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利用钻孔数据生成岩层等值线

利用钻孔数据生成岩层等值线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出露超基性岩体长为17.4 km,最宽为3.9 km,总面积约为40km2。为应用重力找矿提供了物性前提。在11 km2面积内共发现了40余处局部重力异常。根据已知铁矿的产状和它与围岩的密度差进行重力异常正演计算,得知铁矿所引起的重力异常与北部实测异常相当,因而证明它的底部无另外的矿 体。由于东南部只有重力异常,而几乎没有磁异常反映,为了查明地质原因,布设了验证钻孔ZK23。布设钻孔的目的是验证重力异常,但也考虑同时验证弱磁异常。

西藏北部安多县东巧区是海拔4800m的山区。出露超基性岩体长为17.4 km,最宽为3.9 km,总面积约为40km2。岩石以斜辉橄岩为主,其次为纯橄岩。岩体蛇纹石化较强,铁矿化普遍,已发现十几处小矿体,矿石多为致密块状,品位较富。铬铁矿相对围岩(超基性岩)存在剩余密度可达1.5 g/cm3。为应用重力找矿提供了物性前提。

高精度重力测量比例尺为1 : 5000,基本测网40m×20m,重力异常精度为±0.34 g.u.。在11 km2面积内共发现了40余处局部重力异常。经钻探验证,17号矿体为本区最大的已知矿体,其西段已出露地表。矿体上有明显重磁异常(如图5-9所示),重力异常最大强度为6 g.u.,并有对应的低负磁异常,相对强度为-200nT,但重力异常的走向范围远大于出露的矿体范围,超出已知矿体往东南方向延伸100m以上,异常形态变缓,强度减弱为2~4 g.u.,并仍对应有100nT的低磁异常,推断此异常仍为矿体引起,后布置4个钻孔,均连续见矿,见矿深度为20~60m,矿体厚度为4~28m,后经勘探证实为与17号矿体不相连的另一个隐伏铬铁矿体,称为Cr17~2矿体,储量达25万吨(吴钦,1997)。

图5-9 安多东巧超基性岩17号铬铁矿体上的重力异常

吉林省某含铜硫铁矿区原是一个由地方开采的小型矽卡岩型磁铁矿。为了扩大矿区的远景,曾做过1 : 1000的地面磁测工作。结果除了在已知矿体上发现高达3000nT的磁异常外,还发现了几处低缓的磁异常,根据已掌握的岩石物性资料,可知有的异常是由岩性变化引起的,但也有的原因不清,为了进一步查明,开展了1 : 2500的重力测量工作,结果如图5-10所示。从图中看出,区域性重力异常比较明显,而局部异常因受区域异常的影响,其形态和特征并不清楚。为了突出局部异常,利用平滑曲线法进行区域场的分离,计算出剩余重力异常(如图5-11所示)。

图5-10 吉林省某矿区布格重力异常图(罗孝宽)

1.重力异常等值线(以10g.u.为单位)
2.矿体在地表投影及钻孔

从经过异常划分后得到的剩余重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整个局部异常具有两个异常中心,其中西北部的封闭异常等值线所圈定的范围与已知的铁矿位置一致,与1000nT的等值线所圈闭的面积相当。而东南部的封闭异常等值线位于磁异常的零线及±100nT等值线之间。根据已知铁矿的产状和它与围岩的密度差进行重力异常正演计算,得知铁矿所引起的重力异常与北部实测异常相当,因而证明它的底部无另外的矿 体。

图5-11 吉林省某矿区剩余异常及AB剖面异常图(罗孝宽等)(单位:10g.u.)

由于东南部只有重力异常,而几乎没有磁异常反映,为了查明地质原因,布设了验证钻孔ZK23。布设钻孔的目的是验证重力异常,但也考虑同时验证弱磁异常。结果在十几米深处只见到了2~3m厚的磁铁矿及黄铁矿化的矽卡岩,这样磁异常得到了基本解释。但是,对利用钻孔所控制的这个矿体进行的重力正演计算,其结果却只有实测异常的1/3左右,显然深部还应有高密度体存在,为了进一步查明原因,在重力异常中心又设计了钻孔ZK24,结果在167m深处见到了含铜硫铁矿(利用重力资料事先推测的高密度体最大深度为170m),矿体厚度为40m。矿石的密度为4.5~4.95 g/cm3;而它的磁化率却很低,基本无磁性。由后来几个钻孔所控制的矿体产状进行了正演计算,结果与实测重力异常基本吻合,从而查明了引起重力异常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