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宇宙与地球

宇宙与地球

时间:2022-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宇宙与地球有关宇宙起源有哪些不同的说法从古到今,对于宇宙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七种。宇宙线的变化也带来了地球环境变化的信息,例如宇宙线中X射线大部分被大气臭氧层吸收,而不能到达地球地面。
宇宙地球_世界地理全知道

宇宙与地球

有关宇宙起源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从古到今,对于宇宙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七种。

1.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从地球向外,各种天体都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2.日心说:是与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日心说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一面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日心说是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里提出的。

3.星云说:最初的星云说是在18世纪下半叶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来的。现代星云说经过发展认为,形成太阳系的是银河系里一种密度较大的星云,这块星云在绕银河系中心旋转时受到压缩,密度增大,最后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星云中央部分急剧增温,形成原始的太阳,另一方面,由于星云体积缩小,因而自转加快,离心力增大,逐渐在赤道面附近形成一个星云盘,最后演化为行星和其他小天体。

4.大爆炸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爆炸。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提出了大爆炸说的前身,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最初是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这个火球由于迅速膨胀,使宇宙密度和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学元素(原子核),然后形成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物质,气体物质逐渐凝聚起星云,最后从星云中逐渐产生各种天体,成为现存的宇宙。

5.盖天说:盖天说是中国最古老的讨论天地结构的宇宙假说。早期的盖天说认为天空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而大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降落,也即“天圆地方”说。

6.浑天说: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他指出天就像一个鸡蛋,大地像其中的蛋黄,天包着地如同蛋壳包着蛋黄一样。浑天说中天的形状,是一个南北短、东西长的椭圆球,大地也是一个球,而且这个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点与盛行于欧洲古代的“地心说”不谋而合。

7.宣夜说:最早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到汉代则已明确提出。这种学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没有任何形质,我们之所以看天有一种苍苍然的感觉,是因为它太深远了。日月星辰自然地飘浮在空气中,不需要任何依托,因此它们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律运动。宣夜说打破了天的边界,创造了天体飘浮在气体中的理论,并且在它的进一步发展中认为天体自身都是由气体组成的。

什么是宇宙线

宇宙线,指的是来自宇宙的一种具有相当大能量的粒子流,包括带电、不带电的粒子及各种射线。宇宙线的研究,对天文、粒子物理、材料、环境等有重要意义。可以借此了解天体内部信息,证实或排除某些新粒子存在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宇宙线中某些粒子的研究了解宇宙变化的信息。宇宙线的变化也带来了地球环境变化的信息,例如宇宙线中X射线大部分被大气臭氧层吸收,而不能到达地球地面。但近年来由于冰箱、空调等氟利昂制冷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臭氧层,在南极上空形成了较大的臭氧空洞,使达到地球表面的X射线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人类和动植物的生活以致生存。另外,由于宇宙线中的带电粒子因地磁作用而偏转,研究宇宙线流向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磁场的变化。

何谓天体?人类现已观测到的天体系统有哪些

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的形式多种多样,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统称为天体。它们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上存在差别。具体来说,天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别: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是在天空中被观测到的存在于地球大气之外的物体(地球及其大气也是一个天体)。它又可以分成两大类:宏观天体和微观天体。宏观天体前面可以加上数量词来修饰,如八大行星是八个天体,太阳是一个天体;微观天体,如星际物质、宇宙射线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天体物质。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实验室等。

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有以下几个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月球绕地球转形成地月系,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星球绕太阳转,太阳系和其他星系绕银河系转,银河系和其他星系绕总星系转,总星系也在绕着一个中心转,这个中心是未知的,我们把它叫做未知宇宙。

目前人类发现的最远的天体是什么

目前人类发现的最远的天体是在127亿光年处被形成黑洞的爆聚活动所捕捉的恒星,它被命名为GRB050904,是由环绕飞行的快速伽马射线观测站率先发现的。从GRB050904所发出的伽马射线和红外线经历了宇宙90%的长度以及膨胀过程,和其他任何经历了长途和长时间旅行的东西一样,它的光波被路途上的尘埃、气体和其他物体所过滤、改变,上面布满了伤痕,而这些伤痕正是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宇宙漫长历史所需要的。

宇宙中的“三洞”具体指什么

宇宙中的“三洞”指的是黑洞、白洞和空洞。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体,它具有极强的引力,任何物体包括光都不能从它身旁逃脱。虽然它们根本不发射可见光,但却是宇宙中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后的遗留物。宇宙中的黑洞大小各异,其中最普通的黑洞质量相当于10个太阳,当它们演化到生命末期时,通过一场猛烈的爆炸可能会孕育出白洞。白洞与黑洞截然相反,它拒绝任何外来者,只允许自己的物质和能量向外辐射。但它本身也有强大的引力,会将周围的尘埃、气体和能量不断吸引到自己身侧,形成一个包裹形的物质“膜”。空洞则是指宇宙间物质相对稀少的区域,以星系的密度衡量,它们只及正常空间的1/25。其空间尺寸可大到几亿光年,这是宇宙中星系分布不均匀的一大实例。

天球是指一种具体的天体吗

我们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看到天上的星星好像都离我们一样远,星星就好像镶嵌在一个圆形天幕上的宝石,实际星星和我们的距离有远有近,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在一个巨大的圆球球面上的投影,这个假想的圆球被称为天球,它的半径是无限大,而地球就悬挂在这个天球中央,看起来就像整个天球围绕着地球旋转一样。可见天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天体,而是人们为了便于对天体位置和运动状况的研究,假想的一个以观测者为中心,半径无限大的圆球。

如果把地球自转轴延伸到天球上的位置,就是天球的北极和南极。把地球的赤道伸延到天球上的位置,就是天球赤道。北极星非常接近天球北极,看来似乎永远静止不动,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便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取决于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在北京。北极星会在正北,离地面40度;在北极,北极星会在头顶(天顶);在赤道的地方,北极星刚好躺在水平线上。天文学家也给天球划分了经纬度,称赤经和赤纬。

