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拷问回族女性成才的枷锁

拷问回族女性成才的枷锁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拷问回族女性成才的枷锁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各条战线的回族女性人才脱颖而出,但是回族女性成才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认真分析宁夏回族女性成才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回族女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影响宁夏回族女性成才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回族女性早婚比重在各个年龄段中均高于汉族女性,影响了回族女性主动自觉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拷问回族女性成才的枷锁_在风中行走

拷问回族女性成才的枷锁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各条战线的回族女性人才脱颖而出,但是回族女性成才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认真分析宁夏回族女性成才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回族女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影响宁夏回族女性成才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缓慢制约了回族女性成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解放前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滞后的病症未得到根除,加上国家投资政策倾向于沿海,使宁夏经济发展较缓慢,且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更新滞后、风俗习惯千年相袭、生活节奏依然缓慢,回族女性在成才的道路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对她们的成长产生了潜在的制约作用。目前回族女性多数是在参加社会生产活动的同时,仍被囿于家庭圈子之内,“上班忙悠悠,下班锅台转”,很少有机会参加政治活动,在就业及掌握生产技术方面又拉大了与男性的距离。据调查,银川市回族妇女家务劳动时间每天长达4~6小时,许多妇女在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冲突中,在双重角色压力下生活得非常疲劳。加上家务劳动形式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手段和工具较发达地区落后,影响了女性与社会沟通的机会,使其成才较为艰难。目前宁夏多数回族女性仍生活于小农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养羊为过年,养鸡下蛋换油盐”,狭小而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男性文化和传统观念又得到某种程度的强化,使女性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压抑和精神缺陷,进而制约了回族女性成才。

二、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制约了回族女性成才

男尊女卑、夫权思想、宿命论、封建迷信观念以及各种各样的陈规陋习还禁锢着不少女性,成为制约女性成才的桎梏。如“不行的男子走三县,再强的女子锅边转”,就是男尊女卑思想的翻版,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传统意识,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心理,潜移默化地麻痹着女性奋发向上的进取心,使回族女性陷入自我成才的渴望与怀疑的矛盾中。目前习惯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模式来框架男女分工的事实还存在。选拔回族女干部时,有人就说“家务是女性的本能,事业是男性的天职”。一些女性也习惯用“女性天生是弱者”的传统观念来束缚自己,众多女性参政议政意识低于男性,在变革的冲击波面前往往徘徊观望,畏缩不前,显示出比男性更多的迷茫和困惑,影响着宁夏回族女性的成才意识。

三、个体素质偏低,滞缓了回族女性成才的步履

宁夏回族女性在传统社会扮演着顺从、忍让、屈服的角色,依附丈夫和家族,听任于命运的安排,处于“在家转锅头,出门低着头,见了男人溜后头,挨骂受气皱眉头”的境地。由于她们世代在男人“背后”生活,难以产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心理意识,加上宁夏回族女性的解放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和立法手段超前实现的,所以,造成女性走上社会后对社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

一些回族家庭妇女虽然走上社会,但受当时文化落后和经济起点低的制约,长期以来受宗教因素和封闭式家庭教育的影响,至今未能很好发挥个人潜在优势,使宁夏回族女性的整体素质还处于劣势,滞缓了女性成才的步履。

1.成才意识差。具体表现为:一是社会责任感不够,只看到小家庭,很少意识到作为社会一员应负的社会职责;二是片面认为女人出头逞强好胜是“男不男,女不女”;三是不敢想,不敢干,缺乏坚毅进取精神;四是价值取向单一,只关心做好本职工作,把丈夫、子女在事业上的成败作为衡量自己的价值标准;五是成才欲望小,只倾向于一般技术性或安定轻松的职业,满足于“工作过得去就行”,无形中凝滞了成才意识,加上回族女性性格较汉族女性更为内向,又不大开放,自主性差,压制了好学上进的心理。

2.受教育程度低。自治区成立49年,女性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总体上讲,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短,但接受教育的主体依然是男性。“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不同堂”的观念在客观上还有一定影响。回族女性早婚比重在各个年龄段中均高于汉族女性,影响了回族女性主动自觉接受教育的积极性。目前宁夏回族人口文盲、半文盲率高于全自治区平均数19%,回族女性人口高于男性人口35%。

宁夏回族学龄儿童未入学率达14.1%。回族女儿童上学也受到了比男儿童更多的限制。加之回族女教师奇缺,学校对女孩缺乏吸引力,屡屡发生女孩过早辍学现象。据调查,南部山区相当一部分回族女儿童没有接受完小学教育,且回族女儿童升学率年级越高比例越低。大多数农村回族女性只会写自己名字。而城市回族妇女则因承受哺育、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管理家庭的负担使其失掉学习、娱乐和社交活动的机会,很少有时间学习政策、看书看报。据调查,女工下班后从事家务的时间要比男工多1~2.5倍。宁夏回族女工文化程度多数为初中水平,许多回族女性只是追求夫贵妻荣,忽视自己文化水平和学业的提高。

