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修身贵在独知上下功夫

修身贵在独知上下功夫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修身贵在独知上下功夫正之问:“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功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功夫。此说如何?”王阳明继续解释道。王阳明对于戒惧与慎独的解答,充分说明他对内心品质的重视。因此,王阳明说: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是如何想的,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在独知的地方下功夫,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

修身贵在独知上下功夫

正之问:“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功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功夫。此说如何?”

先生曰:“只是一个功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古人许多诚身的功夫,精神命脉,全体只在此处。真是莫见莫显,无时无处,无终无始。只是此个功夫。今若又分戒惧为己所不知,即功夫便支离,亦有间断。既戒惧,即是知。己若不知,是谁戒惧?如此见解,便要流入断灭禅定。”

正之问:“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则独知之地,更无无念时邪?”

曰:“戒惧亦是念。戒惧之念,无时可息。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聩,便已流入恶念。自朝至暮,自少至老,若要无念,即是己不知。此除是昏睡,除是槁木死灰。”

——《传习录》

文中正之,即黄弘纲,字正之,号洛村,粤都(今江西于都)人,曾任刑部主事,受业于王阳明。那天,黄弘纲问老师王阳明:“‘戒惧是一个人在不知时的功夫,慎独是一个人独知时的功夫’这种认识正确吗?”

对于黄弘纲提出的这一问题,王阳明回答说:“戒惧也好,慎独也罢,它们只是一个功夫。无事时因为独知,有事时也是因为独知。人如果不懂得在此独知处用功夫,仅在人所共知处用功夫,就是虚伪,就是‘见君子而后厌然’。这个独知处正是诚实的萌芽。此处不管善念恶念,毫无虚假,一对百对,一错百错。这也是王道与霸道、义与利、真诚与虚伪、善与恶的最关键的区别。能够在这里立定,就是正本清源,就是立诚。古人许多诚身的功夫,精神命脉全部在此,不隐不现,无时无处,无始无终,仅为这个功夫。倘若又把戒俱当成自己不知时的功夫,功夫就会支离,并有间断。既然戒俱为知,如果自己不知,又是谁在戒惧呢?如上解释,便会与佛教的断灭禅定相混淆。”

听完老师的解释,黄弘纲继续问道:“无论一个人存在善念,还是存在恶念,若是都没有虚假的话,一个人独处时就没有无念的时候了吗?”

“戒惧也是念。戒惧之念什么时候都不可没有。一个人若是没有了戒惧之念,不是昏聩糊涂,便是流于恶念。从早到晚,从小到老,一旦无念,便失去了知觉。这种情形若不是昏睡,便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了。”王阳明继续解释道。

王阳明对于戒惧与慎独的解答,充分说明他对内心品质的重视。在他看来,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应当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内心品质,然后才是不断地积累心之外的生活经验。也就是说,一个人生活得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最关键的因素是源自内心的感受与评判。但是,一个人的内心品质的好与坏,并不是由外界生活经验积累得多少决定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独知的地方做得圆满,自然而然地便会在人所共知的地方做得圆满,能够表里如一,达到至善的境界。

一个思想端正、行为正确的人,往往能在自己独知的地方去人欲、存天理,从而做到戒惧慎独。事实正如王阳明所说,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欲望与想法,别人给你贴上的或好或坏的标签并不一定正确。因为伪装是人的本性,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是其内心想法的真实反映。因此,王阳明说: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是如何想的,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自己知道”就是独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在独知的地方下功夫,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