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掌握区域旅游特色

掌握区域旅游特色

时间:2022-0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一 掌握区域旅游特色任务介绍介绍该区域旅游自然环境特色;介绍该区域旅游人文环境特色。根据行动计划,东北四省区将清除车辆异地运营等跨省区旅游障碍,塑造“大东北旅游”品牌。区内的松花江流域是以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旅游区,辽河流域则是偏重古迹的旅游区。东北地区植被受气候影响具有过渡性的特征。
掌握区域旅游特色_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一 掌握区域旅游特色

任务介绍

介绍该区域旅游自然环境特色;

介绍该区域旅游人文环境特色。

任务目标

掌握该区域自然环境特色;

掌握该区域人文环境特色。

任务引入

辽吉黑内蒙古共谋一体化:“大东北”打造无障碍旅游区

2011年7月26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在长春召开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共谋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加快推动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全面振兴。

会议交流了去年首届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以来,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大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确定了新一年度的重点合作事项。四省区共同签署了推进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东北东部经济带合作三项协议,以及携手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推进东北地区物流托盘化产业发展、保护东北地区优势农畜产品、推动东北地区建筑节能4项行动计划

根据协议,东北四省区将发挥各省区优势,集聚东北整体能力,联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共建一批产业创新平台和载体,形成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进一步深化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合作,推动东北大生态的整体保护;东北三省优势产业向蒙东地区有序转移和配套发展;三省西部与蒙东共同发展煤炭、煤制气、煤化工等产业。即将全线贯通的东北振兴第一个跨省区合作项目——东北东部铁路,将成为东北东部加快发展和沿边开放的大动脉,加快建设东北东部经济带,形成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构建对俄、对朝沿边开放新格局。

根据行动计划,东北四省区将清除车辆异地运营等跨省区旅游障碍,塑造“大东北旅游”品牌。推进东北地区物流托盘化产业发展,满足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大宗农畜产品等物流需求,提高区域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保护和发展东北四省区以玉米、大豆、粳稻、牛、羊、猪、禽等为标志的优势农畜产品。四省区首个民生方面的合作事项——推动东北地区建筑节能行动计划,将共同发展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从根本上解决“暖房子”问题。

会议确定的其他合作领域还有:共同建设东北地区水利防洪减灾体系、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自动监测网络等。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1年07月28日04版)

任务分析

传统意义上,东北旅游区包括我国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所辖区域,位于我国大陆东北部,面积约80万平方米,人口约10 166万人。本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北方雄奇的自然风光为主,连同有相当高知名度明清时期的古迹成为游人瞻仰之地。区内的松花江流域是以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旅游区,辽河流域则是偏重古迹的旅游区。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白山黑水,了解该区域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相关知识

一、区域旅游自然环境特色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东北地区的地貌类型多,但分布很有规律,外围的东、北、南均为江、河、湖、海所环绕,只有西部连陆,水界占全区疆界的三分之一。其内侧的西、北、东三面又分别由大、小兴安岭和东部长白山地环绕,略呈一弧线,包围着东北大平原,构成山环水绕的盆地形势。山地丘陵与平原的面积大体相等,大部分山地海拔在1 000米~1 500米之间。

西部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畔,南止于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全长1 800千米,宽200千米~300千米,为本区地形最完整的一段。大兴安岭向东南延伸的小兴安岭,地壳活动性较强,山地西南侧有五大连池火山群。东部长白山地由几条平行的中低山、丘陵和宽广的山间盆地、谷地相间排列,有大规模的火山熔岩活动。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 691米,它是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地向南延伸称千山山脉,插入黄、渤海之间,构成辽东半岛之脊柱。东部山地是东北许多河流的发源地。

在这些山地之间是广阔的东北大平原,它由三江、松嫩和辽河三大平原组成,是我国面积最大、土壤最肥沃的平原。三江平原地势低洼,分布着许多湿地、沼泽;松嫩平原为一波状平原,许多小湖泊形成盐碱“泡子”;辽河平原地势低平,易内涝积水。

本区河流受山地构造的限制,紧紧围绕山地流动,故呈“山环水绕”之势。有4 000千米的河道在国境线上,兴安岭山地的北部是黑龙江干流;长白山地东有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水系。平原南部有辽河水系。这些河流均属季风性河流,夏季水量较大,冬季水量较小,水流平稳,有航运之利。冬季河流均有封冻现象,一般北部河流封冻期长五六个月,南部河流三个月左右。封冻期间河面能行车马,可充分开展形式多样的冰上运动。

(二)中温带、寒温带的季风气候

东北区属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北部已进入寒温带,南端则为暖温带。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湿而短促。冬季直接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一月平均最低温度均在零下20℃以下,是世界上同纬度陆地气温最低的地区,漠河曾记录了零下52.3℃的全国最低值,称为“中国寒极”。一般冬季长达6个月左右,降水多固态,最厚达50厘米。夏季全区气温不高,七月平均气温,平原南部为24℃,大兴安岭北部低于18℃,基本无夏。但大部分地区绝对最高温也可达到35℃以上。全年气温之差属世界同纬度地区之冠。春秋二季甚短,春天多大风,秋季天高气爽。全区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400毫米~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三)独特的北国“林海雪原”和丰富的生物景观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降雪日数多,积雪期长,积雪深度平原地区在20厘米左右,深的可达40厘米~50厘米,河川结冰期长,冰层厚,整个冬季大部分地区银装素裹、玉树琼花,故有“雪原”之称。这独特景观对长期生活在温暖地区的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冬季东北旅游项目和气候联系紧密,在这里可以赏树挂、冰雕、乘坐雪橇、冰帆、溜冰、滑雪,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树挂是雾凇的俗称,指的是悬挂在树上的冻结物或凝华物。吉林雾凇厚度大且冻结疏松,持续时间长。冬季结冰期长,冰面光滑,人们乘冰橇由冰道高处下滑,风驰电掣,冰帆似帆船,靠风力在冰上滑行。东北不少地区坡度和缓,雪盖稳定,雪质量好,是开展滑雪活动的好场所。

