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不我待

“食”不我待

时间:2022-03-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食”不我待_食品安全消费现状与安全保障分析报告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食”不我待
——食品安全消费现状与安全保障分析报告

陆春胜[1]王熠然[2]陈天晴[3]陈俊[4]周亮[5]

一、食品出现的问题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阶段人们已经完成了从满足温饱到关注食品安全的转型。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种种劣质食品以及针对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又在不断刺痛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关于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血燕”事件等近期发生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被调查者都可以很轻易地讲出一串长长的名单。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近期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程度,由此,我们也把调研的重点放在了食品安全与理智食品消费上面。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近段时间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而且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执法检查的力度也是有增无减,同时,也以立法的形式加强了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但是,在食品安全整治过程中,各种令人咋舌的劣质食品及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各种掺假和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时时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让广大消费者提心吊胆,甚至在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后仍然心有余悸。

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加工和流通环节,我们不得不面对食品变质等不可避免的情况,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1)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2)生产工艺的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

(3)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不法分子为谋取相应利益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生产环节上,农药兽药的滥用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爆发的罪魁祸首。为了追求产品的品质,大量的农药使用是最便捷的途径;在流通方面,利益的驱使导致部分商家商业道德缺失,以利至上,而放弃了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以及对消费者的责任。再加上现阶段,法制并不是高度发达健全,使不法分子有了动歪脑筋的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制的漏洞与盲点,打擦边球,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

3.消费者不良消费观念催生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也发现纵然有以上多种因素,但他们的发生也不是简单的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价值观无疑助推了造假者的以身试法。此外,消费者盲目跟风,盲目追求独特的“养生”之道,造成食品行业乱象丛生。

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经过调查,我们也从消费者口中获得了一些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有六成以上受访者表示,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加大惩罚力度,并建立平衡的奖惩措施;更是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可以参与立法执法以及监督管理的过程。

1.加强“农田到餐桌”监管、加强食品检测检验研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

2.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力度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第三方食品安全认证机构;四是加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3.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市场调控处于失控阶段,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势在必行。我国食品生产者大多生产规模小,而食品产业链较长,致使信息标签管理等较难发挥作用。政府要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使公众拥有完全充分的信息来权衡利益风险进行选择。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4.注重从经济和技术等层面上共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在经济技术手段上,提高生产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调动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着手制定食品行业的行业规范,同时将分散经营的主体组织起来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调节农产品加工,靠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和对原料的检验监督来带动分散生产的农户组成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使生产、加工、销售一脉相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食品加工的每一阶段都是安全的;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使生产经营者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原料生产、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增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从而增加不法厂商的风险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

四、食品安全消费的目的及误区

针对食品消费观,调研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对于我们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调研的深入,更加明晰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目标。

1.广大市民对食品国家标准缺乏足够的认识

本次调研中的许多被访者提出对食品国家标准缺乏一个明确的概念,就大米而言,都很在意大米的品种和成色,但是怎样的大米才是优质的大米,由于现在食品工艺技术的发达,我们可以人工制造出各种成色的大米,怎样加以区分,整个食品行业现在缺乏和亟待整顿的就是尽快建立行业标准。使老百姓真正可以做到买得安心,吃得放心,而不是在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而感叹不已。

2.消费者对于个别产品盲目追捧

在整个食品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各种模糊的概念,比如近些年来出现的对于传统食品的盲目信奉,如各种土特产和所谓农家自己栽培的无公害食品以及豢养的牲畜,但是这些产品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出自农家的土特产,又有多少只是无良商家用于牟取暴利的噱头?而且现在的农村要做到环境过硬,产品优良,它的土壤营养和水源卫生又有谁来保证?这些都是食品消费中存在的盲点。

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健康、注重养生都没有错,但是我们的“养生”不应该是畸形、挑剔和盲目的消费追求。相信绿豆汤能治百病,生吃茄子也能“长生不老”,这种畸形的“养生迷信”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专家”,张悟本便是典型代表。

五、食品安全消费问题的解决方案

1.进一步加强食品原料、生产、流通环节的政府监管和疏导

食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道德滑坡,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法律监管机制的薄弱。我们不止一次地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之后才开始反思国家标准是否合理、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完善,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总觉得对人民不够负责。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百堵不如一疏!在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通过疏导的方式提升企业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疏导企业通过良性的公开化生产模式,将食品加工、流通环节的过程透明化;同时,进一步引入鼓励制度,通过表彰的模式提升放心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市民应自觉提高防范意识,改变不良消费习惯

在存在种种消费误区之余,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比较关心食品打假的问题,怎样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劣质食品,使其在市场上无生存之地,也是我们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食品打假轰轰烈烈,但我不知道大家弹冠相庆之余,是否想过在问题食品泛滥的过程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实际上也曾经助纣为虐。

我们不得不反思食品生产和供应商的造假行为,更多是为了迎合不少市民的“需求”。事实上,卤菜只买颜色鲜的,辣椒粉只要红的、生姜偏要黄的,西瓜只选个头大的……所以,如果老百姓消费观念回归健康自然,不刻意去追求食品的卖相,制假售假者就少了机会,也就没了市场。而这,就是我们对管理食品安全问题最有力的支持。

【注释】

[1]陆春胜、王熠然、陈俊、周亮,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2]陈天晴,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

[3]陆春胜、王熠然、陈俊、周亮,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4]陆春胜、王熠然、陈俊、周亮,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5]陆春胜、王熠然、陈俊、周亮,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