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资源采访思想的发展

信息资源采访思想的发展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资源采访的对象是信息资源,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经费状况等,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持续地搜集、选择、获取,建立馆藏的工作。这是学校图书馆采访的先始。
信息资源采访思想的发展_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

1.2.2 信息资源采访思想的发展

信息资源采访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数字图书馆,它随着图书馆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

信息资源采访的对象是信息资源,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经费状况等,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持续地搜集、选择、获取,建立馆藏的工作。

图书馆业务工作内容繁杂,项目众多,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1979年,图书馆学家顾敏先生在《图书馆采访学》一书中介绍了三种主要的划分方法,即二分法、三分法和五分法。

“二分法”是将图书馆工作分为技术服务和读者服务。技术服务包括了采访、编目、分类、装订、资料复制、流通作业等;读者服务包括了阅览、参考、咨询、展览、视听推广、讲演活动等。

“三分法”是将图书馆工作分成聚集、整理、应用三部分。聚集指通过购买、征订、交换等方式将各种文献聚集起来;整理是将聚集的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典藏;应用是指文献的流通、阅览、参考等。

“五分法”是将图书馆工作分成采访、编目(分类)、流通、参考、丛刊五项。

无论图书馆业务工作如何划分,采访工作都居于各项工作之首。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图书馆没有资源,后续工作就无从做起。可见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起始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采访工作,并产生了许多的采访思想和理论。

1.我国古代文献采访思想

我国古代主要有官府藏书、书院藏书、私家藏书等。官府藏书始于公元前13世纪的殷代,随后历经各朝,国家藏书渐成规模,成为我国古代藏书的主体。官府藏书是为巩固其政权服务的,藏书采访的方法随着统治者的意志不同而不同。官府的文化政策就是藏书采访的指导思想。书院藏书始于五代,兴于宋朝。当时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是宋代的四大书院,都有大量的藏书。书院藏书是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产生的。根据自身需要而有目的地收藏图书,是为当时培养人才服务的。为配合各个学派的讲学活动与大批学者的博学求实之需,一般都重视多样性和广泛性。这是学校图书馆采访的先始。私家藏书兴起于战国时期,到两汉时期,私家藏书有了较大的发展,印刷术发明以后,私家藏书更为发展。古代治学者为读书而购书、集书、藏书,出现了许多目录学家和文献学家,产生了许多藏书采访的思想。南宋郑樵以目录求书为其采访思想的主体。他在《通志校雠略》一书中提出“求书八法”:一曰即类以求,二曰旁类以求,三曰因地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当不一于所求也。也就是说,访求图书要按图书之内容,到图书出版者、图书收藏者那里去寻找。他的采访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成熟的,他对搜访图书的内容、方法、采访官员的任期等方面都作了全面论述。其理论现在仍为采访者所参考。此后,许多学者进一步扩展了采访方法,并提出了判断、鉴别图书的方法。

2.我国近代文献采访思想

近代中国,西方的图书馆学思想逐渐传入国内,梁启超等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文献收藏观念。辛亥革命后,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我国许多著名的图书馆先后建立起来,图书馆的从业人员也越之增长,加之出版物品种和发行量直线上升,图书馆文献采访受到重视。杜定友在1925年发表的《图书选择法》一书中认为,“图书之选择,实为图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提出要为读者选择图书,重视藏书之效益,并指出选购图书要从经费、馆藏用途、读者的需要、是否合乎选择原则和标准来进行。这是一种藏与用并重的采访思想。

3.我国当代文献采访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文献采访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在采访的广度、深度和方法、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事文献采访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人员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参与研究的人员包含了采访工作者、图书馆长、教学人员、专家学者和行政干部,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文献采访的各个方面,包括文献采访原则、各类型图书馆的采访方针、各类出版物的采访方法、各种采访方式的比较与运用、藏书品种与复本的控制、藏书的复选、采访质量评估、采访工作自动化等,在引用国外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总结了几十年来文献采访工作的成就和所积累的经验。

其中,肖自力、吴慰慈、沈继武、陈源蒸、黄宗忠等专家学者在文献采访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文献采访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是各类型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重要参考工具。

近十几年来,文献类型不仅数量急剧增长,出版物形态也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在采访对象上,包含了普通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专利、标准,还包含缩微制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在文献选择上,汲取了古代和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引入数学方法,使文献采访决策由经验的定性决策上升为科学的定量决策。在采访方式上,发展了预订、现购、补购、图书展销会选购、业务外包、图书馆专供商供货、合作采购、联采统编等多种形式。在采访手段上,经历了手工操作、计算机处理和网上采访等多个阶段。同时,我国在资源共建共享和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实施,为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文献共建、共知、共享,深化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高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国外文献采访思想的发展

