棚空间,有利于高秧作物的生长,有利于立体栽培。
增加了大棚的保温性,大棚地面低于大棚外地面50~120厘米,棚体周围相对厚度增加,因而保温性好。加之大棚的空间大了,有利于储存白天的热量,夜晚降温慢,增加了大棚的保温性。
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储存。大棚的空间增大,相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多,有利于作物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
不破坏大棚外的土地。大棚墙体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过去是在大棚后挖沟取土,一是不利于大棚保温,二是浪费了土地。从大棚内取土要注意,先将大棚内表层的熟土放在大棚前,将25厘米以下的生土用在墙体上,要避免用生茬土种菜。
这种半地下式大跨度大棚土地利用率高、透光好、温湿度调节简单,代表着未来大棚的发展方向,是将来土地有偿转让兼并、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彻底解决散户经营、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这种半地下式大跨度大棚已得到寿光农民的广泛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