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介子推·寒食节·火焚绵山

介子推·寒食节·火焚绵山

时间:2022-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介子推·寒食节·火焚绵山绵山,在山西介休县境内,它峰峦叠嶂,草树萋萋,流水潺潺,景色十分迷人,又因“火焚绵山”的故事发生在这里,自古以来有名山之称。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而出。晋文公火焚绵山之日,正值“清明”佳节。绵山方圆有四十余里,晋文公“火焚绵山”的地方,位于绵山西南部一个叫“绵上”的丘陵地带。
介子推·寒食节·火焚绵山_山谷奇趣

介子推·寒食节·火焚绵山

绵山,在山西介休县境内,它峰峦叠嶂,草树萋萋,流水潺潺,景色十分迷人,又因“火焚绵山”的故事发生在这里,自古以来有名山之称。

“火焚绵山”的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据《左传》、《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一个人名叫介子推,老家在今山西夏县裴介村。介子推为人正直,狷介无比,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的公子重耳被赶出国,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追随重耳十九年。一次,晋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但是,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国内继承王位,当上晋文公,大加赏赐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时,竟忘掉了介子推。介子推的邻居解张劝他找晋文公说说自己的功劳,介子推坚决不肯,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山西介休县的绵山之中,弃官为民,草衣木食,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察觉,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而出。没想到介子推很有骨气,宁死不肯出山,结果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大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火焚绵山之日,正值“清明”佳节。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月,以后逐渐减至三日、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

绵山后来就被晋文公下令改名介山、介美山。介休原名定阳,也因介子推之事而改名。绵山方圆有四十余里,晋文公“火焚绵山”的地方,位于绵山西南部一个叫“绵上”的丘陵地带。当年,这一带古柏参天,耸翠云霄,是一片相当可观的大森林。林中有两株柏树拥抱着,一株苍老多枯枝,一株翠嫩郁葱葱,被人称为“母子柏”,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在这个地方相抱而死的。因此,这里旧日曾建“介庙”一座,也是晋文公下令修的,至今“介庙”遗迹仍可寻见。

传说晋文公火焚绵山之后,立即派人搜山,但始终没有找到介子推的尸骸,只好将“母子柏”处的一截焦树桩带回。为了永远怀念,敬服介子推,事后,晋文公便命人用焦木制成一双拖鞋,每当工余之暇,便穿上这拖鞋,在大殿里来回低头踱步,边走边慢慢地轻声念叨着:“足下……足下……”据说后世之人在书信往来中所写的“某某仁兄足下”,就是从这个传说里引来的。这里的“足下”二字,显然含有亲近、崇敬、怀念的意思。

绵山山中有十大名景可供游人观赏,在“观音堂”、“回銮寺”、“峰房泉”、“兔鹿桥”、“回头看柏龙”、“铁索岭”、“白云洞”等景致中,“抱佛岩”为十景之最。说其最,主要是因为这抱佛岩,鬼斧神工,雍容大气,自然态势十分奇特:很大的一座山,像被狂风吹弯了腰似的,自然形成了一个如弯弓似半月的“)”形,看上去像个人工开凿的敞口大洞。这“敞口洞”宽三十多丈,深二十多丈,里面终年不见阳光,夏日奇凉,“洞”顶布满松柏,“洞”下泉水叮咚,是个良好的避暑胜地。

“抱佛岩”原名五龙山。相传古时候,山上住着一个五龙娘娘,生有五个龙子。唐朝初年,榆次县源涡村有个姓田的秀才,出家数年修炼成了“活佛”,之后便搬到五龙山居住。在山上,田秀才和五龙娘娘成天下棋赌钱,五龙娘娘棋艺不高,几乎每盘皆输,日久天长,她只好把五龙山卖与田“活佛”,以还赌债。五个龙子知道此事后,十分恼怒,商量着要把五龙山推倒,压死田“活佛”,挖去眼中钉。谁知田“活佛”法力无边。用双手竟把山撑住了,五龙兄弟用多大劲也推山不倒。从此,挺拔的五龙山便成了弯腰状的“抱佛岩”。早年间,山上有个“五青瞅丹”的庙宇,里面有五尊泥塑神像,个个都怒气冲冲,立眉瞪眼。据说这五神就是五龙兄弟,他们的形象是表示对五龙娘娘出卖五龙山的不满。

听了这“五龙推山”的故事,你一定钦佩五龙兄弟的正直无私和力大无比。其实,真正移山倒海的英雄,应当是绵山人民!

(张崇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