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叔本华论意志和痛苦

叔本华论意志和痛苦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叔本华承认其哲学思想是对康德哲学思想的传承。此书第一部分“对作为表象的世界的第一研究”的内容也是对康德哲学的一种批判性论证。第二部分“对作为意志的世界的第一研究”,论述了意志的客观化。叔本华认为,客观化后的意志便是人的身体。第四部分“对作为意志的世界的二次研究”对非短暂的恒常的道德进行论述。其实,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附录与补遗》的部分被分出来另行出版发行了。

超解:一部讲述意志如何成为有形之物描绘世界的著作

概述:世界是由意志来表现的,然而为了切断无止境的意志,人类只能禁欲。此书于1819年出版发行。

亚瑟·叔本华(1788—1860)

德国哲学家。主张意志比理性重要。其哲学立场是为了抑制日渐膨胀的欲望而获得幸福,人只能否定意志。在古印度思想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叔本华汲取了德国观念论(注重观念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流派的思想,被歌德誉为天才。歌德是叔本华的知己,叔本华在二十多岁时因为受到歌德的影响而写下并发表了作品《论视觉与颜色》。不巧的是,当时叔本华的名气被同时代的担任柏林大学教授的黑格尔完全压倒。然而,即便在如此不得志的时候,他也毅然离开了柏林大学。此书是在他31岁尚未离开大学之前撰写的,共有4个部分。

叔本华承认其哲学思想是对康德哲学思想的传承。此书第一部分“对作为表象的世界的第一研究”的内容也是对康德哲学的一种批判性论证。首先,他宣扬“世界即我的表象”的主观观念论。表象,指的是眼前出现的世界,也可以称之为现象。

因此,客观世界应该通过某种有形之物和主观世界相关联。并且,规定现象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有因果性的“充足理由律”作为一种主观形式事先存在于意识当中。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作为表象的世界是主观的,所以它不过是整个世界的一个方面,世界还有其他很多不同的方面。这就是叔本华所说的“自在之物”,即人类不可能知道,也不可能了解到的领域。然而,叔本华对康德(参见本书第82页)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自在之物并非无法了解,而是一种“意志”。因此可以得出,世界就是意志。

第二部分“对作为意志的世界的第一研究”,论述了意志的客观化。这里的意志并不是理性的意志,是一种作为与理性没有关联的身体活动体现的“生存意志”。叔本华认为,客观化后的意志便是人的身体。

叔本华认为,这种意志与身体的关系适用于一切存在。他主张,生命现象和物理现象归根到底是一种无意识的意志。比如,消化、血液循环、分泌、成长、再生等身体内部的生命性和植物性的活动都是由意志活动来指导的。此外,动物筑巢、蜘蛛织网等这些行为也都是如此。连物理现象也不例外。如水往低处流去时的强烈的冲动、磁石指针总是指向北极方向的固执、铁屑对奔向磁石的憧憬、电流的两极渴求再次相遇时的激烈等,这些活动也都是由意志来指导的。这样的意志是毫无根据和目的的盲目意志,所以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无止境的东西。因此,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被满足,生存是充满痛苦的过程。

那么,人类究竟能否从这样的痛苦中逃离出来呢?接下来此书的第三部分将论述逃离的方法。

从东方的真理中获得救赎

第三部分“对作为表象的世界的二次研究”对理性(参见本书第2页)与艺术的客观性进行论述。理性,指的是柏拉图所描绘的理想世界。也就是说,在艺术领域,理性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以及因果规律,直观地被感受到。特别是音乐,它是对意志本身的一种临摹,被称作艺术的最高形态。这种艺术是高尚的,它去除了人身上主观或客观的要素,并把人从意志的欲望所导致的一切痛苦中解脱出来。

然而,也会存在问题:艺术给人带来的解脱非常少而且是短暂的。因此接下来即将论述的是道德给人带来的解脱。

第四部分“对作为意志的世界的二次研究”对非短暂的恒常的道德进行论述。生存的痛苦,指道德作为生存的一部分我们也会和别人一起承受痛苦,这就是所谓的同情。人会试图通过同情去理解别人的痛苦。

话虽如此,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实际上也只能做到尽己所能的程度。这里的意思是指人并不能从生存的痛苦中获得最终的解脱。唯一的途径就是从根本上否定“生存意志”本身。要想实现彻底的解脱,人只能实行“禁欲”。叔本华所提倡的禁欲,是指佛教真理中的禁欲。叔本华曾说,意志的自我扬弃,正是真理的诞生。只有真理才是德与圣的终极目标,才能使人从世界中得到彻底的解脱。

叔本华这种从东方真理中寻求解脱的思想,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悲观主义(厌世主义)思想。但是,尼采(参见本书第124页)、森鸥外,以及芥川龙之介等一批日本的文学学者研究并批判地继承了这种真理中所体现的虚无主义。在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痛苦挣扎的21世纪的日本社会,正在掀起一场叔本华思潮。

叔本华其他作品(本书推荐的作品除外)

其实,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附录与补遗》的部分被分出来另行出版发行了。在日本,从此书摘录出来的内容被编纂成了《关于理性》与《关于自杀》两部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