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时间:2022-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奥特利乌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漂移说得以发展,后来进一步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海底扩张说的内容是什么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_世界地理全知道

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奥特利乌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这个大胆的学说一直被学界忽视,直至1960年代海洋扩张说出现,令大陆漂移说得以发展,后来进一步阐述为板块构造理论。主要内容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地貌。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海底扩张说的内容是什么

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海底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底岩石年龄,发现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相当于中生代侏罗纪(大陆最老岩石年龄在30亿年以上),而且离海岭(又叫大洋中脊)愈近,岩石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岩石年龄愈老,并且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据此,6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

何谓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像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什么是断层

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它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断层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的断层可以纵贯整个岩石圈,水平则可绵延数百甚至上千千米。由于地壳会在断层处作垂直或水平相互滑动。因此在断层处经常会发生地震。世界上最大的断层一般都是地球的板块边缘,但在远离活跃的板块边缘处人们也发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断层。例如中国就是板内断层十分发育的地区。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东非大裂谷。另一些著名的断层还有圣安德鲁斯断层、龙门山断层、六甲断层等。

褶皱是什么

地层通常呈现扁平的层状。当板块堆积在一起,彼此互相挤压,使岩层发生一系列波浪状的弯曲变形,小的只有几厘米,大的可高达几千米,这种现象叫褶皱。褶皱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从岩层的新老接触关系看,背斜核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则相反,核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在褶皱隆起的初期,往往背斜成为山岭,如喜马拉雅山;向斜常为各式盆地。但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常常被侵蚀掉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则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保存下来成为山岭。

喜马拉雅山是从海中升起来的吗

褶皱山通常形成大的山系。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的山系。喜马拉雅山在很久以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质学上称为喜马拉雅地槽。在距今约3000万年的始新世末期,喜马拉雅地槽的底部爆发了一场剧烈的地壳运动,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造成沉积物和部分海洋地壳在两个板块之间隆起,喜马拉雅山脉就开始形成了,成为“世界第三极”。根据十几年来的考察研究,作为古地中海一部分的喜马拉雅海海水退去以后,这里还是一片逶迤起伏的年轻陆地。在距今一千万年前的第三纪晚期,这里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到二百万年前,由于不断上升,喜马拉雅山出现了冰川。所有的科学事实证明,喜马拉雅山自从海洋中升起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地上升,但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却是在最近一至两万年地壳运动的结果。现在,喜马拉雅山仍在缓慢地上升。

有“赤道雪山”之称的是哪座山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北部的大草原上,靠近肯尼亚边境,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第一高山,它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上终年积雪不化,因此也被称为“赤道雪山”。为什么在那么炎热的地区还会有雪山呢?我们知道,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辐射量的多少,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大约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要下降6℃左右。高空中空气稀薄,像水蒸气和尘埃这类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也很少,而且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的稀少使它们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地面辐射容易散失,因此高山温度一般较低。赤道地区平均温度一般在28℃左右。如果山体高度大于5000米,到山顶处温度将降到0℃以下。因此山麓虽然处于赤道附近,炎热无比,但在山顶依旧会有皑皑的白雪覆盖。

哪条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干,在南美洲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它紧靠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有几列相互平行的山脉组成,并同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安第斯山脉长约8900千米,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近800千米。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以上,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最高峰阿空加瓜海拔6960米,是美洲的最高峰。地质上属年轻的褶皱山系,地形复杂。南段低狭单一,山体破碎,冰川发达;中段高度最大,夹有宽广的山间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发祥地;北段山脉间有广谷和低地。它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多火山。图蓬加托火山海拔68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诸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富森林资源以及铜、锡、银、金、铂等重要矿藏。山中多垭口,有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过。

哪座山被日本人称为“圣岳”

富士山地处本州岛中南部,在东京以西约80千米处,其海拔约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它是日本民族的象征,日本人称之为“圣岳”。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历史上喷发了近20次,现在还在活动,山顶还有喷气现象。由于火山口的喷发,在山麓处形成了无数山洞,千姿百态,景色迷人。富士山喷发时,地壳内部的熔岩流先把凝固在山体管道中的岩石打通,然后喷涌而出,和火山灰一起向四周漫流。冷却后,就一圈圈地堆积在周围,形成了完美匀称的圆锥形火山。富士山山峰很高,山顶终年积雪。雪线以下是岩浆和火山灰构成的20多千米的褐色山坡,垂直分布着针叶林、温带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整体看富士山,就像一幅优美而壮观的图画。山北麓的富士五湖,南麓的白系瀑和音止瀑,是富士山的著名旅游胜地。而分布在富士山周围的富士八峰,更使整座山脉显得气势恢弘。