你知道星系的奥秘吗

星系是由大量的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和宇宙尘埃等物质组成的庞大的天体系统。宇宙是由无数个星系组成的,银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星系,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星系的形态多种多样,按照常用的哈勃分类法,可把星系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包括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星系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往往会聚集成团,少的三五成群,多的则可能好几百个聚在一起,人们又把这种集团叫做“星系团”。在星系团内,星系的空间密度比较高,星系间的距离约为星系直径的10~1000倍。在引力的作用下,星系会在几亿年的时间内移动相当于本身直径那么大的距离,因此,星系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在碰撞的过程中,激烈的爆炸会形成几百万颗新恒星。

总星系是一个具体的星系吗

总星系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星系或天体系统,而是指现在人类观测能力和探测能力所及的全部宇宙间的范围。其典型空间尺度为200亿光年,年龄为200亿光年量级,所包含的星系在10亿个以上。从当今的认识水平来看,包括众多星系在内的总星系物质,在运动和分布上是均匀的,也不存在任何特殊的方向和位置。也就是说,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既没有发现总星系的核心和边缘,也没有发现其运动的特殊趋向。总星系所包含的物质中,最多的是氢,其次是氦。天文学家发现星系谱线的红移现象,根据多普勒效应认为总星系在不断地膨胀和扩大。总星系的结构和演化是宇宙学研究中的根本问题之一。

河外星系为何被称为“宇宙岛”

河外星系是位于银河系之外,和银河系一样由几十亿至几千亿颗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在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据估计河外星系的总数在千亿个以上,它们如同辽阔海洋中星罗棋布的岛屿,故也被称为“宇宙岛”。

星云是一种云吗

星云并不是一种云,而是星系、各种星团及宇宙空间中各种各样的尘埃和气体。宇宙中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在引力作用下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称作“星云”。地球所在的银河系中的星云就形态而言,可以分为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剩余物质云;就发光性质而言,可分为发射星云、反射星云和暗星云。如天琴座环状星云和宝瓶座耳轮星云都属于行星状星云;金牛座蟹状星云属超新星剩余物质云;猎户座马头星云是暗星云。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星云和恒星又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恒星抛出的气体将成为星云的部分,星云物质在引力作用下压缩成为恒星。

恒星是不动的吗

恒星是指自己发光的炽热的球状天体。恒星分布在整个宇宙空间,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恒星并非不动,只是因为离我们实在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古代人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认为它们是固定不动的星体,恒星也因此而得名。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次是处于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22年。整个天空,肉眼能看到的恒星大约6000个,它们只是组成银河系的千亿个成员中的很少的一部分。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

所有的星星都是黄白色的吗

在晴朗的夜晚,我们看到星星的颜色基本上都是黄白色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用望远镜观察这些星星,就会看到它们是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所有的恒星(包括太阳)发出的光,都包含了光谱中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但以哪种颜色的光为主则主要取决于恒星的温度。恒星的温度越高,它的颜色就越蓝。例如,表面温度是3000℃的猎户座α星看上去就是红色的;表面温度是20000℃的恒星,看上去就是蓝色的;表面温度是10000℃的天狼星,各种颜色正好平衡,所以看上去就是白色的。

你了解我们生活的银河系吗

银河系是由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星团、星际气体和尘埃聚集而成的,因其投影在天球上的乳白亮带——银河而得名。它是外形呈扁平、中间稍凸的旋涡星系,正面看呈旋涡形,侧面看呈中间厚边缘薄的扁饼形。银河系的主体部分称银盘,直径8万光年(1光年=94608亿千米),中央呈近似球形隆起的部分,称为核球,直径1.3万光年,厚约1万光年,是恒星高度密集区域;核球的中心称为银核,是银河系的质心。肉眼见到的银河就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银盘外围被恒星密度很稀的扁球状银晕所包围,直径达到10万光年。从垂直于银河系平面的方向看,银盘内恒星和星际物质在磁场和密度波的影响下分布并不均匀,而是由核球向外伸出的四条旋臂组成的旋涡结构。旋臂是银河系中恒星和星际物质的密集部位。

银河系的星族有哪些

银河系的所有天体分为五个星族:中介星族Ⅰ(较老星族)、中介星族Ⅱ、晕星族(极端星族Ⅱ)、旋臂星族(极端星族Ⅰ)和盘星族。中介星族Ⅰ包括光谱中出现较强的金属线的恒星和A型星。中介星族Ⅱ的主要代表是垂直于银道面、速度超过30千米/秒的高速星以及周期短于250天、光谱型早于M5的长周期变星。晕星族分布如一个球状的晕,包住银河系;晕星族由银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所构成,其中包括球状星团、亚矮星和周期长于0.4天的天琴座RR型变星(周期更短的天琴座RR变星属盘星族)。旋臂星族集中分布在银道面附近。银面聚度最大,主要为旋臂中的年轻星,如O型星、B型星、超巨星以及一些银河星团和星际物质等。盘星族包括银核内的恒星、行星状星云和新星。各星族的年龄相差很大。晕星族最老。其中球状星团的年龄在100亿年左右;从中介星族Ⅱ、盘星族和中介星族Ⅰ到最年轻的旋臂星族,年龄依次递减。

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假说有哪些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三大类:星云说、灾变说和俘获说。星云说认为,太阳是由一个旋转的原始星云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即原始星云的初始自转和自吸引收缩,使中心部分形成太阳。外部聚合扁化为星云盘,盘中凝聚物逐渐凝聚成行星、卫星和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灾变说认为,太阳系的形成是宇宙间某种偶然事件的结果。如一颗星体运行到原太阳恒星附近或与之相撞,使原太阳上产生了很大的引力潮,导致原太阳抛出大量物质形成太阳系等。俘获说认为,约20亿年前,有一颗恒星运行到距太阳非常近的地方,由引力从太阳拉出大量物质,形成一个条状物,以后分裂成一些气块,并逐渐形成行星及其他太阳系天体。目前最流行的学说是星云学说。

启明星和长庚星是同一颗星星吗

天亮前后,有时会出现一颗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黄昏,有时也会出现一颗明亮的“昏星”,人们称为“长庚星”。这两颗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星,就是金星。金星为什么时而出现在东方,时而出现在西方呢?原来,金星是地内行星,在地球上看,它总是在太阳的两侧徘徊。当它运行到太阳的西侧时,便在太阳出来之前先从东方升起,这时它就是启明星;当它转到太阳的东侧时,便在太阳下山之后出现于西方天空,这时它就是长庚星。

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有何区别与联系

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巨大球体,太阳的表面称为光球,温度约为6000K,光球之上是色球,色球之上的高温区域则是日冕。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因此,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此时间内将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y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所以,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会吹袭地球吗

