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荔枝叶瘿蚊

荔枝叶瘿蚊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荔枝新梢叶片出现水渍状点痕,点痕逐渐向叶片的上下两面同时隆起形成小瘤状的虫瘿,严重发生时一片小叶上可有上百粒虫瘿,致叶片扭曲变形。荔枝叶瘿蚊在红河州及其附近地区一年发生7代。在茂密的荔枝园和发梢次数多的苗木及幼树上受害较重,树冠内膛和下层抽生的新梢受害较多。为防止光解影响药效,应在傍晚施药。

九、荔枝叶瘿蚊

1.为害情况

荔枝新梢叶片出现水渍状点痕,点痕逐渐向叶片的上下两面同时隆起形成小瘤状的虫瘿,严重发生时一片小叶上可有上百粒虫瘿,致叶片扭曲变形。瘿内有一透明小虫,肉眼不易看见,幼虫老熟脱出后,残瘿逐渐枯干,最后表现呈穿孔状。此虫发生严重是由于喷药多,杀伤了其天敌至失控的果园。

img12

图11 荔枝叶瘿蚊

2.形态特征

成虫:小蚊状,纤弱,足细长,高倍放大镜下可见触角念珠状,各节环生刚毛,前翅灰黑色半透明,腹部暗红色。雄虫触角哑铃状,各节除环生刚毛外还长有环状丝。这些都是双翅目瘿蚊科的特征。

img13

图12 荔枝叶瘿蚊

卵:椭圆形、无色透明。

幼虫:小而透明无色,剖瘿检查时不易发现,直至老熟时体呈橙红色才清晰可见。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前胸腹面有黄褐色“Y”形骨片,是瘿蚊科幼虫特征性的弹跳行动器官。

蛹:裸蛹,初期橙红色,渐变暗红色,羽化前复眼、触角及翅均呈黑色。

3.发生特点

荔枝叶瘿蚊在红河州及其附近地区一年发生7代。月后以幼虫在叶瘿内越冬。翌年2~3月间越冬幼虫相继老熟,陆续脱出虫瘿入土化蛹。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常先后出现两个羽化高峰。其后各代叠置发生,因此田间各虫态经常并存。在日平均温度27~28℃时,各虫态历期为:卵1天,幼虫12~15天,蛹10~11天。成虫寿命1~3天。10月底至11月上旬为年中最后一代。

成虫多于午后至傍晚羽化,飞翔力不强,多在树冠下层活动,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雄性比接近2∶1。卵产于嫩叶背面。幼虫孵化后即自叶背侵入叶组织内,入侵点开始出现水渍状点痕,日后随幼虫发育,在叶片点痕的叶背、叶面两面同时隆起瘤状虫瘿。受害叶一般仍可继续生长,一片叶上虫瘿密度过大时,叶片会表现扭曲。幼虫老熟后从叶背虫瘿的基部钻出,弹跳落地,入土化蛹。入土深度因土壤结构、土壤温、湿度而异,一般在15厘米的土层中较多。幼虫脱瘿入土和成虫羽化出土都要求有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在茂密的荔枝园和发梢次数多的苗木及幼树上受害较重,树冠内膛和下层抽生的新梢受害较多。春梢受害一般较重。

4.防治方法

(1)剪除带虫瘿的叶片并随即处理烧毁,特别是消灭越冬代虫瘿,可大大减少虫源,减少喷药防治。

(2)越冬代成虫羽化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兑水5000克,混泥粉后施入受害树的树冠下,触杀刚羽化出土的成虫。为防止光解影响药效,应在傍晚施药。

(3)受害严重的荔枝园,必要时可在秋梢展叶期(红叶期)喷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4.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50%百事达乳油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5%的杀虫双乳油500~600倍液。对尖细蛾等新梢害虫有兼治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