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江砂锡矿床地质特征

景江砂锡矿床地质特征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砂锡矿床与白马山花岗岩风化壳密切有关,矿床成因属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型细谷砂矿。细脉平均密度约每米3条,近砂锡矿床分布区增至6~8条。
景江砂锡矿床地质特征_追寻地质梦湖

鲍振襄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湖南 吉首 416007)[1]

摘 要:溆浦砂锡矿床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中,锡石主要富集在底部砂砾石层。矿体呈层状,平均厚0.92~1.66m,锡石平均品位632~1229g/m3。伴生锆石、独居石。本砂锡矿床与白马山花岗岩风化壳密切有关,矿床成因属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型细谷砂矿。

关键词:砂锡矿床;地质特征;溆浦

溆浦县黄茅园乡栏桥 景江砂锡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东南侧加里东期白马山花岗岩体西端。区内震旦系、寒武系广泛分布,花岗岩体侵位于向斜构造之中,上覆第四系冲积层。砂锡矿分布面积约7km2,向东在隆回县境的东风亦有发现。矿床埋藏浅、品位富,具有工业意义。

1 砂矿地质[1]

1.1 含矿层剖面结构

本砂锡矿床产于第四系全新统细谷冲积堆积层中,埋藏深度一般0.45~1.60m,含矿层剖面自上而下如下。

(1)黏土层(腐殖层):黑褐色土壤,含少量砂质,疏松多孔,具黏性,厚0.45~1.00m。

(2)砂泥层:灰色,含大量泥质,具较强黏性,一般锡石含量达可采品位,厚0.64~1.50m。

(3)细砂层:白色、灰白色,以石英为主,杂有黏土成分,厚0.65~1.00m,一般锡石含量达可采品位。

(4)砂砾层:为主要含矿层,灰色、灰白色,砾石为花岗岩碎块,分选性差,砾径一般0.10~0.15m,大者达0.50m,其间由石英碎屑充填,厚0.65~2.00m。

(5)花岗岩风化壳:褐色、黄褐色,一般为细中粒状,风化深度一般2~12m,最深可达20m,部分样品含锡石20~326.6g/m3,高者达440g/m3

(6)黑云母花岗岩。

1.2 矿体特征

本砂锡矿床为层状矿床,其平面形态与细谷分布范围一致,呈南北向狭长带状伸展,剖面上很像一条“平底船”(图1)。矿体中间厚,品位富;两侧薄,品位降低。

本矿床计有3个矿层,包括泥砂层、细砂层及砂砾层,主要为底部的砂砾层。矿体最大厚度1.18~4.00m,平均厚度0.92~1.66m;锡石主要富集于砂砾层中,平均品位632~1228g/m3,高者达4116~6480g/m3。锆石品位一般100~300g/m3,其中栏桥段达704g/m3,平均品位168g/m3;景江段独居石品位最高达100g/m3,平均31g/m3。一般来说,砂矿层的厚度变化较品位变小,厚度由1m增至3m,最大4m,而品位则由5×102~103g/m3,以至1×104g/m3;横向上,由于细谷中间厚,相应地品位也较两侧富。

图1 溆浦县栏桥 景江砂锡矿床剖面示意图

1.第四系冲积层;2.泥砂层;3.砂锡矿层;4.花岗岩风化南

1.3 有用重矿物及其特征

根据2000余件重砂鉴定资料,有用重矿物为锡石和锆石、独居石等,锡石为主伴生锆石、独居石,后者在景江段较为富集。

锡石:褐黑色,不规则颗粒,表面常有细小裂纹和孔隙,呈正方锥体的柱状晶体少见。其中栏桥段锡石颗粒多为粗粒级,大者达5cm。据3件锡石单矿物分析,平均含Sn71.2%。

锆石:淡黄色,金刚光泽,常保存完好的柱状晶体,有时可见到圆角形透明颗粒,或不规则棱角状碎块。

独居石:黄色,呈磨圆形或卵形颗粒,有时也保存着完整的晶体,常为浑浊不清的半透明矿物。

2 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貌条件

本区地处雪峰山脉中段东麓,地势西高东低,向东倾斜,形成“阶梯”状地貌,高差达1200m左右。自东向西为中高山—高山地貌,地形切割甚深;矿区为缓丘地貌垄岗状起伏,主要为花岗岩风化残丘,高出当地侵蚀基准面30~50m,相对高差10~30m,其间细谷地貌,栏桥—景江一带为较大的细谷,呈南北向展布,为本区砂锡矿床成矿的良好聚矿场所。

2.2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主要含水层亦即主要含矿砂砾层,含孔隙潜水,潜水面与砂砾层层面大体一致,枯水季节略有降低。在含水层之上为透水性较好的细砂层和半透水的泥砂层,以及透水性较差的黏土层。因此,每当雨雪季节,雨雪降至地表后,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则渗透地下补给地下潜水,故区内潜水动态受降雨影响变化较大。这就为花岗岩(包括含锡石地质体)的风化、有用矿物的搬运和砂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汇水盆地条件及聚矿的水动力条件。

3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通过近千件样品分析,证实本区花岗岩风化壳普遍含Sn,但绝大部分样品含Sn小于0.02%,近栏桥 景江地段的花岗岩风化壳含Sn达0.02%左右,个别样品达到0.1%。在含Sn较高地段,结合地貌因素分析可知,含Sn较高的花岗岩风化壳与砂锡矿富集段有明显的依存关系[2]。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砂锡矿的伸展方向与花岗岩中含Sn细脉带的走向近乎一致,均呈南北向展布,这种空间关系的形成绝非偶合。实地考察表明,本区含砂锡较富地段的花岗岩中,普遍分布着南北向的含锡石英细脉带与电气石等脉带,单脉厚度一般在1mm左右,少数达10~50mm,所有细脉的连续性较好。细脉平均密度约每米3条,近砂锡矿床分布区增至6~8条。经过取样分析,含Sn高达0.1%,表明乃锡石主要来源之一。

总之,栏桥 景江砂锡矿床的物质来源与加里东期白马山花岗岩风化壳密切有关,即锡石等直接来源于花岗岩中的含Sn石英细脉带与电气石脉带以及云英岩、长英岩等蚀变带,而锆石、独居石等伴生矿物则是组成花岗岩的副矿物成分。在成矿过程中,有用矿物搬运不远,并在地表水(及潜水)的作用下,向汇水盆地——细谷集聚成矿。矿床成因属于全新统冲积堆积型细谷砂锡矿床。

参考文献

[1]湖南冶金地质二三九队.湖南省溆浦县栏江 景江砂锡矿床普查报告[R].1961.

[2]湖南省地质局区测队.1∶20万溆浦幅区域矿产报告[R].1972.

[1]文章来源:《湖南地质》,1996年第1期。作者简介:鲍振襄(1933—),男,湖北襄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金属矿床找矿勘探、综合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