太阳风是从太阳的外层大气不断地发射出来的、稳定的粒子流,这种连续的粒子流好像是太阳向外刮出的一股“风”,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太阳风”。太阳风虽然很猛烈,但一般不会吹袭到地球上来。这是因为地球有特殊的保护伞——球磁场。地球磁场把太阳风阻挡在地球之外,然而有时仍然是百密一疏,会有少数漏网分子闯进来,尽管它们只是一小撮,但还是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破坏,它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使地球磁场的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动;它还会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使其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造成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中断;它还会影响大气臭氧层的化学变化,并逐层往下传递,直到地球表面,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反常的变化,甚至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地壳,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

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吗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和苏联都相继发射宇宙飞船,对火星进行考察。从考察的情况得知:在火星的大气中,含有形成生命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碳、氢、氧、氮以及水蒸气。火星上有两个地区水分比较充足,人们猜测,这两个地区很可能有生命的存在。有人根据火星上的大气构成、火星表面有弯曲的河床地形等推测,火星过去可能存在高级生命。美国宇航局曾宣布说他们从宇宙飞船发回的照片中,发现在火星上有三角形的会移动的“怪物”,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当然,至于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天王星是如何被发现的

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主教堂风琴手威廉·赫歇尔用自己做的木质地平经纬仪望远镜,观测到双子星座一号星所在的区域出现了一颗比往常亮得多,大得多的“星星”。他起初怀疑这是颗彗星,当他把望远镜的放大率调高之后,他发现这颗星星越来越大。他给很多天文学家写信告诉他们这一发现。天文学家们发现这个天体不像一颗彗星,它运动得很慢很稳定,没有流星头,也没有流星尾,其运行轨道接近圆形,运行周期约为83年。很明显,这个天体是颗行星。1782年,赫歇尔建议把这颗新行星命名为“乔治星”,以此来报答英王乔治三世对他的支持和资助,但有些天文学家却主张把新行星命名为“赫歇耳”,以表示对发现者本人的敬意。1850年,人们根据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德的提议,将这颗星星改名为“乌拉诺斯”(天王星),“乌拉诺斯”是罗马神话中“萨杜思神”(土星)的父亲。

太阳系八大谜具体指什么

谜之一:水星如何诞生?最普遍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原始太阳系星云中的高温区域,由凝固的金属铁及其他物质堆积而成;另一种说法是在巨大的原始行星互相碰撞的时候,由彼此的金属铁熔合而成。

谜之二:金星为什么灼热?金星的大小与地球最为接近,但它却是一个比地球温度高30倍的火球。

谜之三:月球离地球越来越远吗?月亮正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谜之四:真的有火星人吗?从掉落在南极大陆的火星陨石的碳酸盐部分检测出有机物,所以不能否定火星曾有生命的可能性。

谜之五:木星为什么有大红斑?

谜之六:气体卫星为什么有环?

谜之七:冥王星以外有什么?

谜之八:太阳系尽头在哪里?

何谓地月系

地月系,也叫双星系,是指地球和月亮组成的行星卫星系统。地月系的质心在地球内部,在地月质心的连线上,距地球质心0.73个地球半径处。地球和月亮又同时围绕地月系的质心以恒星月(27.3天)做周期运动。地球运动的若干动力学特征都与月球有关,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地球上的潮汐现象。

月亮为什么时圆时缺

农历初一,月亮正好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它对着地球观察者的半球面是一个黑暗的背影,这一天很难看到月亮,这时的月亮叫新月或朔。月亮继续公转,它对着地球观察者的半球面受太阳光照射的面逐渐增大,由开始像一把弯弯的镰刀增大到半圆形,这叫做上弦月。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月亮继续公转,它面对地球观察者的半球面受太阳照射的部分越来越大,可看到月亮半球面的大部分亮光,这叫“凸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日,面对地球观察者的整个半球面,都受太阳光的照射,这时月亮成了一个圆盘,叫满月或望月;以后随着月亮的继续公转,它对着地球观察者的半球面受太阳光照射的部分逐渐减少,使月亮由圆盘逐渐变成半圆以至像一只两头翘的小船,叫做下弦月以至残月。月亮还继续公转,于是又回到新月。月亮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发生着圆缺变化。

月海里面有水吗

月海是指月亮上的暗灰色地区。事实上,月海里一滴水也没有,那里只有一些平坦广阔的平原,是月面上低洼的区域。由于月海表面的尘土反射太阳光的本领要比山脉差得多,因此,它们在人们的视觉中就显得比较阴暗。现在已知整个月亮表面有雨海、静海、危海、澄海、丰富海等22个月海。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位于月亮的东北部,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

月亮为何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月亮一面绕地球公转,一面在自转,而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都是27.3天。当月亮绕地球转过一个角度,它自己也正好旋转了相同的角度,所以它永远是一面朝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通过更加精确地观测可以发现,月亮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公转速度不像自转速度那么均匀,而且它的自转轴又不垂直于公转运动轨道面,因此,有时候我们还是能看见月亮背面的一小部分。

月亮为何会跟着人“走”

在月下行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近处的物体向后退去,月亮却好像随人一同前进。这是因为人在走动的时候,观看周围每一个物体的视线(从人眼到这个被观察物体的直线)的方向一直都在变动。比如,当人走到某一个点时,看到距离几十米处的一棵树,这时视线和前进方向间有一个夹角;当人继续向前走到另外一个点时,看树的视线和前进的方向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夹角。很显然,后一个夹角比前一个夹角大,视线的方向朝后偏转,树就好像向后退了。可是,因为月亮离地球的距离远远大于人与树的距离,人在前一个位置点看月亮的视角和在后一个位置点看月亮的视角是有变化的,但这个变化对人的肉眼来说几乎是可以被忽略的。所以,人在不同位置看月亮时的视线几乎是互相平行的,在人看来,月亮差不多是保持在一定方向上,因此,月亮看着就好像是跟着人一起向前走了。

你知道月球十大谜是哪十个吗

谜之一:起源之谜。

谜之二:年龄之谜。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谜之三: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

