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该吃的苦是躲不掉的

该吃的苦是躲不掉的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苦是每一个人不能回避的必然经历,该吃的苦是躲不掉的,人生一定有一份苦在等着你,现在不吃苦,将来必吃苦。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必须明白吃苦是超过其他任何事情的头等大事。这种生活对小智来说是常态。小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懒散,啥事到了他那儿,该急的也不急了,该干的事往往成了可干可不干的了。

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种生物,都想让自己的明天比今天更美好。人,更是如此。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希望享福的。但受苦和享福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还是毫无关联呢?

关于这个问题,老祖先早就给出了答案。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苦尽甘来”等,这些著名论断,千百年来颠扑不破,成为很多人的坚定信仰。

这些结论主要表达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明确了苦和甜所具有的因果关系。它明确地告诉人们,幸福都是靠辛苦换来的,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首先,只有付出辛苦才能创造财富。其次,社会财富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和欲望是无限的。唯有以付出和辛劳作为财富分配的根本杠杆,才是彰显效率和体现公平的最完美的机制,才能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不断发展。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劳动者不得食,是人类社会智慧的总结和长期存在的分配原则。没有付出,就没有所得。不吃大苦不受大累,就不会有大福大贵。被当下社会热议的“富二代”现象也仍然是这种分配原则下的衍生物。他们所拥有的财富,虽然不是他们自己吃苦换来的,但也绝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追根寻源这笔财富的原始发源地,绝对与苦是隔不开干系的。第二层意思是指,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而非选修课。苦是每一个人不能回避的必然经历,该吃的苦是躲不掉的,人生一定有一份苦在等着你,现在不吃苦,将来必吃苦。年轻时不吃苦,老了必吃苦。身体上不吃苦,精神上必吃苦。吃了苦才有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权利。当今社会,参与财富分配的形式和元素种类繁多,比如股份和知识等。表面上看它们都显得光鲜亮丽,但如果查查它们的成分和血统,一定是“苦出生”,都曾经有过“头悬梁,锥刺股”般的苦难经历。

吃苦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吃苦的时候,具有自觉性,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作为强大的内心动力,从而不惧怕吃苦,所以虽然身体很苦,但心中不苦。比如,主动自觉地钻研业务技术,虽然起五更睡半夜,废寝忘食,但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乐观向往,有着对吃苦受难高度认同的积极心态。那种哗啦啦从心底涌上来的朝气,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让人有了内心的安定和充实。而且主动吃苦的人由于能够正确地面对苦难和挫折,锻造了健全的人格,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这种沁润着精神滋养的人生,这种成长的富足感,使甜蜜来得更有滋味。选择主动吃苦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干什么,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在生活和工作的关键时刻不迷茫,顶得住。主动吃苦的人,拥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资本和资格,才有向世界讨个说法的话语权,也才更有力量守护家人。被动吃苦,是不愿意吃苦,害怕吃苦。但苦难却找上门来,想躲也躲不掉,身体苦,心更苦,往往要承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苦难。在磨难面前,怨天尤人,萎靡不振,甚至会连累家人都郁郁寡欢,忧心如焚。

吃苦也有先后之分。从人的生理过程来说,年轻的时候,一切都处在上升阶段,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大,身体的承受能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所以应该选择在年轻的时候吃苦,吃可以预见到的苦。别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年轻的时候如果没做一个好的选择,不吃苦或者干脆不愿吃苦,可能终身与苦相伴。年轻的时候怕累,年纪大的时候可能真要受累,这基本是规律。

人生的轨迹基本相同,都会从起点走到终点。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必须明白吃苦是超过其他任何事情的头等大事。输在起跑线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输再输,等人老气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再跑的本钱,那就真是满盘皆输了。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因为吃不了苦而造成的贫穷和落后,是不会得到社会同情的。

生活是公平的。每个人都面对着相同的世界,相同的社会。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世不复杂。生活的苦难谁也无法替代,人生的艰难谁也要去面对。究竟是选择在当下吃苦,多吃点苦,还是信马由缰地往前走,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有人对聪明和智慧做了这样的界定: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是聪明,而决定干什么或不干什么是智慧。

讨论思考案例

老智是一个个体特征十分鲜明的人。确实,老智长得,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叫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长得很排场。他的脑子反应也特别快,能说会道。老智这个人本身呢,人品也好,朋友很多,认识他的人都挺愿意和他交往。

