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心感受而不是用眼睛评判

用心感受而不是用眼睛评判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靠衣装,衣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袈裟在佛教界是圣贤的标识,因此特为佛教教团所尊重。袈裟的颜色在佛教律令中各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不过都赞同三种坏色之说,即以青、泥(皂、黑)、茜色(木兰色)三种为袈裟真如法色。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魏时僧人们主要穿赤色衣(被赤衣),后来又有黑衣(缁衣)、青衣、褐色衣。在佛教里,袈裟有挂在两个肩膀的东西,叫作“通肩”,也有裸露右肩披挂在左肩的“偏袒右肩”两种。

袈裟是和尚法衣的音译名,又作袈裟野、迦罗沙曳、迦沙、加沙,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样的: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之所以起这些名字,据说是因为它的颜色不正。

袈裟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第一步先把布截成小片,然后再缝缀起来,因为其形状像一块块的田,所以又被称为福田衣、割截衣,也可以叫作慈悲服、无上衣、离尘服、解脱服等。袈裟分各种不同种类,一般包括安陀会(五条衣)、郁多罗僧(七条衣)、僧伽梨(九条大衣)三种,具有三种功用:防止法衣他用,使僧尼舍离对衣服的贪欲,避免他人盗取。

人靠衣装,衣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袈裟在佛教界是圣贤的标识,因此特为佛教教团所尊重。佛教认为穿着袈裟的好处有十:一者,菩提上首;二者,处众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龙子舍身;五者,龙披免难;六者,国王敬信;七者,众生礼拜;八者,罗刹恭敬;九者,天龙护佑;十者,得成佛道。

袈裟的颜色在佛教律令中各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不过都赞同三种坏色之说,即以青、泥(皂、黑)、茜色(木兰色)三种为袈裟真如法色(或谓若青、若黑、若木兰色)。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魏时僧人们主要穿赤色衣(被赤衣),后来又有黑衣(缁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后,紫衣、绯衣流行,那时候朝廷常以这些服装赐给高僧们。明朝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又称律,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种类别,朝廷明令规定禅僧穿茶褐色衣和青绦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衣和绿绦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绦浅红色袈裟,然后来一般皆穿黑衣。

在佛教里,袈裟有挂在两个肩膀的东西,叫作“通肩”,也有裸露右肩披挂在左肩的“偏袒右肩”两种。这两种的区别在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要是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就要披通肩法。

笔间波澜

袈裟即法衣,是和尚们穿的,这是一种身份标志。就像道袍,身着黄色长袍,飘飘洒洒而来,那我们基本上就可以认定,这是道门中人。袈裟也一样,红底黄边田字格,那定是和尚无疑。当然僧有高和低,袈裟也相应不一样。但是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许是鸟人。穿袈裟的也不一定就是和尚,也许是冒充的。不穿袈裟的,也不一定就不是和尚,也许恰恰是个真和尚。人世间的事,真真假假,如果不长一双慧眼,是不好分辨虚实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留心看见的未必就是真的。佛与魔,外表上是看不出区别来的,只能靠心灵和智慧才能分得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