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的水分包括空气水分和土壤水分两个方面。
(1)空气水分(空气湿度):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湿度大,而且高湿状态持续时间长,据测定空气相对湿度在饱和状态的持续时间常常在14~16小时。高湿的主要来源是蒸发。产生高湿的最主要因素是灌溉。室内空间小,空气流动缓慢,温度高,蒸发量大,特别在严寒期为保温使得通风量小、期短,无法达到排湿的要求。另外温室内昼夜温差大,温度变化剧烈,也是夜间湿度大易形成叶片结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高湿条件下,作物容易发生徒长,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生殖生长降低,作物结实性变差,抗性下降。也会使部分作物发生缺钙、缺镁等生理障碍,光和性能下降,影响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高湿为多种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剧病害的发生和传播。综合考虑作物生长发育、病害发生等因素,室内相对湿度以80%~85%为好。
(2)土壤水分:日光温室内多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室内相对湿度也大,其土壤水分相对露地生产来讲具有相对均匀性。水分来源主要是灌溉。
(3)水分调控:日光温室内对于空气水分和土壤水分应分别把握降低和保持的调控原则。空气除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生产中降低湿度的主要方法:①及时通风,放风应由小到大。即使阴天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也应通风排湿;②覆膜栽培,栽培垄必须覆盖地膜,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量;③垄间覆草,垄间走道覆盖麦草、稻草等软性作物秸秆,即不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又可以有效降低垄间土壤水分的蒸发量;④采用膜下暗灌,在栽培垄中间开小沟,膜下小沟灌溉,可有效降低因为灌溉而人为增加湿度。如果膜下配设滴灌系统其降湿效果更佳;⑤农业措施,一是适时中耕,阻断土壤毛细管对水分的向上输送;二是适度植株调整,保持适当的枝叶,减少蒸腾量。土壤水分保持主要是适时适量灌溉,采用少灌勤浇的灌溉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