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外研究康德和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文献可谓是卷帙浩繁,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美学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成果,但相对于对他们的哲学进行的整体研究而言,这种研究所占的比例较小。这种就事论事的研究并不能将维特根斯坦的整个哲学思想贯穿起来,更不能发现他与康德思想的潜在的共通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康德和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文献可谓是卷帙浩繁,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也有学者对两人的思想进行比较,其中重要的著作包括Hacker,P.M.S的Insight and Illusion:Themes in the Philosophy of Wittgenstei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Meredith Williams的Wittgenstein,Mind,and Meaning:toward a Social Conception of Mind(Routledge,1999)等;国内则有韩东晖、张桂权等几位学者关注这个问题。他们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1)无论是从传记、回忆录等资料,还是从两人的哲学文本的分析中,都显示维特根斯坦受到了康德的影响。(5)(2)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观点就是康德在哲学中“哥白尼式革命”的观点。康德通过分析先验感性形式和知性的先验范畴指出经验对象是由认知能力构造而成的,同样维特根斯坦借助对语言逻辑的分析指明了我们的理解的必然性的基础存在于我们表现事物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的语言之中。(6)(3)正如康德试图为认识划定界限,将其限定于可能经验的领域之内,阐述辩证的幻象产生的根源,从而为信仰留出地盘,维特根斯坦通过对语言的批判划定了可说与不可说的分界,将可说的东西限定为经验世界的事况,避免了形而上学的无意义的话语,亦即“逻辑幻象”,同时让人意识到真正的价值是在时空之外的。(7)上述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维特根斯坦和康德的共同点远不只是前者在语言论的背景下重述了“哥白尼式革命”,也就是指出语法规则规定了我们言说的事物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他与康德一样有着对伦理和审美问题的持续的关注,以及对过一种有

反思的生活的强调,并且这还成为他前后期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康德和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比较有必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展开。

在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美学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成果,但相对于对他们的哲学进行的整体研究而言,这种研究所占的比例较小。对维特根斯坦的美学的研究尤其偏少,目前专门的著作只有Richard Allen and Malcolm Turvey所编的Wittgenstein,Theory and Arts(Rouledge,2001),Peter B.Lewis所编的Wittgenstein,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Ashgate,2004)和B.R. Trilghman所著的Wittgenstein,Ethics and Aesthetics:the View from Eternity(Macmillan,1991)三本。对康德美学的研究基本上是将他的美学思想置入整个批判哲学的框架中指出其作用,可以说是对康德体系的一个简要的复述。而对维特根斯坦的美学的研究主要是指出他在美学中的反科学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倾向,并且指出美学和伦理学是同一的。至于他的反本质主义究竟源自什么样的根基,意味着什么,如何避免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所有这些关键性的问题都付之阙如。这种就事论事的研究并不能将维特根斯坦的整个哲学思想贯穿起来,更不能发现他与康德思想的潜在的共通性。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试图以审美作为切入点,对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体系进行比较,揭示以维特根斯坦哲学为代表的现代思想在吸收传统哲学形而上的追求的同时,如何扬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伦理问题通过审美或类似于审美的反省被引向现实世界,而不再是高悬在空中的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