3.自卑心理严重。在宁夏很多地方,“夫为妻纲”思想依旧很盛行,把女人“明其卑弱”作为妇女遵守妇德的核心,女性将“女儿训”“烈女传”中道德文化凝结在自己思想深层结构和文化道德心态中,加上长期在经济上无地位,形成了狭隘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特征,为恪守自己女性特征甘心受命运摆布,泯灭了聪明才智。这些历史劣根性至今在宁夏仍有“市场”,一些女性固守旧的人生模式,有强烈的依附感,较少有自主能力,甘当“月亮”。对贤良、忍耐、无怨、牺牲、奉献的自我欣赏,对守旧、卑怯、不幸、狭隘等的自然认从,从主观和客观上束缚了女性的成才意识,酿成女性缺乏投身社会的勇气,害怕动荡的环境。一部分搞基层妇女工作的同志,把安于现状、工作平庸作为生活准则,个别高层次的知识女性也常常自愧不如男子,内心总有一种影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怯懦感。据调查,目前宁夏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中关键岗位的领导职务大都由男同志担任,而重要科研课题也大都由男同志承担,回族女性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回族女性走出校门后因生儿育女、家务活拖累和自卑依附心理作怪,使她们在继续学习和提高上落伍了。这表明“女卑”的痼疾作为一种潜意识顽固地渗透在回族女性生活的各个角落,压抑、降低了她们自主思想品格,淡化了理想和追求,增长了对男性和社会的依附心理。回族女性的自卑、怯懦心理成为回族女性自立性、压抑性、封闭性的心理障碍

四、宗教文化消极因素的渗透,制约了回族女性的成才

回族女性信奉“前定”,使人对现实生活持消极态度,不求进取。由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后天教育方式的熏陶,加上宗教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形成了民族习惯、民族(宗教)崇拜的心理定势,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宁夏回族女性安定、恬静的田园生活,也束缚了回族女性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形成了以小农经济和封建宗法为内涵的稳定回族文化。使回族女性不能觉悟到遭受束缚进而摆脱宗教消极因素或超越陈腐的封建文化影响,主宰自己的人生。

五、用人制度不够完善,制约了回族女性成才

由于用人制度和干部政策受各方面限制,不利于选拔回族女性人才。目前明显歧视女性的提法已不存在,但带有性别歧视的分工观念仍严重存在,“男主女从”“男正女副”的偏见直接造成在同等条件下男女成才机会的不均等,片面认为女性“年轻时候唧唧喳喳,生了孩子拖拖拉拉,年纪大了婆婆妈妈”。使一些女性成才受到偏见的制约。突出反映在招工、招干、毕业分配、提干、聘任、优化组合等方面,女性人才在工作上得到领导重视的程度、学习进修以及取得晋升的机会方面都未取得与男性事实上平等的待遇。据女性精英成才观念和意识的调查反映,有26.5%的女性把“单位领导不理解、不支持”以及遭到非议、打击等种种不公正待遇列为自己成才道路上的最大障碍。1987年5月25日《中国妇女报》曾披露,56.8%的女干部表示“社会为妇女成才提供的渠道太少”。

在使用干部方面,女性多分管文卫、群团、计划生育等工作,缺少全面领导工作能力的锻炼。个别地区和部门制定的具体政策,表现为轻视女性,客观上为女性成才设置了障碍。

六、回族女性职业家庭和事业难以协调的矛盾延缓其成才进程

目前城市回族妇女普遍就业,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已成为男女共同养家糊口、承担家务的新型分工所代替。但回族妇女在人类生产中创造的社会价值和实际付出的劳动代价仍未完全获得社会的承认。回族女性在社会舞台的配角地位还客观存在,男性由于在职业上比女性成功得多,且脑力、体力消耗较大,较注重社会价值和事业价值,常把家庭作为休养、生息的“恬静港湾”,这无形中增加了向往成才的回族女性心理负担;或放弃家庭责任以司公职,或放弃事业主持家务。这使渴望成才的回族女性在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中产生一种负疚感。生活中常有这类现象:如果妻子的职务高于丈夫,丈夫在心理上就感到有压力,觉得自己为妻子升迁当后勤,情绪上愤愤不平,社会议论也说东道西,闲言碎语不绝于耳,即使通情达理的丈夫也对家庭中妻子出头露面持不同程度的“抗拒”心理。加上家务劳动的沉重负担,消耗着女性的精力和时间,影响了她们增长知识和才干。由于受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两方面夹击,精神、情感上的矛盾和痛苦难以言诉,久而久之使回族女性深层的人格心理、成才意识趋于萎缩。事业上的成功难以弥合其生活和情感中的失落感,从而淡化了回族女性的独立意识,削弱了她们的成才意志,导致她们成才的步履蹒跚。