老智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在一家企业工作。和他一批分配到单位的有他的同学,还有其他大学的毕业生。都是年轻人,很快大家就混熟了。那时单位条件很一般,离城市和家都比较远,那个年代交通也不便,下班回不了家,连星期天休息也回不了家,只能住在单位。不过这些对年轻人来说无所谓。他们下班以后有的是可玩的,喝酒、打麻将、打扑克。老智,当然,那时还是小智,特别爱玩,啥都会,啥都玩得好,就是玩起了没够。每天一下班,吃完饭,小智的牌友们就自动集中了。四个人一桌麻将,基本上是饭碗一撂,就上了麻将桌。他们玩起来没够,玩到凌晨三四点是常事。有的时候,谁要输得太多,就拉住不让散,能玩到天亮,玩到该上班的时候。有的时候,如果凑不够四个人,或者玩的过程中有人有事走了,三缺一,咋办?没事,麻将打不成,打扑克。哪怕就是剩下两个人,也没关系,照样玩,也能玩到凌晨甚至天亮。这种生活对小智来说是常态。因为每天都睡眠不足,再加上小智性格本身就大大咧咧的,对啥事也是持“差不多”这种观点,所以,工作做得真是一般般得很。他每天上班的时候,谁都能看得出来他不在工作状态,睡眼惺忪,萎靡不振,哈欠连天。很多时候,上班期间找不到他,一般最后总能在某个能睡觉的地方找到他。小智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懒散,啥事到了他那儿,该急的也不急了,该干的事往往成了可干可不干的了。比如,领导安排他限期必须完成某事,他答应得很好,很痛快。其实,很多时候,他根本就不去做,即便是做,也做得实在不像回事。等到时间了,领导问的时候,他能说一大堆的理由。还有的时候,他巧言善辩,甚至能把领导安排的事“推翻”或者“否定”,认为那个事压根就没必要做,气得领导“一嘴灰”,但还说不过他。有的时候,领导安排工作,他推三阻四的,说“没必要”“不顶用”“白忙活”啥的,领导没办法,只好安排别人去做。他的散漫也是出了名的,从来不守时。比如,有时候出差,要走很远的路,所以得早点出发。车到门口去拉他,喇叭都快按烂了,迟迟也不见他出来。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上车,问:“你们吃早点了没有?”其他人说:“吃了呀。知道今天出差,走得早,昨天就自己准备了馒头、榨菜啥的,都是吃了出来的。”他也会说话,说:“我请你们再吃点好的,走走。”弄得别人也不好再说啥。一个早点吃的,别人就算是白白早起了。就这样,一晃小十年就过去了,因为他们那个年代大学生还是很“稀罕”的,再加上国家的口号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所以他们这些有文化的人很受重视,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大都慢慢“起来了”,有当总经理的、副总经理的,还有当总监的啥的,反正都“混”得不错。唯有他还只是生产科的副科长。为这,他走着站着发牢骚,嫌单位不重用他。再往后,他的同学官越做越大,和他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老婆也对他颇有怨言,夫妻俩经常吵吵闹闹的,搞得他更加心烦。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回趟家,老婆就在他耳边絮叨,这个同学又升官了,那个同学年薪几十万了,听得他火气直往脑门上蹿,但是他又不能向老婆发火。所以这种时候,他就找个借口出去躲清静,其实多半还是打麻将。他的同学也恨他这些赖毛病,凑到一块的时候,也没少数落他,但是念在老同学的情分上,还都是千方百计地帮他。一次,公司有一个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新项目,正好符合他的专业。他的同学几经周折,费尽口舌,推荐他做项目经理。公司领导其实并不看好他,但是苦于再没有这个专业的人可用,所以很勉强地同意了。小智很高兴,在领导和同学面前都信誓旦旦的,表示一定要做出个样子。应该说,他相当聪明,脑子够用,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刚去的时候,他心中暗暗发誓要改掉自己的陋习,干出个样子,让同学、老婆、亲戚、朋友们看看,他不是不行,而是没有机会。前半年,他也确实挺自律的,一场麻将、扑克都没有玩过,起早贪黑的,挺像个样子。他主持新项目,领导真的不放心,所以往新项目跑得挺勤的,一来二去,看他确实改变挺大,前期工作也推进得不错,领导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后来,工作渐渐摆布顺当了,他也没有那么紧张了,有的时候出去和协作方谈事情,免不了请人家吃饭,对方提出吃完饭“搓”两圈,开始他找点借口推掉了,让其他人陪客户。但有的时候客户不依,非得让他玩,慢慢地他半推半就地又玩上了。这一玩他就收拾不住了,再加上工程资金总是不太给力,弄得他挺心烦的,有麻将吸引着他,又有牌友天天撺掇上,他又迷上玩了。工程上一般的事他都交代给副职去办,重要的事他几天处理一次,处理的时候也是对付过去了事。这样大约过了半年,工程部的人对他越来越不满意,慢慢公司领导也知道了,专门和他谈了一次,但是他嘴上答应得挺好,实际上仍然是老样子,工程进度落下一大截。公司领导怕再这么下去要误大事,就免去了他的项目部负责人的职务。为此,帮他的同学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发誓再不帮他。家里“后院”也“起火”了。本来他老婆看到这次公司重用他,他也痛改前非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把家里的事都自己揽下来,有一些重活,女人干不了的活,都是把自己的兄弟叫过来帮忙,从来不让他为家事分心。不承想还不到一年,他就又“丢下人了”。老婆气得要和他闹离婚。他自己也后悔不已,整天唉声叹气的,借酒浇愁。他知道,经过这一次,领导很难再相信他,同学也不愿意再鼎力帮他了,这辈子要想混出个名堂,在现在的单位,恐怕是没戏了。再换个单位,都快“五张”了,出去谁要呀!再说,这把岁数了,再出去到新单位当“小字辈”,这张老脸往哪搁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