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命鬼神观

天命鬼神观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殷周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命论。殷周的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塑造了人格神的天,宣扬政权神授,以此作为他们统治的精神支柱。在天命鬼神问题上,孔子的观点明显具有两重性。他认为自己也是受命于天的。现在天把保存和传播文化的使命给了他,匡人能把他怎么样!孔子相信天命,但并不否认个人主观努力的作用。

殷周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命论。殷周的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塑造了人格神的天,宣扬政权神授,以此作为他们统治的精神支柱。他们把“天”人格化、神圣化,把它打扮成一个能操纵人间万物命运的活灵活现的主宰,自己则扮演着受命于天,顺从天命而行事的角色,是天在人间的代理人。

在天命鬼神问题上,孔子的观点明显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接受了殷周以来的天命论思想,相信天命的存在,认为它决定着自然、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死。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他有时还自诩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天把美德给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他认为自己也是受命于天的。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孔子路过匡这个地方,匡人将孔子误认为阳虎,拘禁了他五天。面对弟子们的忧惧,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在孔子看来,天把文化给了周文王和他,他要是死了,天下从此就不会有文化了。现在天把保存和传播文化的使命给了他,匡人能把他怎么样!他又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这就是说,天虽然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却操纵着自然界四时的变化和万物的生灭。他有时发誓:“吾谁欺,欺天乎?”(《子罕》)有时又慨叹说:“天丧予!天丧予!”(《先进》)。这一切都说明,孔子虽然没有把天描绘成能直接发号施令的最高主宰,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丢掉了,但却保留着天具有最高意志能主宰一切的权威。孔子还承认命运之天决定社会的治乱和人的生死、贵贱。孔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这就是说,他的使命和政治主张能否实现,完全是由命运决定的。孔子的学生子夏也谈到孔子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在孔子那里,贫富、贵贱,由天决定,死生、祸福,由命决定。

孔子相信天命,但并不否认个人主观努力的作用。在这里,他并没有对天命的权威加以限制的意图,也没有将天命和人力划出不同势力范围的思想,而是认为人的主观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颜渊》)一件事情最终能不能做成,可能你自己不能决定。但做不做、怎么做,这要靠你自己去努力。从这一点说,他也对人力的作用予以一定的地位。他一生发奋努力,不论是周游列国,为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奔波,还是为教育学生,整理古代文献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都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而不是坐等命运的安排,一切听天由命。

在鬼神的问题上,孔子也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不明确否定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主张不过分依赖鬼神。子路问孔子有关鬼神的事,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孔子关心的不是鬼神和对死后的猜测,而是现实的人生,人应该努力做好现在的事情。楚昭王有一次生病了,有人认为是得罪了河神,主张去祭祀河神,但是楚昭王没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赞扬楚昭王“智矣”。这些记载,都说明在鬼神问题上,孔子采取了一种明智的态度。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雍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