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禹治水靠的是疏导,不是堵截

大禹治水靠的是疏导,不是堵截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他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和兵法家。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前去解救韩国。于是,孙膑下令全军逐日减灶,以此来制造齐军溃败逃跑的假象,引诱庞涓只率少数精锐部队前来追击。这是领导者洞察事物的重要基本功。因此,是否善于见微知著防患未然,是领导者才华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因:循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比喻做事情要顺着好的发展趋势进行引导和推动。

【成语掌故】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他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家和兵法家。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得鬼谷子的真传,因此招致魏国将军庞涓嫉妒,也因此成为“刑残之人”。幸而,他的才能并没有因此被埋没,而是令他在后来的桂陵和马陵之战中扬名天下。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前去解救韩国。行军中,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逼迫庞涓从韩国撤兵。当庞涓匆忙地往回赶的时候,齐军已经进入了魏国境内。孙膑对田忌说:“魏国的军队一向以凶悍勇猛著称,我们的军队在他们的眼中根本不值得一提。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可以因其势而利导之,也就是说,可以顺着对方思想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引诱他们中计。”

于是,孙膑下令全军逐日减灶,以此来制造齐军溃败逃跑的假象,引诱庞涓只率少数精锐部队前来追击。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庞涓以为齐军胆小,已经逃亡过半,便产生了轻敌的思想,只带着他的精锐骑兵,加速追赶。

孙膑料定庞涓会经过马陵,便先在那里埋伏,并在路旁的大树上刻下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字,命令埋伏的士兵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这天夜里,庞涓赶到马陵,见树上似乎有字,便命人点起火把察看。齐军见到火光,万箭齐发,魏军死伤无数,庞涓也身受重伤,见已无路可逃,只得拔剑自杀。

词解人生

真正的智者,总是能在事情发生之前,便清楚地预料到对手的每一步动作,如同弈者一般,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对手将在何处落子。有了这样的“预知”,便能在对手有所行动之前,预先想好相应的对策与措施,甚至还可以在对手到来之前,预先挖一个“坑”让他跳。而要做到这样的“预知”,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需要一双从细微之处便能看到事物本质的慧眼。

从细微处就能看出显著特点,目睹了开始便能预测到结果。这是领导者洞察事物的重要基本功。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要能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明代传世智书《经世奇谋》中说:事情虽然还未显露出来,但它的细微迹象已露出,愚昧无知的人对它熟视无睹。明代另一传世智书《智囊》也说:圣人没有必死之地,贤人没有必败的结局。圣贤之人,当彼处昏暗时能在此处躲避,当机遇到来时能自觉加以运用。由先贤先哲的这两段遗训可知,领导者是否具备见微知著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吉凶祸福,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领导工作的成败得失。因此,是否善于见微知著防患未然,是领导者才华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