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资源与分类

旅游资源与分类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则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动机。旅游资源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是旅游资源在区域上的差异分布,激发居住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外乡异邦游览的热情与兴趣,由此产生旅游动机。
旅游资源与分类_旅游地理学

第一节 旅游资源与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内涵

1.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则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内涵十分丰富,近二十年来,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关于旅游资源的概念在学术界有一些不同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物”(孙文昌)。

(2)1985年,郭来喜在《人文地理学概论》一书中表述为“凡能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寻根问祖、宗教朝拜、商务往来的客体和劳务,并具有开发价值的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3)1993年,保继刚等在《旅游地理学》一书中提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具有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因素。”

上述对旅游资源的界定,有的是从旅游者需求角度出发,强调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参与活动的对象,侧重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表述;有的是从旅游供给角度,认识到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经营的凭借物,强调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支撑作用,也谈到了旅游资源的作用和效益。上述定义中既包含对旅游资源核心功能的共识,又存在着对旅游资源范畴划定的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国家标准(GB/T 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对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此定义充分考虑了旅游界多年来对旅游资源的研究成果,为很多学者所认同,本书也采用此定义。

2.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界定虽然不尽相同,但它的内涵,必须谋求一致,才能避免泛化和偏颇的结论,才能抓住旅游资源最本质的规定性。旅游资源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动机。旅游资源具有美学特征,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美等精神需求,具有吸引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的功能。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也就是说,不具备吸引力功能的资源称不上旅游资源。

旅游者的需求是多样的,导致游客外出旅游的动机也是多样的。由于旅游者个体和群体旅游需求表现形式及旅游动机的多样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当主观的。任何一项旅游资源都具有吸引的定向性,即只能吸引某些客源市场,而不可能对全部旅游市场都具有同样大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能够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效益。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很多,但并不一定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如月球旅行,很多人都向往,但在现实技术条件下,却难以开发,故不能算作现阶段的旅游资源,只能属于潜在旅游资源范畴。旅游资源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旅游地的对外开放,促进文化和信息交流,推动社会进步,产生社会效益。同时旅游地为了吸引游客,往往会尽可能地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旅游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可以是物质的,如湖光山色、奇峰异洞、飞瀑流泉、宜人气候、阳光海滩、珍奇生物、历史古迹、建筑园林、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精神的,如文学艺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实际上,精神的东西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并依附于物质基础而存在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景观的紧密结合,会产生极大的美感,并强烈吸引游客。如民间广为流传的《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水漫金山”的故事,为杭州市西湖的断桥、镇江的金山寺的旅游景点增添了更神秘的色彩。这说明精神文化往往能给旅游景点增色不少。

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具有其他资源的一些共性,更具有独特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观赏性

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及观赏性,是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如矿产资源)的最主要区别。无论是名山大川、奇石异洞、海湖泉瀑,还是文物古迹、民族风情都具备这一特征。观赏价值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成分,尽管观赏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人们一致承认的旅游资源的三大价值,但事实上,并非每一种旅游资源都拥有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但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必须能唤起旅游者的审美和愉悦感受。

2.地域性

尽管旅游资源品种繁多、类型复杂、存在广泛,但它们总是分布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在其形成过程中又受到该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因此旅游资源也反映了该区域环境的特色。正是旅游资源在区域上的差异分布,激发居住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外乡异邦游览的热情与兴趣,由此产生旅游动机。通常,旅游资源的地域性越明显,与客源地的差异性越大,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

旅游资源总是分布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即旅游资源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置的。如深圳世界之窗主题公园里缩微了世界各地有名的旅游景观,但是一方面是缩微的,另外缺失了特定的地理环境及社会历史背景,也就失去了原来景观的魅力。

3.变化性

旅游资源有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含义是不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原有的部分旅游资源会慢慢地对游客失去吸引力。同样也会由于自然和社会文化变化的原因,产生并形成新的旅游资源。现代旅游业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以前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和因素,今天或未来可能成为旅游资源,如太空旅游。

旅游资源的变化性还反映在季节的周期性变化上。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别,特别是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景物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有些自然景色只会在特定的季节和时间出现,江南烟雨只有在春季出现,吉林雾凇只能在入冬时产生,扬州的琼花四月观赏最佳等。

4.组合性

旅游资源的组合性是指孤立的景物要素很难形成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总是由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共同形成资源体。旅游资源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越好、规模越大、种类越多,吸引强度就越大。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山与水的组合。峨眉山以秀闻名,一是因其山势绵延如眉,二是因其植被种类繁多、茂密葱郁构成秀丽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组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山水组合之湖光山色、峡谷急流、高山瀑布等。

