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应用示范

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应用示范

时间:2023-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珠三角地区从监测预警系统、区域协调机制、战略与政策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入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在列入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珠三角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并以此为技术基础构建了中国特色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战略与政策体系。
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应用示范_粤治撷英治理现代化的广东探索

(主创单位: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推介词

各地的PM2.5是多少,空气质量好不好,只要上网点击地图就可以随时查。这项便捷利民的技术,正是来自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团队在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应用示范中的大数据应用。目前,这项技术已推广应用到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市1436个站点。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珠三角地区从监测预警系统、区域协调机制、战略与政策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入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

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获取上,目前,我省建立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和管理有效的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实现了从地面监测到雷达探测到卫星遥测的多维立体监测,并与港澳合作升级组建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并启动粤港澳珠三角区域微细悬浮粒子研究合作。以此为基础,粤港双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粤港澳珠三角监控网络的监测结果显示,2015年,粤港澳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等主要指标,与去年相比均有10%以上的降幅,表明区域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

在空气质量发布上,从三项指标推进到包含PM2.5、臭氧1小时浓度等七项指标,从简单数据表格式发布推进到GIS地图式综合信息发布的变革与突破。该成果率先在珠三角地区实现了业务化示范应用,并逐步推广至全国。2014年底推广至全国338个城市1436个站点(含广东省112个站点),重构了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联网方式,推动了基于实时联网、实时发布以及网络化质量管理新模式的国家空气网的整体技术升级,实现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一点(国家总站监控中心)多发、三级(国家级、省级、市级)直传和统一监管,实现了空气质量发布从城市推进到区域层面乃至全国范围。

珠三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媒体通报会

广东还构建了区域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该多模式预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无需人工干预,完成预报的时间小于8小时,能提供72小时的短期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精细预报(不确定性小于30%)和7天的趋势预报,并具有对污染成因进行诊断和来源解析的功能。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已实现业务化运行,并经过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空气质量保障的实战检验。

在列入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的支持下,珠三角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并以此为技术基础构建了中国特色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战略与政策体系。其中“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区域管理技术与机制”是目前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唯一的一个大气环境管理的区域案例。为了支持这一机制的常态运行,在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建设了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信息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实现环境信息向决策者、科学研究者和公众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