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荀子“礼”的本质

荀子“礼”的本质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荀子“礼”的本质由此,荀子提出“礼”作为人之所以为人之依据: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人在社会关系中,依照圣人体悟人情所制定的“礼义”,获得各自“本分”地位;人各依其“本分”处理与“他者”之关系。尚须强调者,荀子所倚重的“礼”,与孔子相同,实际上出于人自然生发的真实情感。论者多不喻此,将荀子之“礼”外在硬化为对立于人的教条。

2.荀子“礼”的本质

由此,荀子提出“礼”作为人之所以为人之依据: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圣人。(《荀子·非相篇》)

又曰: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篇》)

人之揖别禽兽,而成立为人,正在于有“礼”。以今日说法,即在其人文社会性。人在社会关系中,依照圣人体悟人情所制定的“礼义”,获得各自“本分”地位;人各依其“本分”处理与“他者”之关系。心(欲)、物“相持而长”,即意味着人在此人世获得了安身立命之处。所以“礼”表面上起于“制恶”,实则是规定了人在此世界之地位。它由此并非外在强制性纪律法令之教条,而是内在于人之(人文)生命生活之中。所以似乎可以说,荀子“礼”论,正在阐明孔子所发现的人文社会对人而言之内在性——而荀子亦正是在这一点上被纳入儒家“正统”,而不是旁枝别出者。

尚须强调者,荀子所倚重的“礼”,与孔子相同,实际上出于人自然生发的真实情感。如其论三年之丧云: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太也。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之丧,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齐衰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礼以是断之者,岂不以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荀子·礼论篇》)

此正是儒家丧礼节哀顺变之义。论者多不喻此,将荀子之“礼”外在硬化为对立于人的教条。img20此正如上节所谓,“先圣王”之制礼作乐并非出自个人主观愿望,而是出于体察人情之自然,因而此处实即表明了人与礼之关系的二个方面:第一,“礼”乃出于人情之自然——其实质是阐明人心对历史之创造——此乃孟子“性善论”之核心本质;第二,“礼”又是人成立之依据——其实质是在阐明历史对人之创造。所谓“先圣王”,本文以为不必定指上古圣贤,而应理解之为“历史”或曰“人民群众”,或曰“文化传统”,因为“礼”不就是人心之体现么。本文以为李泽厚先生所谓“民族心理结构”几近之,但应加上“活动,创生”义,而非静止、一成不变的“心理积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