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五节漆园之哀怨在万世

第五节漆园之哀怨在万世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人胡文英在把庄子与屈原比较时曾认为,庄子的哀怨胜于屈原的哀怨。在屈原看来,只有他自己把握了历史的真谛,自居为天命的化身,结果他反而不能为自己的不幸和蒙受苦难找出意义和理由。屈原的一生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悲剧。庄子的人生感悟不似屈原那样壮烈,更接近于幽默滑稽的文化喜剧。

清人胡文英在把庄子与屈原比较时曾认为,庄子的哀怨胜于屈原的哀怨。他说:“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庄子独见?庄子总论》)胡氏可谓知庄子者,他的评论是相当深刻的。庄子起码看到了历史形态中的国家和王道理想中可能具有的恶,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必然出现的文明价值分裂,看到了历史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骗局。所以,他宁愿对历史、对王道采取嘲弄的态度,否定国家、君王以至道德口实(仁义)是人类行为的真实价值根据。相反,屈原、伍子胥以及文天祥《正气歌》中所列举的诸多人物却一再自愿充当历史上的悲剧英雄的角色。在屈原看来,只有他自己把握了历史的真谛,自居为天命的化身,结果他反而不能为自己的不幸和蒙受苦难找出意义和理由。他只好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自沉于汨罗江中。他还不懂得什么叫荒谬,甚至不懂得国家、王道的有限性,所以,尽管他具有“唯我独醒”的政治头脑,也不能为民众的苦难找出真正的理由与出路。

屈原的一生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悲剧。庄子的人生感悟不似屈原那样壮烈,更接近于幽默滑稽的文化喜剧。这位诗人哲学家虽然已作古于两千年前,于两千年后我们重读其寓庄于谐“汪洋自恣以适己”的话,虽感荒唐,却不失深刻,因为当人类一旦聪明到懂得嘲笑自身的渺小、愚蠢和矛盾,便可能出现幽默与“荒唐”。

魏晋以降,中国人便进入了这样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