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情感投入法

情感投入法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应当注重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投入法引入理论教学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讲稿准备、语言组织、课件制作等方面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着力于有效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6.情感投入法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不仅有理性,而且也有复杂细腻的情感。情感是主体活动的心理动力,没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认可,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需要、愿望和动机,从而也就缺乏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动因。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5]事实上,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过程中,情感的认同往往是价值取向的重要前提。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情感投入法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往往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投入对学生的感觉、感知、判断、思维等认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教学活动集中反映了师生间的知识和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既是知识学习过程,又是情感互动的过程。如果教师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和开朗的心境去感染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节奏、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灿烂的表情、张弛有度的技巧去启迪学生,就能形成师生相互呼应、热烈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把“教”和“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应当注重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投入法引入理论教学之中。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真情实感的投入,将理论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而言,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充分发挥其情感魅力。教师的情感魅力是指教师对社会现实、周围事物和自身活动的态度体验,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还有教师个人的审美情趣等。具有情感魅力的教师,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她)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真挚自信的情感风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感染作用和传导性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精神内涵。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就会萌发幼芽”[6]。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越强烈,学生的求知欲望、钻研精神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就越高。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讲稿准备、语言组织、课件制作等方面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着力于有效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二,在教学材料的运用上,注重情感因素的挖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过程中,可以从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或继承者的不凡人生经历中去发掘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也可以从他们的著述中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真挚情感,如他们对普通民众、对工人阶级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挚爱之情。第三,注意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多方面的真挚关爱。对学生的真挚关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师情感魅力的本质特征,这种情感表现为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处处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人格尊重、学业引导、生活关心。教师只有心中有大爱,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