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干寒少雪,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冷暖适中。
1.冬夏气温相差悬殊
冬季全省平均气温-3.0℃,夏季24.6℃,二者相差27.6℃;全省平均气温最低的1月-4.8℃,最高的7月25.6℃,二者则相差30.4℃。显然,这是冬夏两种有显著差异的极端状态的大气环流所造成的。具体地说,冬季我省处于高空强而稳定的东亚大槽的后部,地面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我省,且多寒潮或强冷空气活动,以致气温很低;而夏季我省受副热带系统控制或影响,所以气温很高。在夏季,6月或7月是我省出现高温的时期,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在40℃以上的高温现象并非少见。然而,初夏6月和盛夏7月出现的高温有所不同,前者往往由西风带变性气团而造成的高温,而后者则往往为副热带系统控制所造成的高温,所以前者往往表现为“干热”,而后者则往往表现为“闷热”。
2.夏季降水集中
全省夏季降水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暴雨集中程度更明显,50毫米以上的暴雨日数约占全年总日数的95%,并且主要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86%。但各地集中的程度有所不同,北部比南部更为集中,这是由于北部仅在夏季风最盛时才具备暴雨的水汽条件。很明显,这是夏季风影响我省的结果。但是夏季风影响我省的程度不同,对我省降水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夏日暴雨
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夏季风开始影响我省,6月下旬,我省暴雨明显增多,大暴雨更为明显;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第二次北跳,夏季风在我省盛行,7月下旬,我省暴雨又一次大幅度增加,到达一年中最高峰。同样,大暴雨更为明显。暴雨、大暴雨高度集中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最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由此可见,对于我省来说,一般6月下旬进入“汛期”,8月末“汛期”结束,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汛期”的重要阶段,而“七下八上”尤为重要。这和夏季风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密切联系。
北方春季大风
3.春季多大风
全省春季的风约占全年的45%左右。本省各地的最大风速有一个明显特征,以西北风占绝对优势,地势较高的测站其最大风速大于地势较低的测站,沿海的最大风速大于内陆地区。全省各地最大风速为13.3~29.7米/秒,有54%的站点其年最大风速超过20米/秒。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高原地区,其中张北最大,达29.7米/秒。全省大多数测站最大风速的风向以西北、西北偏西和西北偏北大风为主,其中西北风向约占43%,西北偏北风向约占16%,西北偏西风向约占13%。年最大风速多出现于春季和夏初,4月、5月、6月3个月出现的年最大风速的站点约占全省测站的56%左右,其中尤以4月份最多,约占34%。这不仅和春季大陆上盛行锋面气旋与冷高压相互交替过程有关,而且和我省大气层结经常不稳定、大气垂直交换加强而产生动量下传有着密切联系。冬季虽然我省多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但大气层结稳定,因而冬季虽多大风(约占全年的23%左右),但比春季要少得多。夏季,对我省来说,冷空气活动弱且不利于南下,大风不多,但由于多强对流天气,尤其是春末初夏,短时阵性大风较多。秋季虽然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但我省高空副热带偏北,加之大气层结常处于稳定状态,因而是我省一年中大风最少的季节。
虽然气候的幻变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各年之间还是有所差异的,这主要由于大气环流各年都不一样。我省各年降水不仅有差异,而且有时差异悬殊。如邯郸站最多降水年为1572.1毫米,最少220.0毫米,最多为最少的7倍。我省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旱涝往往取决于夏季降水,夏季降水往往则取决于少数几场暴雨。仍以1963年8月上旬的特大暴雨为例,当时在我省太行山东麓,这场特大暴雨持续了7天之久,使我省由原来的抗旱急转为抗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