东北地区植被受气候影响具有过渡性的特征。它是亚寒带针叶林的最南端和温带阔叶林的最北端。北部多为亚寒带针叶林,中南部多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南端为暖温带阔叶林,主要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冷杉、枫桦、白桦、水曲柳等。东北地区保存了大面积原始森林,也分布着可供观赏的风景林,由于向西北雨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也由森林草原向半干旱草原过渡。草原草类繁多,牧草茂盛,夏季鲜花盛开。

茂盛的森林,广阔的草原为动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存和繁殖的场所。因此东北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产地和狩猎区。珍贵动物有东北虎、紫貂、熊、梅花鹿等。貂皮、人参鹿茸是“东北三宝”。目前东北已建成十余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是资源宝库,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四)火山熔岩与温泉景观

本区位于太平洋板块西缘向欧亚板块俯冲地带,火山活动相当剧烈,共有火山230多座,组成约20个火山群,占全国总数的30%,从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到平原地带均有分布,是我国火山熔岩地貌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区域。其中,以五大连池最为著名,成为东北著名的火山遗迹游览区。此外,由于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如长白山天池和瀑布、五大连池、镜泊湖、阿尔山火口湖及地下森林等,与其他自然风景相比均有其独特之处。火山活动区域一般地热资源丰富,温泉会相伴而生。长白山温泉、本溪温泉、兴城温泉、五大连池地热洞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等都是全国有名的温泉,本区的温泉水温度相对较高,富含矿物质,可洗浴、饮用、治病;而且东北地区的温泉区环境优美、幽静,气候宜人,适宜疗养和避暑。

(五)温带海滨风光

本区南部有漫长的海岸线,夏季的海滨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其中以大连最为著名。大连依山濒海,景色秀丽,有多处海滨浴场。此地沙软水清,建筑风格各异,环境优雅,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且秋多晴日,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海滨避暑胜地。每年都吸引国内外大量游人前往观光、疗养。

二、区域旅游人文环境特色

(一)悠久的历史形成众多古迹

本区人类发展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就有游猎少数民族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地区和黑龙江流域。春秋战国及以后,在松辽平原出现了种植业,在松花江中游生活的扶余族分支高句丽族在公元前37年成立了高句丽国,占领了鸭绿江流域,使东北留下了高句丽古城、古墓葬等十余处国家重点文物古迹。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进一步融合成立了震国。唐代建立渤海国,在黑龙江宁安建都城,现在还留有古城上京龙泉府宫殿遗址、塔庙等文物。唐宋时期的辽国汲取中原汉民族文化,推崇佛教,留下了佛寺、古塔等佛教建筑。

11世纪,女真族的兴起取代辽国在东北建立了统治地位,建立金国,于公元1125年灭北宋,统治中国北方达120年之久,在此期间也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存。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发祥地,留下了宫殿、陵墓等众多遗迹,著名的有关外三陵(福陵、昭陵、永陵)和沈阳故宫,为重要的旅游观光地。

近代沙俄及日本对东北的轮番侵略、占领,尤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并以长春为“都”,留下伪皇宫、伪国务院及下属的“八大部”等历史遗迹。

(二)多元文化重合的关东文化

关东文化,一般是指明清以来在东北地区所形成的区域文化。关东文化区别于中原和关内其他文化的特点表现为:以豪放、旷达、质朴厚重、宽厚包容而绝少排他性为特点的关东人群体性格特征,这一特征来自于关东大地白山黑水的濡染,来自于多民族的融合,来自于汉族移民带来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多元碰撞,兼容并包。关东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东文化是儒家文化圈的边缘地带,也是俄罗斯文化、日本文化扩张的边缘地带,因此多种文化在此产生交流与碰撞。

关东文化是中华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它又处于中华文化的边缘地带,不可避免地出现中华文化弱化的现象,由此而产生出自身的各种特点。另一方面,从整个东北亚区域来看,关东文化又处于其核心地带,蒙古、俄罗斯、日本、朝鲜的各种文化都在这里汇流、交融,而中华文化也从这里向四周邻国扩散。

(三)稠密的交通运输

便利的交通为本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铁路是本区交通运输的骨干。东北区拥有全国最发达的铁路网,共有铁路线70余条,总长约1.4万千米,总长度和密度在各大区中均占首位。铁路网以“丁”字形的滨洲、滨绥、哈大线为骨干,以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为枢纽,联系各干、支线,将东北地区的城市和工矿区联系成系统的经济整体。京沈和京通铁路是东北区与关内联系的重要干线。满洲里、绥芬河两端都与原苏联的铁路接轨,是重要的国际运输线。沈丹线是连接中朝两国的国际铁路线。

内河运输以黑龙江和松花江的航运为主。

海上运输以大连和营口为重要港口大连港港阔水深,冬季不冻,是我国北方对外的贸易大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