谜之四:当巨大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

谜之五:不锈铁之谜。

谜之六:月球放射性之谜。

谜之七: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汽之谜。

谜之八:表面呈玻璃状之谜。

谜之九:磁场之谜。

谜之十: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之谜。

日食与月食有何区别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遮住太阳的光线时,就会发生日食;而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影子,使月球的一部分甚至全部被遮住的现象。月食有很多地方与日食不同。比较显著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日食的形状有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三种,而月食的形状没有月环食,只有月偏食和月全食两种;月全食比日全食的时间长,最短的月全食超过20分钟,而最长的日全食才8分钟;地球上同一地方看到月食的次数比看到日食的次数多。

木星现已确认的卫星有几颗

木星除了有许多奇异的特征外,它还拥有众多的卫星。到目前为止,已确认的有16颗,但随着对观测资料的进一步处理,还可能会有新的木卫被发现。

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的,这四颗卫星后来被称为伽利略卫星。除了伽利略卫星外,其他木卫星都明显小得多。

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这四颗卫星的轨道内部又有四颗卫星,分别是木卫十六、木卫十五、木卫五、木卫十四,其中木卫十六是离木星最近的卫星。从伽利略卫星向外,按距离依次为木卫十三、木卫六、木卫十和木卫七,它们绕木星顺向转动,周期为260天左右。再向外依次为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和木卫九,它们逆向转动。周期为700天左右。

你知道土星的光环有时会消失吗

土星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一个28°的倾角,土星的光环与赤道平面是平行的。地球上总是能看到土星光环面向阳光的一面;但当土星运行到不同的位置时,我们的视线与土星光环平面所构成角度是不同的。每隔15年,土星光环的正侧面朝向地球。这时,我们只能看到光环的边缘,土星光环虽然很宽,但它的最大厚度只有15千米,由于土星离地球十分遥远,即使用最好的望远镜,也看不清楚土星光环的边缘,这样土星的光环就像消失了一样。

八大行星的国际名称各是什么

地球:国际名“该娅”——希腊神话中的地母神。

金星:国际名“维纳斯”——爱与美的女神。

木星:国际名“朱庇特”——古罗马神话中的万神之王。

水星:国际名“墨丘民”——为众神传信并掌握商业、道路的神。

火星:国际名“玛尔斯”——古罗马战神。

土星:国际名“萨图恩”——古罗马农神。

天王星:国际名“乌刺诺斯”——希腊神话中的天神。

海王星:国际名“尼普顿”——罗马神话中的海神。

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

在太阳系中,除了行星、卫星和彗星外,还存在着许多尘埃、冰团、星体碎片等物质。这些在太阳系空间中游散的物质叫流星体。当流星体经过地球附近,偶尔飞速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产生摩擦燃烧起来,看上去就像星星从天上掉了下来。当流星体的数量显著增加时,就会形成许多的流星,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人们就形象地把这种现象叫做流星雨。

什么是火流星

火流星因为看起来像火球而得名。通常火流星的亮度非常高,而且会像条闪闪发光的巨大火龙划过天际,有的火流星会发出“沙沙”的响声,也有的火流星会有爆炸声,也有极少数亮度非常高的火流星在白天也能看到。火流星的出现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后,在它穿过的路径上,会留下云雾状的长带,称为“流星余迹”;有些余迹消失得很快,有的则可存在几秒钟到几分钟,甚至长达几十分钟。

小行星与大行星有何区别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外的绕太阳公转的很小的天体。小行星和大行星除了质量差之外,没有本质不同。它们的轨道也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介于木星和火星之间,公转周期为3年半至6年。绝大部分的小行星的体积都很小,直径超过100千米的只有112个,目前已知最大的小行星直径有1000千米,不到月球的1/3。因为与木星极为接近,有些小行星的轨道受木星引力的影响而改变。小行星的命名权属于发现者。人们早期喜欢用女神的名字来给它们命名,后来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机构名的首字母缩写词来命名。有些小行星群和小行星特别著名,如脱罗央群、阿波罗群、伊卡鲁斯、爱神星、希达尔戈等。

新星和超新星是新产生的恒星吗

有时候,遥望星空,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某一星区,出现了一颗从来没有见过的明亮星星!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它又渐渐消失了。这种“奇特”的星星叫做新星或者超新星。新星和超新星是变星中的一个类别,人们看见它们突然出现,曾经一度以为它们是刚刚诞生的恒星,所以取名叫“新星”。其实,它们并不是新生的星体,相反,却是正走向衰亡的老年恒星。其实,它们就是正在爆发的红巨星。天文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当一颗恒星步入老年,它的中心会向内收缩,而外壳却朝外膨胀,形成一颗红巨星。红巨星是很不稳定的,总有一天会猛烈地爆发,抛掉身上的外壳,露出藏在中心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来。在大爆炸中,恒星将抛射掉自己大部分的质量,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样,在短短几天内,它的光度有可能将增加几十万倍,这样的星叫“新星”。如果恒星的爆发再猛烈些,它的光度增加甚至能超过一千万倍,这样的恒星叫做“超新星”。

什么是陨石

陨石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石体,是从宇宙空间落到某个地方的天然固体,也称“陨星”。它是人类直接认识太阳系各星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极具收藏价值。大多数陨石来自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和火星。陨石多半带有地球上没有或不常见的矿物组合,以及经过大气层高速燃烧的痕迹。据加拿大科学家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块。由于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草、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地区,而被人发现并收集到手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全世界现已收集到的陨石样品有4万多块,根据陨石中金属和硅酸盐的含量、结构和构造以及它们的成分差异,科学家们将其分为铁陨石(铁镍合金)、石铁陨石(铁和硅酸盐混合物)和石陨石(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三大类。

恒星真的永恒不灭吗

科学证明,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都和人一样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只不过恒星的生命要用百万年甚至是亿万年来衡量。恒星的生命历程大致可以这样表示:星云——原序星——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恒星的死亡方式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较大的恒星以剧烈的超新星的爆发形式结束生命。与太阳质量相当的恒星先膨胀成一颗红巨星,然后再坍缩成一颗白矮星。质量更大的恒星则坍缩成黑洞。