国外的藏书采访又称图书采访、图书馆采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采访是指通过图书的采购、赠送和交换等方式,建立、积累或补充图书馆馆藏,它常常作为图书选择、采访管理或藏书管理来理解。广义的采访在国外图书馆界被越来越多的称为馆藏发展,它将采访视作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发展馆藏的过程。藏书采访除了藏书选择和补充,还包括了藏书的复选、剔除、控制、评价和协调等内容,内涵十分丰富。

(1)藏书选择思想

藏书选择是藏书补充的主要部分,也是藏书采访最核心的内容。藏书选择理论是在图书馆长期的选书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初表现在采访方法的形成,而后逐步形成了理论。1627年,法国的诺岱写出了《关于如何创办图书馆的意见》一书,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藏书选择问题。他认为选书人员:“第一,必须充分听取具有图书知识的人们的意见;第二,发现民众切实的需求,根据这一需求收集、储存图书。选择图书时,必须注意最佳的本质的东西,而不应过分夸耀藏书量如何庞大。图书馆的价值不是由藏书量决定的,而是由是否收集了高质量的藏书决定的……”。诺岱的论述,对后世的选书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藏书选择的理论研究在各国开展起来,很多人参与研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选书理论流派。

(2)藏书完整论与藏书选择论

① 藏书绝对完整论 主要针对国家图书馆藏书而言。1808年,俄国的A.H.奥列宁开始研究藏书绝对完整性的概念,他认为国家图书馆必须完整地收藏各种文献,达到收藏文献的完整性。然而,经过长期的图书馆实践,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绝对完整论显然缺乏可行性。因为,出版物增长的速度非常迅速,单图书出版每年就达到80万种以上,靠图书馆有限的经费、人力和空间是难以承受不断增长的图书的购买与保存的,况且,不分优劣的全部收藏文献,造成优秀的文献淹没在价值不大的文献之中,会造成文献利用上的困难。因此,国家图书馆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收藏和储存中心,也没有必要绝对完整地收藏全世界的文献,仅系统收藏本国文献即可。对于其他图书馆更是如此。

② 藏书选择论 19世纪末,俄国的B.B.达索夫提出了藏书选择论。他认为国家图书馆不应追求藏书的完整性,而应该在藏书补充时对图书严格选择,使藏书达到系统化和特色化。后来,许多学者着力于从文化发展、图书馆的价值等多角度开展藏书选择论的研究。1931年,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即:图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五方面都是围绕着书展开的,从用的角度考虑每一本书,从书的角度研究读者,强调藏书是为读者服务的,为图书选择提供了最好的标准和指南。藏书选择理论成为当代图书馆的主流理论之一。

(3)价值论和需求论

在藏书选择理论被图书馆界接受之后,欧美各图书馆界又在选书的主要标准上产生了分歧,主要的分歧在:应该选择内容价值高的优秀图书还是适应读者需要的适当图书。并因此形成了两大流派,即价值论派和需要论派。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威(Melvil Dewey)是价值论的主要代表。他认为,图书馆藏书是作为社会中“教育的基本资源而存在的”,必须搜集高质量、有价值的优秀图书,给读者以最多的教益。从此,主张“价值论”的学者们都力主在进行藏书补充时,应该选择科学、文化或艺术价值较高的图书,而不是读者需要的图书,读者应该阅读图书馆为他们选择的“最好的图书”。在19世纪末以前,以文献本身价值作为藏书选择标准的观点,在选书理论中一直占有优势。

美国的普尔(W.F.Poole)和克特(C.A.Cutter)在19世纪提出了“读者需要论”。他们认为,“图书馆选书,应选择适应读者需要的书”,主张选择图书应当以适合读者需要为宗旨,挑选适当的图书,而不是所谓“最好的图书”。克特认为,读者的兴趣爱好、年龄职业、水平修养各有不同,阅读需求也必然会不同,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的不同的具体需要,选择入藏读者所需要的文献资料。20世纪初以后,“需要论”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成为当今图书选择最重要的采访思想之一。

“价值论”考虑文献本身的价值,使图书馆藏书达到科学、系统,而“需要论”考虑读者的需要,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发挥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两者的核心是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藏书”为中心来选择馆藏,至今仍然是人们争论的课题。如何应用这些理论,不仅决定于其自身的理论价值和优势,还取决于图书馆的目标和任务。即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采用的理论也不同。例如,国家图书馆,担负着整个国家优秀文献的收藏任务,比较适用于价值论,而大学图书馆,是为满足高校师生文献需要的,需要论则更为适合。因而,要根据图书馆的目标和任务,在全面正确理解“文献价值”和“读者需要”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制定图书馆的具体选书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