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糜子新品种选育

糜子新品种选育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糜10号、宁糜14号、内糜5号、伊糜5号、陇糜7号被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评为优质黄米品种。20世纪50年代末,固原农业试验站开始糜子新品种选育研究。固原市农科所从整理农家品种入手,结合引种、系统选育、有性杂交、辐射诱变等手段,全面开展了糜子新品种选育工作,至2007年,选育出了宁糜8~16号新品种。

第七章 糜子新品种选育

糜子起源于我国,是我国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早有品种记载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糜子品种选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糜子品种的记载,此后是1700年前西晋郭义恭撰写的《广志》,记载了当时种植的牛黍、稻尾黍等14个品种,表明我国古代就重视糜子的品种选育工作。

我国近代糜子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绥远省(今内蒙古)狼山农事试验场和陕甘宁边区的延安光华农场,收集了许多糜子地方品种进行观察、鉴定,从中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狼山462和米仓155,到20世纪70年代在内蒙古的临河、五原、杭锦后旗还有一定栽培面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糜子主产区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农业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糜子育种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全国开展糜子育种工作的单位扩大到20多个。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经费等原因,多数省区停止了糜子研究,保留下来的只有宁夏固原市农科所、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陕西省榆林市农科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科所、山西省农科院高寒所等为数不多的单位。2006年以来,全国从事糜子研究的队伍又有所扩大,截至2008年,宁夏、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区有近20家单位开展糜子研究工作。

在经费困难、技术薄弱、步履艰难中,通过地方品种征集整理、有性杂交、化学和物理诱变及系统选育,选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其中,宁糜9号、宁糜10号、宁糜14号、宁糜15号、内糜5号、伊选黄糜、陇糜4号、雁黍8号、榆糜3号、冀黍1号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委员会审(鉴)定。宁糜10号、宁糜14号、内糜5号、伊糜5号、陇糜7号被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评为优质黄米品种。

宁夏糜子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宁夏省农事试验场(宁夏农科院作物所前身)开展了糜子品种征集鉴定,至1964年,征集地方品种1500多份,经1964年~1978年多次鉴定,最后保存了213份。到20世纪60年代,先后育成了宁糜1~6号新品种。盐池县种子公司于1976年引进海南岛糜子,经审定后命名为宁糜7号。20世纪50年代末,固原农业试验站开始糜子新品种选育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引黄灌区的作物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浇地上糜子面积大幅度下降,糜子科研工作重点转向山区。固原市农科所从整理农家品种入手,结合引种、系统选育、有性杂交、辐射诱变等手段,全面开展了糜子新品种选育工作,至2007年,选育出了宁糜8~16号新品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