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面五星红旗设计者

第一面五星红旗设计者

时间:2022-04-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面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是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设计者。1994年,曾联松将五星红旗的设计原稿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元、国歌、国旗的决议。这天的《解放日报》上,同时套红刊印着正式通过的五星红旗图案。

第一面五星红旗设计者

曾联松是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设计者。他是浙江瑞安人,1917年出生,1987年退休,1999年逝世,享年83岁。青少年时代就读于瑞安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建国后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曾是上海日用品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市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名书法家,诗人。

1994年,曾联松将五星红旗的设计原稿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曾联松青年时代是一位热血青年, 积极参加爱国活动,1935年,他在南京勇敢地参加了响应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集会游行,并且在党的引导下,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过军阀割据、八年离乱,以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统一 要求,悍然发动内战,又把中国人民投入到水深火热之中。当解放战争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全国绝大多数城乡已经得到了解放,人民共和国像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正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他是多么地激动和兴奋啊!他同全国人民一样,盼望着一个崭新的人民政权的诞生。

曾联松晚年在国旗

1949年7月,《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刊登了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曾联松反复阅读,认真思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国旗,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应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决定投身到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他在谈到当时的心情时说:“建立新中国,一直是萦回在我心头的愿望,一经看到她如旭日东升般展现在面前时,我能不为之兴奋吗?因此,当我从7月份的报纸上读到全国政协筹委会关于征求国旗的通知之后,即埋头于设计之中。”他说:“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7月的上海,正值酷暑季节。曾联松为设计国旗图案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伏案描摹,似痴如迷。

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曾联松仰望群星闪烁的太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

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而且也表现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曾联松晚年照片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曾联松想到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三千多年灿烂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

接着,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四周,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画,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恰恰和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特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原稿

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象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

在国旗图案评选中,曾联松设计的图案得到了许多委员的好评,认为图案有新意,美观、大方、简洁,同时也指出了不妥之处,认为大五角星中大可不必出现锤头、镰刀。负责国旗图案征集的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将曾联松设计图案上大五角星中的锤头、镰刀删去,其他部分未作任何修改,并将其列入复选出的38个图案之中,编为《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复字第三十二号。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元国歌、国旗的决议。曾联松手捧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有关国旗决议的上海《解放日报》,心潮起伏,热泪盈眶。这天的《解放日报》上,同时套红刊印着正式通过的五星红旗图案。曾联松的心愿实现了!这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共产党人,为着争取民族的解放,劳苦大众的生存自由而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五星红旗是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是用他们的辉煌业绩织就的。

1950年9月,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邀请他参加国庆1周年纪念活动的请柬和1份绸质观礼证。10月1日曾联松胸前佩戴着长条燕尾的观礼证,上为国徽,下为座位号:(台右)0097号,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庆祝大会观礼证”的字样。在天安门观礼台上曾联松目睹了由他设计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不禁感慨万千……

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 (修改后)

1950年11月,曾联松还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公函(第1137号),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迟到的喜悦令曾联松心律加快……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能够为伟大的共和国设计国旗,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骄傲和自豪呢!

曾联松为此作《入选吟》诗一首:

和璧混沌璞未开,

幸有玉人琢剖才。

推敲图案三千幅,

五星红旗入选来。

五星红旗,是那样的庄严、美丽,那样的鲜艳夺目。如此高水平的巧妙设计,一定出自一位闻名遐迩、才华横溢的美术大师之手吧?许多人都曾带着这种疑问去访问过曾联松。对于来访者的提问,曾联松常常报以爽朗的笑声,有时还手执羊毫,先在一张纸上写上八个大字“丁年观礼,皓首萦怀”。然后才津津有味地讲述起他设计国旗图案的幸福往事。

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函原稿

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安放在上海嘉定长安墓园。1999年以曾联松为主人公的电影《共和国之旗》在全国公映。曾联松的半身铜像也安放在故乡浙江瑞安飞云江畔。

如今,五星红旗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祖国各族儿女,都像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用对祖国的贡献,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60多年来,中国人民以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行为,赋予五星红旗以新的生命力和不朽的内容。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将永远高高飘扬。

曾联松给国旗卫士讲解国旗的来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