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昆山的十年昆曲情

昆山的十年昆曲情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昆山的十年昆曲情杨瑞庆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艺术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006年,由昆山市文广局编撰出版《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昆曲卷》,由《一代笛师》、《一曲长存》、《一腔情缘》三集组成;2009年,由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编撰出版《昆山传统文化研究·昆曲卷》,共有4册。
昆山的十年昆曲情_思路: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选

昆山的十年昆曲情

杨瑞庆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艺术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特大喜讯传到昆曲的故乡,人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回想这十年来的昆曲传承路,昆山曾经为保护、传承昆曲而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地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由于昆曲高雅,所以传承艰难。昆曲几经沉浮,几经飘摇,但都在昆山人前赴后继的呵护下度过了一轮又一轮的难关。如元末明初的昆山玉山雅集、清末民初的昆山昆曲堂名,都曾经为昆曲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如今,在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昆曲已在故土上释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照理,昆山应该成立一个专业昆剧团,来促进“家乡戏”的繁荣,但由于昆曲曲高和寡,难以在民间生存,所以梦想始终未能成真。保护昆曲的重任只能由业余社团来承担。解放后百废待兴,保护昆曲一直未能纳入议事日程。近十年来,昆山已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有条件去接续前人开创的昆曲伟业,谋划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

昆山毕竟是一个县级市,传承昆曲的工作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推进,做实做细。

过去的传承工作已做实做细

近十年来,昆山的昆曲保护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心,如江泽民、朱镕基、贾庆林、李瑞环、曾庆红、吴仪、孙家正等,都曾在考察昆山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欣赏小昆班演出,给予了极大的鼓励。近年来,保护昆曲已进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有识之士的策划下,昆山终于找到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抓手”,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实做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如:

要系统地研究昆曲,保护昆曲,就必须要有专门的组织。在政府的重视下,先后成立了三个有关机构。最先成立了群团组织“昆曲研究会”,协调昆山一些业余曲社的工作;几年前市文广局成立了“非遗保护办公室”,其中的重要内容是负责昆曲的传承工作;三年多前,昆山市委宣传部成立了“昆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其中设立了“昆曲研究室”。

面对昆曲演唱人才的断层,昆山意识到了“昆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紧迫性。这10年中,昆山利用本土的师资力量,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先后在一中心、石牌小学、千灯小学、新镇小学办起了四个“小昆班”,一茬接着一茬地坚持数年,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多名小演员在全国有关比赛中获奖,有的还考进了戏曲院校继续深造。

由于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社会上还有许多热爱昆曲的曲友,这些戏迷大多是造诣颇深的老同志,把他们组织起来,并把青年带动起来,无疑是传承昆曲的有效途径。因此,昆山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办起了多个曲社,较有影响的有玉峰曲社、玉山曲社、政协昆曲组三个曲社,他们各有所长,各具特色。

为了全面展示昆山的昆曲成就,就必须要设立专门的展馆。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昆山已经建起了三个具有昆曲内涵的展馆。在亭林公园内建立了昆曲博物馆,在千灯古镇建立了顾坚纪念馆,在恢复的“玉山佳处”中还象征性地附设了切磋昆山腔的“玉山雅集”。

昆曲演唱一定要有舞台。昆山的古戏台随着昆曲的萧条早以荡然无存。如今,昆曲获得了新生,演出资源丰富了,为体现“百戏之祖”的风貌,昆山先后建起了昆曲馆古戏台、周庄古戏台、千灯古戏台,并创造条件经常组织演出,让人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十年来,昆曲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给昆曲传承带来了转机。2006年,由昆山市文广局编撰出版《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昆曲卷》,由《一代笛师》、《一曲长存》、《一腔情缘》三集组成;2009年,由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编撰出版《昆山传统文化研究·昆曲卷》,共有4册。这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昆曲史料。

为研究昆曲的历史,弘扬昆山在昆曲发展中的地位,昆山市的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先后出版了《戏曲演出史散论》(王业著)、《昆曲探源》(陈兆弘著)、《寻梦六百年》(陈益著)、《昆曲之路》(杨守松著)、《昆曲几百岁》(陈益著)、《正声昆山腔》(杨瑞庆著)、《百戏之祖》(陈益著)、《梁辰鱼传》(王晓阳著)、《幽兰飘香》(集体编)等多本专著,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一些令人自豪和信服的观点。

《昆山日报》及《昆山文化研究》、《文笔》、《文化昆山》等地方刊物,常设立昆曲研究专栏,发表这方面的研究文章。昆山文化馆举办的“鹿城故事”常向群众开讲昆曲历史故事,普及昆曲知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承昆曲已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载体。在这方面昆山也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制作、出版了《幽兰雅韵》(市文广局策划)、《昆曲》(市开发区策划)、《昆歌》(市委宣传部策划)三套光碟,为普及昆曲提供了优美、生动的教材。

运用昆曲音调创作文艺节目,是普及昆曲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昆山的作者分别在歌舞、器乐、舞蹈的节目里,渗透进了昆曲音调。如昆舞《胜如花》、《昆苗》,舞蹈音乐《清莲》,昆歌《昆韵国曲》,都是极富昆曲韵味的原创作品,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推介了昆曲音调。