回族女性作为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如何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两个文明”程度的提高,日益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宁夏回族女性群体和个体的努力,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

(一)优化回族女性成才的社会环境,拓宽成才途径

1.创造条件使回族女性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众所周知,女性参加社会生产的劳动程度、女性素质提高的客观因素主要取决于宁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传统观念对宁夏经济建设起过消极作用,压抑广大回族信教女性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回族女性积极参与经济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宗教活动也增加了女性的经济负担。实践证明此种看法有失偏颇。目前回族女性成才渠道不够畅通的多种原因中的主要原因不是女性是否信教,而是历史、传统及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制约了宁夏回族女性成才。怎样开发调动伊斯兰教有利于宁夏的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挖掘女性的潜在优势为商品经济服务已被有关专家研究论证,伊斯兰教具有重视商业和崇尚经商的传统,试想如果将商品经济渗入并涉及到每个穆斯林家庭,大批回族女性就会被卷入商品经济的洪流中去,进而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无疑将会促进宁夏经济发展,促进回族女性自觉成才意识的形成。据宁夏银南地区的不完全统计,回族女性在商品经济中涉足的行业已达40多种。照这样发展下去,不仅作用于女性思想深处的传统观念会悄然瓦解,而且会造就出更多的回族女性人才。同时为了解除回族女性的后顾之忧,应运用社会力量,兴办回族儿童托儿所和各类服务行业,为减轻家务劳动提供方便,并提倡穆斯林家庭夫妻双方共同分担家务,以利于双方的共同提高。

2.社会要正视回族女性生理、心理特点,充分重视、爱护、使用女性人才。首先要利用舆论手段大力宣传政府关于民族政策、妇女工作政策,宣传妇女为人类社会的再生产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彻底扫除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大力实施“231”工程,真正树立起尊重女性、支持女性成才的社会风尚。其次,各级党委、政府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要,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方式制定培养回族女性人才的规划并付诸实践,提供回族女性争取事实上男女平等的机会,勇于为成才女性撑腰说话。克服宣传的片面性。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回族女性实干家,真正把在事业上成绩卓著、对社会贡献大的回族女性典型树起来。促进完善回族女性成才的法制和政策,扫清回族女性成才的社会障碍。再次,干部管理体制应引进人才竞争机制。选拔回族女干部在规定比例前提下,实行全面公开选拔,并将其纳入民主、法制、科学轨道,有利于回族女性人才的涌现。

3.切实保障回族女性受教育权利,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有计划选送回族女干部、女职工进修深造以提高她们的文化和业务素质。在农村和边远地区要开办回族妇女扫盲班、识字班、生产知识和商品知识讲习班,以提高农村回族妇女的综合素质。同时提倡普通教育、业余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要多管齐下,一齐抓一齐上。鼓励动员宗教知名人士支持赞助开办回民女子学校,提倡企业与学校挂钩,以解决回族儿童入学难问题。各级政府应采取特殊政策发展民族教育,如采取经济扶持、特殊照顾、单位开办寄宿制回族女子学校、回族女子职业中学等措施,以巩固农村回族女儿童的入学率、升学率。另外要抓好穆斯林家庭教育问题,举办相应的家长学校,使他们认识到“不发展经济今天没有饭吃,不发展教育明天没有饭吃”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回族女孩好学上进的学习热情,杜绝家庭和社会在教育孩子时给她们幼少心灵上打下“女不如男”的烙印的做法。

(二)提高回族女性的自身素质,扬长避短,自信自强

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是女性观念形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自己觉悟程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回族女性应该看到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那种“乐天知命,求稳苟安”惰性心理已经开始瓦解,敢于竞争逐渐成为时代风尚。因此把个人志向同客观现实与宁夏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成才意识、充分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在挫折、失败和厄运面前自强不息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坚信“谁努力,谁追求,谁就能得到拯救”。

长期以来多数回族女性把家庭作为主要栖身之地,男强女弱的角色意识对女性心理素质形成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回族女性应当从自卑和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以自信战胜自卑,以勇敢战胜怯懦,以独立战胜依赖,以宽广战胜狭隘,以勇于成就的自我意识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