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表象到概念

从表象到概念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现象学》首先是为了解决概念来源问题而作的,它的主题就是由表象而达概念的过程。对现象学而言,意识或精神没有得到积极的后果。黑格尔之所以特别强调“直接的实际存在”,强调概念前的表象,就是为了反对当时德国哲学界空洞肤浅的形式主义,以阐明科学概念的真正来源。不同于康德形式主义的三一图式,黑格尔强调内容与形式、表象与概念的统一。

《精神现象学》首先是为了解决概念来源问题而作的,它的主题就是由表象而达概念的过程。《精神现象学》的中心概念是“意识的经验”。黑格尔称现象学为“意识的经验的科学”。黑格尔在其序言中说:“这部《精神现象学》所描述的就是一般的科学或知识的这个形成过程。最初的知识或直接的精神,是没有精神的东西,是感性知识,为了成为真的知识,或者说,为了产生科学的因素,产生科学的纯粹概念,最初的知识必须经历一段艰苦而漫长的道路。”[1]他在《逻辑学》里也说道:“在《精神现象学》中……这条道路经历了意识与客体的关系的一切形式,而以科学的概念为其结果。”[2]当概念产生时,“《精神现象学》就终结了”。[3]因此,《精神现象学》所要探讨的对象是意识的诸多经验形态,是意识经历的表象世界。当这个世界转化为概念世界时,现象学也就终结了。概念是现象学的终点,又是逻辑学的起点。

现象学所展示的是意识的经验的领域。在现象学中,意识的经验不是从心理学而是从认识论展开的,但它不是概念的辩证法,而是概念的前史的辩证法。黑格尔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意识的经验的各阶段,意识的经验的各阶段在自我展示中陷入无法摆脱的深渊。对现象学而言,意识或精神没有得到积极的后果。即使到了现象学最后一章,“绝对知识”,黑格尔也没有给予现象学以全盘肯定。因为绝对知识在现象学中只是以表象的形式显现的,而黑格尔认为,真正的思辨哲学只有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黑格尔在序言中说,精神现象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一部分,是因为精神的实际存在作为最初的东西不是别的,仅仅是直接性或开端,而开端还不是向开端的返回。因此直接的实际存在这个因素就是科学的这一部分所据以有区别于其他部分的规定性”[4]

黑格尔之所以特别强调“直接的实际存在”,强调概念前的表象,就是为了反对当时德国哲学界空洞肤浅的形式主义,以阐明科学概念的真正来源。不同于康德形式主义的三一图式,黑格尔强调内容与形式、表象与概念的统一。他认为,根本不需要给具体内容补加上一个形式主义的东西;具体内容本身就是向形式主义的过渡,不过这里的形式主义已非那种外在的形式主义,因为形式就是具体事物所固有的形成过程。黑格尔说:“康德的三一体,在康德那里还只是由本能刚才重新发现出来的,还是死的,还是无概念的。”[5]又说,对康德三一体公式的“这种外在的空洞的应用,则被称之为构造,——不过这种形式主义的情况是和任何一种形式主义一样的”。黑格尔称这种建构活动所依据的工具是无生命的图式,是一种真正的幻象,它仅仅给予感性事物以概念的假象。在黑格尔看来,虽然康德把空洞的形式主义图式看做先天构架,外化运用到外在世界,产生所谓的“人为自然立法”事件,但是康德无法解决这个图式的来源问题。

费希特遵循康德的三一体,自我——非我——自我和非我的统一(绝对自我),撇开了自我的历史及其现实性的三段论演绎,同样是形式主义的。黑格尔把这种三一体讥之为“一具遍贴着小标签的骨架”或“一家摆着大批贴有标签的密封罐子的香料店”;谢林则主张直接同“绝对”,同“上帝”打交道,而不闻问“绝对”、“上帝”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在当时德国哲学界,黑格尔试图把人类的历史和现实性同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性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且以对人类的历史和现实性的考察作为对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性考察的基础。黑格尔的这种尝试第一次全面地体现在《精神现象学》中。

《精神现象学》是一把通向概念的梯子。《逻辑学》和《哲学全书》是作为《精神现象学》的概念化而得到的。所以,表象世界是概念世界的前提。《精神现象学》是《逻辑学》和《哲学全书》的前提。黑格尔之所以写一本大部头的现象学著作,就是为了强调表象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