5.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

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带走的只是一种审美享受,而不是旅游资源本身。多数旅游资源在被利用的过程中,并不会被消耗掉,可以长期地重复利用。从这个层面讲,旅游资源具有使用的永续性。但是有的旅游资源又是脆弱的,自然灾害、不合理利用、战争、超载及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都可能使旅游资源受到破坏,而这些破坏,往往是难以恢复的。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质地貌景观等都是长时间自然形成的,一旦破坏便无法恢复。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分类也称归类,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同和异将事物集合成类并系统化的过程。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利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归并较大的类,再根据差异将对象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对象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旅游资源的分类指遵循分类法的基本要求,根据各种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划分出具有一定的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型)的工作过程。

旅游资源分类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旅游资源和旅游点的开发、建设和保护。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依据有成因、属性、功能、时间、开发利用状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一)按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

按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类方法。按照旅游资源的本体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并根据其组合要素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基本类型。

1992年,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根据当时的普查要求,提出了一种应用性的分类方案《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分类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状态、旅游资源特征指标的一致性、类型之间有较明显的排他性等原则,将旅游资源划分为六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74种基本类型。其中基本类型是普查的具体对象,类似若干属性相同或相近的基本类型的归并,不开展实际调查。

在随后的实际运用过程中,1992年版的分类标准暴露出了它的弱点。抽象旅游资源,如神话传说、山水诗词等许多旅游资源的特殊形式尚未被人们认可,没有加以体现;当时的旅游资源定义宽泛,但在分类系统中并未体现出来,如适宜的气候、可口的餐饮、便利的服务属于该规范中旅游资源的范畴,但未作为旅游资源列入分类;不能体现旅游资源所属等级,而有些基本类型包容太大,如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此外,在划分基本类型时偏重事物的物理特性和地学特性,而对旅游美学特征和实际调查时的可测量性质考虑不够。

1997版的分类标准中将旅游资源分为3个景系、10个景类、95个景型。其中,自然景系包括地文景观景类、水文景观景类、气候生物景类、其他景类等4个景类50个景型;人文景系包括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其他人文景类等4个景类50个景型;服务景系包括旅游服务景类、其他服务景类等2个景类8个景型。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含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在充分考虑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首先,以旅游资源性质上的差异为依据分出8个主类;然后以旅游资源的性质、形态、功能特性、文化内涵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如表3-1所示。

2003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与1992版相比,2003版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中减弱了自然学科(地学)在分类中的作用,更注重旅游资源的“观赏”属性,强调了现在状况、形态、特征等因素在资源类型划分中的作用与意义;此外,对基本类型划分较为详细,还可以按具体情况自行增加基本类型,增强了对实际旅游资源调查工作的指导性。

表3-1 旅游资源分类表

img24

续表

img25

(二)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

英国学者科波克等依据旅游资源适宜的旅游活动,并考虑海拔高度等因素,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供陆上旅游活动的资源、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资源和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具体分类和划分标准如表3-2所示。

表3-2 按旅游资源活动性质划分的旅游资源类型

img26

(三)按管理级别分类

管理级别的高低实际上反映了资源价值的大小和品位的高低,旅游资源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四种类型。

1.世界级旅游资源

至2010年底,中国已有40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遗产2处。另外还有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

【文化遗产】(26处)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②长城

③敦煌莫高窟

④明清皇宫

⑤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⑦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⑨布达拉宫

⑩丽江古城

img27平遥古城

img28苏州古典园林

img29颐和园

img30天坛

img31大足石刻

img32明清皇家陵寝、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img33皖南古村落

img34龙门石窟

img35都江堰—青城山

img36云冈石窟

img37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img38澳门历史城区

img39安阳殷墟

img40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img41福建土楼

img42河南开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自然遗产】(8处)

①九寨沟

②黄龙

武陵源

④三江并流

⑤大熊猫栖息地

⑥中国南方喀斯特

三清山

⑧中国丹霞,包括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①泰山

②黄山

③峨眉山—乐山

④武夷山

【文化景观】(2处)

①庐山

②五台山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

①昆曲

②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2.国家级旅游资源

我国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属于国家级旅游资源。自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审定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起改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达208个。截止到2009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三批次共11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至2009年,我国已公布了六批,共2 35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省级旅游资源

具有较重要的观赏、历史和科学价值,有地方特色,在省内及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主要吸引国内游客。

4.市(县)级旅游资源

由市、县政府批准审定设立的风景名胜、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镇等,具有一定的观赏、历史和科学价值,主要接待本地游客。

(四)根据动态变化状况分类

1990年,郭康提出根据旅游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类,提出了两类四型的分类系统,具体如表3-3所示。

表3-3 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系统

img43

(五)其他分类

按旅游资源的主体功能,旅游资源可分为文化体验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以体育活动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以科考探险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以观光游览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以疗养度假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和多功能综合性的旅游资源六大类。按旅游资源组合性状,旅游资源可分为聚汇型、辐散型、单线型、环线型、方矩型、叠置型、凌空型等多种类型。按照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旅游资源可分为潜在旅游资源、现实旅游资源、人工旅游资源三大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