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现代化的模式

教育现代化的模式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内生意味着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因来自本社会内部,推进教育现代化是自觉的、主动的行为。鉴于当时中国教育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落后状况,曾相继尝试采用应激追赶型和植入型教育现代化模式。实际上,新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探索真正的起步应当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9年。
教育现代化的模式_现代化之路太仓实践与探索

从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实践而言,现代化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教育现代化也存在多种模式。由于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分别选择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与模式,各国的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教育现代化可以分为内生型、应激追赶型、植入型、内生追赶型四种基本模式。

1.内生型教育现代化模式

所谓内生型教育现代化模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是由这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引起的带有较强自发性、自主性、主动性的对本国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使本国传统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教育现代化过程。内生意味着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因来自本社会内部,推进教育现代化是自觉的、主动的行为。内生型教育现代化不排斥他们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和借鉴,但这种学习和借鉴一般不带有任何外来的强制性和压迫性,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他们只选择那些他们认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利的教育现代性因素,并把他们纳入本国传统教育的框架内,以改进本国的传统教育,而那些被他们认为不适合本国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外来教育影响则通过一定的机制予以排除和避免。

由于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教育现代化与其社会现代化发展一样,主要的发展动力来自社会和教育内部,而不是由于外部强制或强加的,或者主要依靠借助于外部力量才得以完成的。因此,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根据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需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本国传统教育进行渐进性、稳妥的改造,促进本国传统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最终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整体转变,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内生型教育现代化国家的政府干预程度相对较低,而民众的觉悟程度很高,政府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顺应民众接受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教育现代化内生需要具备很多必要的条件,英法等欧美国家能够主动在其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的教育智慧进行体制和观念的创新,是教育现代化内生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2.应激追赶型教育现代化模式

应激追赶型教育现代化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已经具备现代化腾飞条件的国家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选择。所谓应激,是因为一部分国家已经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处于领先地位,教育的发展为那些国家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发展的巨大利益,剧烈地刺激着一部分与早期内生型国家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后发展国家,受到这种刺激的国家能够迅速地组织起一个足以主宰民众意愿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崇拜的以个人为核心的政府,并由这个政府动员和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以加快发展教育,高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过程“压缩”和跨越式追赶的教育现代化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传统教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向现代教育转变的阈限或经过努力能够很快达到这个阈限,教育现代化是受到先发展国家已经开始启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刺激而奋起追赶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一般不会受到外来力量的控制和干涉,是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选择。

在某种意义上,应激追赶型教育现代化模式可以看作受到刺激后的加速内生,一方面具有内生的性质,是国家内部力量促成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时间上具有即时性质,即能够对刺激做出快速的反应。应激追赶型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政府干预程度很高,民众觉悟程度一般或较低,但他们的觉悟能够在政府的干预、启蒙下迅速提高,并响应政府的号令积极参与到教育现代化活动中。历史上继英国等欧美国家开启现代化进程后,比较成功的追赶典型有德国对西方其他先进国家的追赶,日本对美国的追赶,韩国对英法等发达国家的追赶。

3.植入型教育现代化模式

在一部分殖民时代沦为殖民地,失去民族独立、传统文化和教育受到殖民破坏的民族国家,他们原来的传统教育因为无法满足宗主国对培养特定劳动力的需要而不得不产生改变或彻底中断,只有被迫地、被动地、受到控制地移植宗主国的现代教育。植入型教育现代化模式的特点是:在殖民统治的破坏下,传统教育产生一定程度的断裂甚至丧失殆尽,即使在取得民族独立后,也没有能力快速重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的教育。对这些曾经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来说,现代教育不是从本国传统教育中自然产生出来的,而是从宗主国移植过来的,具有异质性。它适应宗主国、植入国的需要却未必适应被殖民国、被植入国的需要。植入型教育现代化国家的政府干预程度很低,民众的觉悟程度也很低。植入型教育现代化模式是一种过渡模式,它必须首先恢复和建立一种新的教育传统,然后在这种新的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转变为内生追赶型模式。

4.内生追赶型教育现代化模式

所谓内生追赶型教育现代化模式,是既具有内生性质又具有追赶性质的教育现代化模式,“内生”是基于一个国家和民族保存下来的没有被完全破坏的传统教育,“追赶”表明它已经错过了自主内生的机会,在发展序列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具有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却没有抓住较有利的时间和机会内生出现代教育,其教育现代性内生受到某种外力的制约,导致教育现代性增长的过程缓慢甚至中断。内生追赶型教育现代化模式,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本国具体的国情对传统教育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一般而言,内生追赶型教育现代化模式的政府干预程度比较高,民众的觉悟程度一般或较低。[2]

教育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是由时空的多样性决定的,不同的时间、空间组合产生不同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根据本国具体的时空条件,设计独特的适合本国特点的教育现代化模式,才能促进其教育现代化顺利开展。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从何时开始,学术界尚存在争论,有学者认为始于鸦片战争,有学者认为始于20世纪初新学制的颁布。[3]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中国出现现代教育,即开始被迫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在鸦片战争失败时就已经启动。鉴于当时中国教育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落后状况,曾相继尝试采用应激追赶型和植入型教育现代化模式。实际上,新时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探索真正的起步应当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9年。邬志辉认为:“国家在全面恢复教育秩序之后,开始了新的开放式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探索。”[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文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较发达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先后提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设想。世纪之交,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在制定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中,确立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明确提出将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21世纪初乃至2010年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开始启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工程,把教育纳入到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5]1992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在省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争取在下个世纪的中期,江苏全省率先步入现代化,并要求苏南沿江发达地区能够在20世纪末就开始启动现代化工程。1993年,江苏省教育委员印发了《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目标。

199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由此成为全省各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目标,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江苏省乡镇教育、中小学和幼儿园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引领江苏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有效推进。2005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适应江苏省“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省,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07年10月,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江苏省教育厅开始启动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6]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苏州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苏州教育事业在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全国的领先水平。[7]其中太仓的教育事业也在持续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

[1] 王铁军.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吴立德,等.现代教育原理探索[M].北京:中国文献资料出版社,2001.

[2] 郭永华.内生追赶型中国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10-14.

[3] 杜成宪,丁钢.20世纪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

[4] 周稽裘.教育现代化: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描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6.

[5] 谈松华,王建.教育现代化区域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6] 谈松华,王建.教育现代化区域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4.

[7] 王伟民.追寻教育现代化的足迹—来自卢湾的实践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