你知道88个星座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

人们为了认识星星,研究天体,便将星空分成若干个区域,即为星座。星座的名称都是人们根据所划区域内恒星所组成的不同图形,然后再结合动物或古希腊神话里的人物而命名的。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星空分为88个星座。这88个星座的名称分别是:仙女、唧筒、天燕、宝瓶、天鹰、天坛、白羊、御夫、牧夫、雕具、鹿豹、巨蟹、猎犬、大犬、小犬、摩羯、船底、仙后、半人马、仙王、蝘蜓、鲸鱼、圆规、天鸽、后发、南冕、北冕、乌鸦、巨爵、南十字、天鹅、海豚、剑鱼、天龙、小马、波江、天炉、双子、天鹤、武仙、时钟、长蛇、水蛇、印第安、蝎虎、狮子、小狮、天兔、天秤、豺狼、天猫、天琴、山案、显微镜、麒麟、苍蝇、矩尺、南极、蛇夫、猎户、孔雀、飞马、英仙、凤凰、绘架、双鱼、南鱼、船尾、罗盘、网罟、天箭、人马、天蝎、玉夫、盾牌、巨蛇、六分仪、金牛、望远镜、三角、南三角、杜鹃、大熊、小熊、船帆、室女、飞鱼、狐狸。

科学家约翰·布凯里对“时空隧道”提出了哪几点理论假说

美国著名科学家约翰·布凯里教授对“时空隧道”提出了以下几点理论假说:一、“时空隧道”是客观存在,是物质性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二、“时空隧道”和人类世界不是一个时间体系,进入另一套时间体系里,有可能回到遥远的过去,或进入未来,因为在“时空隧道”里,时间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它可以正转,也可倒转,还可以相对静止。三、对于地球上的物质世界而言,进入“时空隧道”,意味着神秘失踪,而从中出来,又意味着神秘再现。由于“时空隧道”里时光可以相对静止,故而失踪几十年就像一天或半天一样。这一系列问题,正有待科学家们去探索,以解开这自然之谜。

天王星和海王星为何呈蓝色

行星的不同颜色与它们的大气构成和表面性质有关。科学研究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气中富含甲烷。而甲烷对阳光中的红、橙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样,经这两颗行星大气反射后的阳光的主要成分都是蓝、绿光,因此在地球上的人们观察天王星和海王星时就会看到它们是呈蓝绿色的。

地球上为何会有生命存在

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为具备以下五个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

光照: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产生生命,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了稳定的光照条件,使地球生命的进化进程没有中断。

宇宙环境: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公转方向大体一致、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的产生和进化。

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水:早期地球上水的形成和聚集,为生命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必备条件。

有关地球起源的学说有哪些

地球的起源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从早期的神话到后来的神学观点,都缺乏科学根据。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类相继提出了许多有科学根据的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星云说、潮汐说、陨石说等,但到目前为止,这些观点仍然存在着争议。

星云说:星云说认为,地球是由星云不断收缩形成的。太阳系最初的形态为缓慢旋转的高温气体,由于冷却收缩,使得旋转速度变快,又因为受离心力的影响,气体集合,逐渐呈圆盘状。这种气体逐渐集合成以太阳为中心,慢慢地分散,形成行星绕着太阳旋转,地球就是这些行星之一。

潮汐说:潮汐说认为,当类似太阳的恒星偶然间经过太阳附近时,会产生类似地球受月球影响而产生的潮汐现象。由于受恒星接近时双方引力作用的影响,双方星体的构成物质向外崩出,就形成了地球以及其他行星。

陨石说:陨石说认为,行星是陨石之间相互碰撞的产物。当原始的太阳经过宇宙尘埃特别浓厚的部分时,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宇宙尘埃、气体、陨石等,使其在周围形成星云。星云体逐渐变成扁平的形状。由于重作用,星云逐渐凝聚,形成了地球等行星。

你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吗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距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亿千米,其自身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1千米,极半径6356.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地进行着公转运动。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况的研究,科学家得知地球是一个非均质体,其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各层物质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科学家一般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球最外层为地壳,它是一层薄薄的坚硬的岩层,厚度为6千米~40千米;地幔是地球的主体部分,其厚度2800多千米,地幔又分为上、下地幔两个部分,在地壳层以下约700千米深的地方是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分界线。下地幔一般被认为是固态的,上地幔则是由塑性(半融化)物质所构成;地球的中心为地核,它又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构成物质呈液态,过渡层的构成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的状态,内地核为固态。

地球的“腰围”是在慢慢变大吗

如果把赤道比作地球的“腰”,那么它的周长可以看作地球的“腰围”。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观测显示,地球近几年来呈现出“发福”的趋势,它的“腰围”正在慢慢变大。

地球其实并非标准球体,而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形状有点儿像个南瓜。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报告说,他们对卫星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地球“腰围”在1998年以来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持续变“粗”。他们在研究中借助了9颗卫星在过去25年间所收集的数据,其中包括地球引力对这些卫星的运行轨道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地球自转轨道出现的变化等。地球“腰围”近年来突然变大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地球的“外衣”指什么

地球的大气层就如同是地球的“外衣”。它不仅能抵御来自宇宙的任何酷暑和严寒,使地球的“体温”变化不致过于剧烈,还是促进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动力。同时它也使地球上产生了各种天气现象。因为大气层的保护,绝大部分来自太空的陨石在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经焚化消失了。大气层还吸纳着生命必需的氧气、水汽,防止地球被阳光烤干。此外,高层大气对来自太空的电磁波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否则过量的电磁波将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地球为何是椭圆球体

地球呈球体状,主要是由圆球的特性所决定的。圆球是个中心对称体,表面每一点对于中心而言都是相同的——距离相同,受力也相同,这种状态相对于其他的形状是最容易保持的。另外,从地球的形成来看,地球最初是由液态凝固的,受引力和张力的作用,最初就是一个近似的球状。而且,即使地球当初不是圆形的,在几十亿年的不停旋转之中也会向球体发展。地表尖锐的地方,比较容易因为外力和重力而被破坏,也使地球趋向于球形。地球是椭圆球体,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在起作用。由于地球是围绕地轴转的,赤道是转得最快的地方,因此赤道受到的离心力最大,地壳就被“甩”得向外凸出,长久之后就成为椭球体了。

我们为什么不会从地球上掉下去

地球上的我们不但不能被旋转的地球甩下,而且即使跳起来也会马上着地,这主要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物体。地球上任何物体要克服地球的引力飞出去,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以接近地球表面的水平运转的火箭发射为例,由于地球引力而使火箭在第1秒要下落大约5米,所以要想将火箭发射出去。就必须达到弥补这5米距离的速度,也就是必须以每秒接近8000米的速度发射出去。只有这样,火箭才能围绕地球沿着圆形轨道运转而不落回地面。而生活中我们弹跳的速度远远低于火箭发射的速度,所以我们是不会从地球上掉下去的。

