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周易》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周易》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是智慧之源,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周易》是智慧之源,包罗万象,其思想价值自不可忽视。这里主要论述《周易》中在认识问题上的辩证阴阳思想以及忧患意识。随着对《周易》的科学内涵的不断研究,《周易》对自然科学的价值与启示将不断深入人心,为自然科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易》是智慧之源,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对于正确认识事物的认识论,有辩证的阴阳思想;对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也具有启迪意义,而且现代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已经证明《周易》中具有辩证的包容的大科学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难题上,在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人类的生存遭受严重威胁,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瓶颈与困境的现代社会,重提《周易》中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阴阳思想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有重大现实价值与重要意义的。

(一)思想价值与启示

《周易》是智慧之源,包罗万象,其思想价值自不可忽视。这里主要论述《周易》中在认识问题上的辩证阴阳思想以及忧患意识。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代,阴阳思想可以使人类辩证地认识自然,忧患意识可以使人类正确地对待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类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1. 辩证的认识论

“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阴或只有阳都不是“道”。这包含了辩证认识问题的方法,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正反两面,只看到阴或者只看到阳都是片面的,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凡事都不能一棍子打死。

2.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

《周易·系辞下》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表明作《周易》的人具有忧患意识,给人们传达了忧患意识。《周易·系辞下》又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可知作者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这样自己才安全国家也才安全。《周易》中的忧患意识,不仅在个人,更在社会国家甚至全人类。

人类现在遇到了严重自然生态危机,从《周易》中人类可以汲取解决危机的智慧,那便是在认识问题上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处理问题上要有忧患意识,以人与自然是否和谐相处为基本的原则。

(二)生态价值与启示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既为人类服务,又导致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无限制地膨胀,不顾后果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到现在,整个地球几乎就没有净土,已经严重到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严重,无数的惨痛的事实正在提醒我们,违背自然之道,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人类要想不自食其果,就不应该漠视大自然的警告,而应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正确的相处之道。

1. 保护自然、节制消费的生态道德

《周易·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自然界的“大德”是生,人与自然万物是共生共存的,人类要想永远地享用自然资源,就必须保护自然资源,有节制、可持续地使用自然资源。人类对于自然界,切不可采用破坏性的手段,而应该是采取“仁”的态度,固守人之“位”,保护自然资源,节制消费自然资源,使自然万物能够生生不息。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⑤这都是保护自然资源、节制消费资源的具体表现。所谓“生生之谓易”,使自然资源永不枯竭是《周易》中的生态道德观。

2. 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

《周易》中展现了“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这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周易·履卦》卦辞曰:“履虎尾,不咥人,亨。”踩了老虎尾巴,老虎却不咬人,这是多么值得向往的生态理想。要想实现这样的生态理想,人要“仁”,要“守位”,以关爱、真挚的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与自然感应,守住人之道,与天地之道和合,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想。

《周易》中所包含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中的阴阳思想以及天人合一思想明确阐述了自然界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规律。人与自然之间是对立统一的。人是天地阴阳变化所生,人处在自然界之内,但人又具有主体性,可以说又处在自然界之外。在内,则应该顺应自然,追求“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在外,人作为认识主体,不应再试图征服自然,与自然对立,而是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生态。

(三)科学价值与启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分析为主的科学逐渐凸显其困境,各学科互相独立,忽视了各学科之间的广义的联系。人们开始搜索,当目光投向《周易》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周易》中存在着一套独特的科学体系,他不属于任何一门具体科学,几乎是凌驾于各学科之上的统一的模型体系[6]。目前,《周易》在中医学、气象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历法、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可预测的未来里,《周易》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甚至扩大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社会的进步,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也会有其不先进性,《周易》正好可以弥补其不先进性。《周易》中的辩证阴阳思想与独特的思维模式,具有“太极一元”的整体观,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起源与发展。1975年美国科学史家R.A.尤里达在《美国物理学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中国自然哲学家和中国科学家求索千年的主旨在于把有机的统一性、自发性、有序性、和谐相关性作一完整的理解。”中西文化具有互补作用,重新认识《周易》中先进的科学内涵,取长补短,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将反过来极大地促进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对《周易》的科学内涵的不断研究,《周易》对自然科学的价值与启示将不断深入人心,为自然科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释:

① 见《老子.五十八章》。

② 见《中国文化》1991年第01期。

③ 见《张载集·正蒙·乾称》。

④ 见《荀子·天论》。

⑤ 见《孟子·梁惠王上》。

参考文献

[1] 周易[M]. 杨天才,张善文,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2.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6.

[4]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4.

[5]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8.

[6] 李明峰.《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