这些年来,昆山承办了多种颇具影响的活动。最引人瞩目的,是每三年一次的“中国昆剧艺术节”的开幕式总在昆山举办,至今已举办四届了。还有各种演出活动和研讨活动。如2006年市政协主办的“昆曲论坛”,至今令人难忘。

虽然昆曲在2001年就成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世界级的荣誉没有成为昆山人骄傲的资本,相反,昆山清醒地认识到要为昆曲的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努力,昆山先后获得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昆曲)”、“贝晋眉昆剧传习奖”等荣誉。

粗线条地勾勒我们曾经做过的工作,我们感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毕竟保护的是一门高雅艺术。这么多年来,在昆曲“大气候不景气”的影响下,昆曲的故土幸运的还留有屈指可数但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在政府的重视下,在同仁的呵护下,终于又长出了新芽。

回首往事,我们尽心尽力做了大量与昆曲有关的工作——没有理论积淀我们自己研究,没有辅导老师我们自己寻找,没有演出场所我们自己建造,没有表演人才我们自己培养,把每一件想做的事做实所细,并能持之以恒。不过,保护昆曲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未来的传承工作将做大做精

虽然说我们保护昆曲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要不负“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光荣称号,就要有更强的传承保护力度,让昆山因昆曲而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因此,昆山人在策划着许多新的保护工程,向着做大做精的目标迈进。

昆曲是昆山最亮丽的文化遗产,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应该率先让她闪烁光芒。大家盼望着能有一个项目,让外人对昆山的昆曲底蕴刮目相看。既然昆曲是公认的“百戏之祖”,何不建造一个可供人祭奠的叩拜圣地。于是,昆山人就有了要建造“文化博览园”的设想——有那么一个能包容昆曲文化的园林,其中还有一个祭祀昆曲祖师爷的庙堂,有表演昆曲的戏台、厅堂,让昆曲的爱好者能感受高雅,让所有的戏曲从业人员都能在这里一展身手,让昆山的几位昆曲大师及其代表作品,都可以在这个园林中亮相。通过几年的努力,昆山争取能推出一个具有深厚昆曲底蕴的景观,让人们能在这里领略昆曲之美。经过两年的策划、论证,这座文化园即将在巴城阳澄湖和傀儡湖之间动工建造了,现已列为昆山市政府2011年的实事工程,不久的将来,这座全方位展示昆曲内涵的文化园将横空出世。

昆山作为昆曲的发源地,理应储存丰富的资料,提供给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参考。而昆山目前的昆曲资料寥寥无几。在有识之士的建议下,昆山将建立比较全面的昆曲资料库,包括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并向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推进。这项工作由昆山市图书馆牵头完成,先收集公开出版的书目,然后采用购买和征集的办法进行积聚。经过几年的努力,昆曲资料库就能为全国各地的昆曲爱好者、昆曲研究者提供服务了。2011年有一个大动作,就是昆山为苏州的昆曲专家顾笃璜先生收集的昆剧珍本投入出版经费,公开出版16函包括160册经典剧本,这将是昆曲史上功德无量的出版盛事。同时,市新华书店注意昆曲类读物的采购,为普通爱好者提供普及性知识;与昆曲有关的各旅游景点也添置昆曲书籍,创造出浓厚的宣传昆曲的氛围。

昆山现有多个小昆班,由于各自为政,常常发生节目“撞车”现象。昆山的文化主管部门于是着手成立昆山市级的“小昆班”,然后指派专人负责,集中各校“小昆班”中的尖子演员,继续进行培养,并排练出质量更高的节目。具体做法是,各级政府拨出专项活动经费,聘请邻近的上海、苏州的昆曲名师前来执教。若干年以后,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小演员,就能成为昆山传承昆曲的中坚力量。

作为“昆曲故乡”的最直观表现,应该是有知音共鸣,有戏迷和唱。我们准备采取多条途径向群众灌输优秀的昆曲唱腔。通过昆山的报纸和电视,有的放矢地推介昆曲知识和昆曲唱段;也可以经常组织昆山曲社的演唱会,为他们搭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还可以邀请外地的昆曲精英到昆山来演唱,提供演唱示范,营造学唱昆曲的氛围。

在联合国授予昆曲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十周年之际,昆山市政府在国家文化部的支持下,将在五月中旬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一是举办题为《昆曲十年复兴路》的大型展览会,通过图片和实物,展出昆山十年来传承昆曲的成果、全国七大院团传承昆曲的成果、全国业余曲社传承昆曲的成果;二是组织理论研讨会,总结十年来传承昆曲的经验;三是还将组织全国七大院团的精彩昆剧折子展演。届时名伶荟萃,高朋满座,让广大戏迷可以大过一把昆剧瘾。

保护传承昆曲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们已经从“做实做细”的初级阶段走过来了,应再向着“做大做精”的目标努力。通过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的工作,相信不远的将来,在昆山的土地上一定会听到更多更美的雅腔丽调。愿昆曲薪火不灭,长盛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