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火山爆发会破坏建筑、吞噬生命、改变气候、带来水旱灾害,伟大的庞贝城就是毁于火山爆发。但是火山也能造福于人类。科学家研究表明,要是没有火山,地球上的人类就有灭亡的危险。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现在一致肯定,要是没有火山,就没有如今的世界板块。此外,如果没有火山和其他力量使大地形成山,大地就会不断地遭到雨水冲刷,整个陆地就会渐渐低于海洋;雨水不断地将碳、硫等生物所需要的成分冲刷流进海洋;如果土壤中没有了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会灭绝。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就会冷却,变成永久的冰川,而火山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占地壳表面进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的十分之一。火山的另一个功劳是把地下蕴藏的矿产带到地面,形成矿床。火山还向人们提供贵重的化工原料,如镁、锂、铜、钴、锰、铅、锌、铁、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

南极冰层下有过火山爆发吗

在南极考察的英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2000多年前南极冰层下曾有一次火山大爆发。这是人们首次在南极冰层下发现火山爆发的证据。科学家们描述了“冰下火山”爆发的情景:压力和高温在冰层上“凿”出一个大洞,在空中形成一道高达12000米的烟柱,但没过多久,冰雪再次将这里覆盖,一切回归沉寂。同时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火山可能仍处于活跃期,他们正在研究火山与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关系。科学家们说,或许火山的热量也是冰层融化加速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全球变暖。

玉米田里也能长出火山来吗

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西面300多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叫帕里库廷的村庄。1943年2月5日以后,村子一带的大地开始震动,还能听到地下发出隆隆响声。在一块玉米田里,出现了一个冒烟的小洞。到2月20日下午,大地剧烈震动,响声震耳。冒烟的小洞口越开越大,从洞口喷出难闻的硫黄味的浓烟直上云霄,被冲到上空的灰沙、石块像雨点般落到洞口周围堆积起来。第二天,那块玉米田里形成了一座约10米高的小丘。这座小丘的顶部有一个圆坑,从地下喷出的熔岩通过圆坑的裂口向低处流动,最后冷却凝固成为岩石。随着熔岩一次又一次喷发凝固,小丘不断长高。一年之内,就高出地面336米,形成了一座山。到1952年,熔岩的喷发才停止,这时山的高度已达450米左右。这座在玉米田里长起的火山,就以村庄的名字命名,叫帕里库廷火山。

你知道世界范围内的五大地震带吗

全球有五大地震带,即美洲西海岸地震带、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大洋岛弧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全球海岭及裂谷系地震带。前两个地震带过去曾被合称为“环太平洋地震带”。

什么是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有的是断裂错开的,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分为3个等级:第一级是大陆和洋盆。第二级是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这两级属大地构造地貌,其基本轮廓直接由地球内力作用造就。第三级是方山、单面山、背斜脊、断裂谷等小地貌单元,是狭义的构造地貌,除由现代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地貌(如断层崖、火山锥、构造穹隆和凹地)外,多数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

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得名的

喀斯特地貌就是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喀斯特”一词取自原南斯拉夫西北部喀尔斯高原地名,因地理学家最早在此对这种地形做有系统的研究,故名。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喀斯特地表形态类型属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喀斯特丘陵和石芽。负地形主要类型有落水洞、斗淋、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嶂谷(峡谷)、溶沟与溶隙等。

哪个国家的黄土地貌在世界上最为典型

黄土地貌就是发育在黄土(包括黄土状土)地层中的地貌。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黄土地层堆积过程和黄土高原的地貌发育都是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中进行的,故典型黄土地貌又带有区域地貌成分,沟壑众多、地面支离破碎、崎岖起伏、现代侵蚀异常强烈、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是典型黄土地貌的突出特点。塑造黄土地貌的外动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力。地貌类型主要有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黄土沟间地又称黄土谷间地,包括黄土塬、梁、峁等。黄土沟谷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和河沟等7类。黄土分布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0,以中国黄土高原的厚度最大(一般为100~200米,最厚处为336米),发育的黄土地貌最典型。

什么是冻土地貌

在高纬地区及中纬度高山地区,如果处于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温常处于0℃以下,降水少,大部分又渗入土层中,不能积水成冰,而土层的上部常发生周期性的冻融,在冰劈、冻胀、融陷、融冻泥流(统称冻融作用)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特殊地貌,称冻土地貌。多年冻土地貌以地下最高地温0℃为界,分为上层夏融冬冻的活动层和下层终年冻结的永冻层。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就有典型的冻土地貌。

风沙地貌有哪几种类型

风沙地貌是指风在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蚀作用只限于距地表较低高度,所以风蚀地貌在接近地面处最为明显。其主要类型有风蚀谷、风蚀残丘、雅丹、风城和风蚀蘑菇等。风积地貌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沙丘。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

“雅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黏性土因干缩裂开,盛行大风沿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演变成许多不规则,具有与盛行风向平行延伸的陡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最为典型的是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地区。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千米这样的“雅丹”地貌。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也都有“雅丹”地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