第一个明确提出地球为球形的人是谁

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毕达哥拉斯突破了传统与直观的局限,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他的地球球形说,是以充分的观察结果为基础的。他观察到,月光不是月亮自己发出的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进而他又发现月面上的阴暗交界处有一道弧线,这种现象只有光线照射在球形物体上才能产生,这就说明月球是球形的。由此,他推想到地球和其他天体都是球形。他的另一个根据是,每当月食发生时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也是圆形的,这就进一步佐证了地球为球形。毕达哥拉斯还从“科学一美学”角度论证了地球,甚至包括各种天体都会是球形。他认为圆形、球形是最完美的几何形状。宇宙是完美的、和谐的,因此构成宇宙的各种天体必然为球体,并在圆形轨道上运转。他的这一思想虽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却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天文学发展。哥白尼曾经说毕达哥拉斯的天文概念就是他的太阳中心说的先驱。

第一个测量地球的质量的人是谁

英国科学家亨瑞·卡文迪许是世界上第一个“称”地球质量的人。他将一条细线系于一个轻质木棒的中端,并在木棒的两端各系上一个小铅球,从而制成了一个简单的装置,木棒可绕悬线自由扭动。这样,只需轻轻一碰,木棒两端的小球就可改变装置的运动状态。利用这一方法,卡文迪许测出了不同作用力产生的“扭矩”。然后卡文迪许将两个较大的金属球分别装于这两个小球的附近,这两个金属球与两个小球之间的引力使悬线发生轻微的扭动。根据扭臂的长度,卡文迪许计算出了两对球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进而他根据两对球体的中心距和各球的质量,以及位于地表的相同球体所受的重力(该重力大于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两对球体间吸力的差值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卡文迪许计算出地球的质量约为6×1024千克,这一数据至今仍被科学界所认可。

经线与经度一样吗

经线与经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线是地球表面上的假想线。经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的大圆叫经线圈,经线圈被南北两极分成的半圆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等长的,汇集并通过两极,从两极看呈放射线状,它代表地球表面的南北方向,即南极和北极。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被定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自本初子午线自东、向西各从0°~180°,西经20°和东经160°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经度即地理经度,是本地子午面同本初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从本初子午面开始,沿地球赤道向东向西两个方向度量,到点所在的子午面为止,各从0°到180°,向东度量叫东经,向西度量叫西经,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同一个子午面。经度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

纬线与纬度一样吗

纬线与纬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纬线是地球表面上的假想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交所成的圆叫纬线圈,也叫纬线。纬线的长度各不相等,平面到地心的距离越近,纬线越长。经过地心的平面截得的纬线最长,是地面上的大圆,叫做地球赤道,也就是0°纬线。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纬线互相平行,从赤道向两极各从0°到90°。

纬度即地理纬度,是本地纬线同地球赤道平面的线面角。从赤道向两极各从0°到90°,向北叫北纬,向南叫南纬,有时也用0°到±90°来表示,即北为正,南为负。地理纬度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纵坐标。

地球上最著名的六条线是哪六条

地球上最著名的六条线分别是:本初子午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又叫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理经度和协调时间的计量而建立的标准参考子午线。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决定,采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所在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0°到180°。

赤道:地球仪上的0°纬线就是赤道,它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自赤道向南、北各有90°,赤道上任何一点到两极的距离都相等。

南、北回归线: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这样,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一直往返于南北纬23°26′之间,因此把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把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即为一年。

南极圈:即南纬66°34′纬线圈,这是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北的界线。南极圈以南的区域,阳光斜射,虽然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上照射(极昼),但正午太阳高度角也是很小,因而获得太阳热量很少,为南寒带。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北极圈:即北纬66°34′纬线圈,这是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北极圈以北的区域,阳光斜射,正午太阳度角很小,并有半年的时间是漫长的黑夜(极夜),而另一半年则是漫长的白天,因而获得太阳热量很少,为北寒带。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二至日和二分日各有何特点

二至日即每年的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是太阳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的时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自昼最短,夜晚最长,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二分日即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2日前后),是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赤道的时间。春分和秋分时,太阳恰好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时间等长。此外,全球各地,在一年之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日出正东,日没正西,其他时间,日出、日没的方位都偏北或偏南。

为何会有黎明和黄昏

在太阳还未升起前,天空就已经发亮了,而太阳却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太阳已经落下了,天空还发亮着,经过一段时间后,天空才黑暗起来。人们习惯上将这两个时间段分别称为黎明与黄昏。产生黎明与黄昏的原因是地球大气吸收和散射太阳光的结果。大气中的分子,特别是其中的水汽和尘埃,有吸收和散射太阳光的作用。太阳光通过的大气层越厚,被吸收和散射的太阳光就越多;通过的大气层越薄,被吸收和散射的太阳光就越少。太阳光在早晨和傍晚比在中午穿过的大气层要厚得多,它对太阳光散射作用较大。因此,在太阳上升前或下落后的一段时间,它在地平线下虽然照不到地球上的人们,却还能照到人们头顶上空的大气,使天空发亮,于是就出现了黎明和黄昏。

地球上的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四季的形成与我们烤火取暖是一个道理:当我们正对着炉火时,感觉特别烤人;斜对着时,就不那么热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34′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当太阳高度大时,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形成了夏季。反之,当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就低,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冬季。在由冬季到夏季的过程中,太阳高度由低变高,气温慢慢升高,就到了春季阶段。同样道理,在由夏季到冬季的过程中,太阳高度由高变低,气温慢慢下降,于是就形成了秋季。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这样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这个“大火炉”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四季。

极昼和极夜是如何形成的

极昼又称永昼,出现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即昼长超过24小时。极夜,又称永夜,出现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下,即夜长超过24小时。极昼和极夜这种特殊自然现象的形成,是地球沿着倾斜的地轴自转所造成的结果。原来,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有6个月的时间,南极和北极的其中一个极总是朝向太阳,另一个极总是背向太阳;如果南极朝向太阳,太阳光照射强烈,所以南极点在半年之内全是白天,没有黑夜;这时,北极则见不到太阳,北极点在半年之内全是黑夜,没有白天。到了下一个半年,则正好相反,北极朝向太阳,北极点全是白天;而南极这时则见不到太阳,南极点全是黑夜。在极圈内的地区,根据纬度的不同,极昼和极夜的长度也不同。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一天有两次日出日落的地方是哪里

意大利靠近瑞士边境的奥拉索小山村,冬季有段时间,每天可以看到两次日出日落。造成这种奇观的原因是:在它附近海拔2000米高的里加山是由两座山峰组成,两峰之间相隔着一个宽阔的山坳。日出时,太阳首先在山峰的一侧出现,这是第一次“日出”。将近中午时分,太阳逐渐南移,被第一个山峰遮没,造成第一次“日落”。不久,太阳在两峰之间的山坳出现,造成第二次“日出”。黄昏时分,太阳被第二座山峰遮没,阳光消失,成为“第二次”日落,进入黑夜。

你了解什么是地质年代吗

地质年代是指一个地层单位或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和年龄。地球的年龄至少有46亿年,在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中,地壳经历了种种地质作用和地质事件,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海陆变迁等。因此,时间的概念对于研究地质作用及其产生的地质事件是极其重要的。地质学表示时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相对地质年代,即利用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以及切割律等来确定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五代。即早期的太古代(38亿年前~26亿年前)、元古代(26亿年前~5.7亿年前,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5.7亿年前~2.3亿年前)、中生代(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和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现在)。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另一种为同位素地质年龄,即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也称绝对地质年代。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500万年前,延续1.65亿年。

2.5亿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模样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地质学家克里斯托费尔·斯科特斯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和深入计算之后指出,经过2.5亿年之后,我们地球上的所有陆地又会重新聚集成一块巨大的超级大陆——所谓的“联合古陆”。到那时,地中海将不复存在,在地中海原地会耸立起一些山脉,这些山脉具有如今喜马拉雅山顶峰的形状。非洲南端将被夹在南美洲和东南亚之间,并渐渐地下沉变成为一个巨大的湖泊。在2.5亿年之后,澳大利亚会完全与印度、中国相连接,而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会变成高原或高地。

人们对化石是如何分类的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不是所有的古生物都能成为化石,一般具有硬体的古生物,死亡后迅速被埋藏,并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形成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主要有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等。保存在地层中的由生物体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称为“化学化石”。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或系统关系,首先将化石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界以下的分类单位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古生物与现代生物的命名法则一样,都采用“二名法”命名,即属名+种名。用来确定地层地质年代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能够指示古生物生活环境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什么是格林尼治时间

格林尼治是英国原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是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球经度的起点,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就是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此,人们把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说成是“时间开始的地方”。现在那里的时间,决定着全球任何地方的时间。

什么是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与迟之分。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世界时区是如何划分的

世界时区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的。从西经7.5°到东经7.5°为零时区。从零时区的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也叫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时区较早,西时区较迟,因此计算两地的时差,先算出相隔多少个时区,然后确定东、西的位置,向东,则顺时针方向增加;向西,逆时针方向减除,由此就可以算出两地的时差。时区界线原则上按照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行政区界或自然界线来确定,以方便使用。例如,中国幅员辽阔,差不多跨5个时区,但实际上只以东8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

什么是日界线

日界线就是国际规定的日期变更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把经度180°的地方作为一天开始和结束的地方,规定当各种交通工具自东向西越过此线后,日期增加1天(例如,由5月31日改为6月1日),而由西向东越过此线后,日期减少1天(例如,由6月1日改为5月31日)。这条线就称为“日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了这条日界线,计算日期就方便了。把经度180°作为日界线是因为这条子午线正好穿过浩瀚的太平洋中央,不经过任何人口稠密的大陆,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可是它仍旧不可避免地从一些岛国和地区穿过,因此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我们看见的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

什么是“北京时间”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各处看到太阳先后不同,形成了所谓的经度“时差”,所以世界各地的地方时也就不同,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方便起见,规定地球表面每隔15°经线为一个时区,地球圆周360°,共分24个时区,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零,向东西各7.5°为零时区,作为世界标准时间的起点,从零时区边界线向东向西每隔15°的区域各依次划分12个时区。我国领土辽阔,从东经73°40′至135°05′,横跨近62°,占有5个时区,也就是说从我国西北边境到东北的边缘。在同一个瞬间,时间相差4个小时。为了方便起见,国家规定,把首都北京所在的时区(东8时区)的标准时间,作为全国统一标准时间,即所谓的北京时间。

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有哪些

时、刻、更、鼓、点,都是中国古代计时单位。

时:即时辰。古代一昼夜分为12时辰:子时,从夜间11点起算,到凌晨1点。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以此类推。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100刻,一刻合现在14分24秒,因此“顷刻”指很短的时间。

更: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从晚上7点开始起更,一更约两小时,三更就是半夜11点至凌晨1点。

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所以用鼓作为更的代称。四鼓相当于一时至三时。

点:古人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在24分钟。三更四点,就是半夜12时36分。

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分别指现在的什么时间

子时:夜半十一时至翌展一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

丑时:晨一时至三时,又称鸡鸣。

寅时:三至五时,别称骑旦、平明、平旦。

卯时:五时至七时,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是时正值朝阳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

辰时: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

巳时:九时至十一时,巳时又称隅中。

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别称日中,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

未时:十三时至十五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昳。

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别称哺时、日哺。

酉时:十七时至十九时,酉时又叫日入。

成时:十九时至二十一时,别称黄昏。

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此时正是夜阑人静之夕,故又称人定。亥时又称夤夜。

什么是历法

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据此制定出的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人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历法,其中多数的历法是想把朔望月或者回归年分为编号的日数。按其侧重点不同,历法大体可以分三类:一类称阳历,如公历、儒略历等;一类称阴历,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等;一类称阴阳历,如中国现在还在采用的农历、藏历等。

什么是协调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即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简称协调时。由于地球自转长期减慢,世界时的时刻比原子时的时刻逐渐滞后,两者之差逐年积累,造成实用的不便。为保持这两者时刻差在±0.9秒以内,国际上规定,必要时协调世界时跳动1秒,即增加或减少1秒(称闰秒)。当前,全世界民用时指示的时刻就是协调世界时。

世界四大历法是哪四个

公历:为大多数国家通用,由儒略历修改而成,原为基督教历。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召集学者,改革历法,纠正了过去积累的误差,修改了置闰的法则,故公历又名格列高利历。此历精确至极,3320年才差一日。

回历:又名回回历,传说为伊斯兰教至圣穆罕默德所创。回历规定公元662年7月16曰,即穆罕默德从麦加避难到麦地那的一天,为回历之始。回历原分太阳历、太阴历两种。回民普遍采用太阳历。

佛历:佛历元年,即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逝世之年。佛历的历史,比公历早540多年。因此,公元1987年,佛历已是2530年了。

农历:即阴历,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历法。它把一个太阳年分成24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故又称夏历。

闰年和闰月是怎么回事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共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共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任意一个月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七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七月。

一周从星期几开始

据说,古巴比伦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28天平均分为四等份,每一等份为7天,每日以宇宙中的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为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合称“七曜”。7个曜日周而复始,故称星期。因为7个星体中以日为大,所以“七曜”中的日曜日,即星期日为一周的开始,其余月、火、水、木、金、土依次为星期一、二、三、四、五、六,土曜日是一周之末。后来,根据国际惯例,把星期作为工作、学习等作息日期的计算单位。在中国,人们以星期一为一周之始,星期日为一周的最后一天。但是,目前国外通用的还是一周从星期日开始,星期六为周末。

公元纪年是怎么来的

“公元”是公历的纪元,始行于6世纪。525年,叙利亚有个名叫埃克西的僧侣,他为了推算7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由于当时宗教势力强大,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埃克西的建议便成了“天经地义”。532年,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被定为公元元年。此纪年法迅速在教会中使用。从6世纪到10世纪,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通用的纪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纪元”。后来被世界多数国家所公用。在历史书上,耶稣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常用B.C.(Before Christ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耶稣诞生那年以后的年代是“公元后”,简称“公元”,常用A.D.(Anno Domini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后来格利高里十三世也就把它记进了“格里历”中。这个规定便一直沿用至今。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哪里

现代的地理学中,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但这种划分方法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第一个以乌拉尔山脉来划分欧洲和亚洲的,是俄国彼得大帝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华西里·塔季晓夫。乌拉尔山脉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萨克斯坦草原,海拔2000米左右,是欧亚大陆上纵贯2000余千米的一道天然屏障。塔季晓夫对乌拉尔山脉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发现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个地区的动植物有许多显著的差异,如鱼类,在山脉西面的河流中,鱼是通体发红的;而在东面的河流中,鱼体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一样。塔季晓夫根据乌拉尔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以及它东西两部分地区所存在的各种不同点,提出将乌拉尔山脉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他的这个看法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后来,因为乌拉尔山脉的南端迄于哈萨克斯坦草原,欧亚两洲的南部尚无明确的分界,于是,人们把发源于乌拉尔山脉而流入里海的乌拉尔河同其北部的乌拉尔山脉一起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地图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地图是将地理环境诸要素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概括缩绘于平面上的图形,它是用以传递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信息的载体。地图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反映制图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专题地图突出表示制图对象的一类或一种主题内容,种类很多。地图按比例尺大小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地图按制图区域可分为世界地图、全洲地图等。

何谓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距离的水平投影长度比,即:1/M=d/D,公式中M为地图比例尺分母,d为图上某一线段长度,D为与d相对应的实地线段长度。因此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比例尺大,图的内容就详细,精度就高;反之,地图的内容就概括,精度就低。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文字式,如“十万分之一”或“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地一千米”;图解式,将一段直线按一定间隔划分为若干等份,在各分划处注明所代表的实地地面长度,这种比例尺便于进行图上量测,量测精度不受纸张伸缩影响;大中小式,大于或等于1∶100000的比例尺为大比例尺;1∶100000~1∶1000000的比例尺为中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的比例尺为小比例尺。

什么是地图注记

地图上说明图面要素的名称、质量与数量特征的文字或数字,统称为地图注记。在地图上只有将表示要素和现象的图形符号与说明这些要素的名称、质量、数量特征的文字和数字符号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地图的符号系统,这样才能使地图更加有效地进行信息传输。否则,只有图形符号而没有注记符号的地图,只能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盲图”。

地图上的注记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三种。名称注记用于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如山川、江、河、地区、国家、岛屿名称等。说明注记用于说明各种事物种类、性质或特征,它是用以补充图形符号的不足,常用简注形式表示(如石油用“油”,松树用“松”等表示)。数字注记用于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例如地形高程、比高、路宽、水深、流速、承载压力等。借助不同字体、字号、颜色的注记也能够进一步标明事物的性质、种类及数量差异。因此,地图注记在地图图面上与图形符号是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整体。

等高线与等深线有何不同

等高线是表示地势起伏的等值线。它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接成的封闭曲线,垂直投影到平面上的图形。一组等高线不仅可以显示地面的高低起伏,而且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和图形判断地貌的形态类型和斜坡的坡度陡缓。

等深线指江、河、湖、海等水体以下,深度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的曲线。

等高面图与等压面图有何不同

等高面是指海拔高度相等的水平面。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各地气压是不相等的。在地图上,按照一定规则将气压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称为等压线。这种图就是等高面图。通常用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就是海拔高度为零的等高面图。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采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用等高线将起伏不平的等压面投影到平面图上,构成等压面图。在等压面图上,用等高线表示气压的空间分布。气象上通常用的等压面图有850百帕、700百帕、500百帕等多种。

地球仪为何要倾斜安装

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它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用来表示地面的地理状况;二是用来表示地球的运动特性。地球的运动主要是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如果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看做一个平面的话,那么地球就是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当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线是直射在赤道上的,地球的一半受太阳照射,另一半则是背光的;当地球绕太阳转过90°之后,光线将不再直射赤道,而是直射在北纬或南纬23°26′的纬线上,各纬线落在受光和背光部分的长短也发生变化;再转过90°时,太阳光线又将再次直射赤道,各纬线在受光、背光部分的长短又相等了;当地球又转过90°时,太阳光线再次直射到南纬或北纬23°26′的纬线上。各纬线落在受光和背光部分的长短又再次不相等。为了演示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真实情况,地球仪上地轴的方向与底座平面也必须呈适当的倾斜角,根据科学家的测算,这个倾斜角约为23°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