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善的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

完善的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

时间:2023-08-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危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出色的危机管理艺术,让李嘉诚在多次危机中不但不倒,反而身价上涨。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的财富反而在1999年大幅增长,并首次坐上“香港第一富豪”的交椅。面对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李嘉诚又一次遵循了“现金为王”的投资理念。控制负债,也是李嘉诚的公司在这一次危机中能够规避风险、继续稳定经营的关键。

面对危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古人说:“安静则治,暴疾则乱。”如果心里先慌了,那么行动必然会乱;只有冷静沉着,才有可能思考出对策,转危为安。

地处北京王府井的东方广场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商业建筑群之一,占地10万平方米。但在这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却遇到过许多出人意料的麻烦。项目几番起落,差点儿胎死腹中。

李嘉诚起初计划把东方广场建设成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楼高80多米的连体建筑,但这个提案却遭到了很多质疑。面临此境,不太善于谈判的合作伙伴郭鹤年知难而退,留下李嘉诚孤身应对。经过反复商谈,该项目在1993年间全部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为了符合北京市的规划要求,东方广场不得已修改了设计方案,将整个建筑的高度降低了30%,分建成11座不相连的建筑物。

东方广场建成后,建筑高度为70多米,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这比当初的规划降了许多。但是能达成这一妥协性的协议,已是很不容易。此外,在建设期间,东方广场还经历了一系列风浪,工程过程起伏变幻,事内事外的猜测、国内国际的言论绵延不绝。

李嘉诚冷静应对,并未被这种种困难所吓倒。他顶住了方方面面的压力,经过不断地谈判,最终平稳渡过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危机。依靠李嘉诚出色的危机管理艺术,东方广场“劫”后余生,最终落成,成为新北京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出色的危机管理艺术,让李嘉诚在多次危机中不但不倒,反而身价上涨。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的财富反而在1999年大幅增长,并首次坐上“香港第一富豪”的交椅。在2007年3月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诚以230亿美元的财富位列香港地区第一,比第二名李兆基的170亿美元多出50亿美元;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2008年3月,李嘉诚的财富达到265亿美元,比李兆基190亿美元的财富增速更快;而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后,“和黄系”的股价跌幅远小于李兆基的“恒基系”,双方的财富差距又进一步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李嘉诚完善的危机管理艺术。郎咸平曾经评价李嘉诚有三大管理危机的法宝,分别是:大量的现金、低负债比例和行业间的互补。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来临后,香港经济也走入一个严峻的寒冬,大部分投资者的腰包都缩水过半,就连李嘉诚控股的公司股票的市值也大幅缩水上千亿港元。但即便如此,李嘉诚依然表示,他对旗下公司的业务充满信心。

李嘉诚是何来的信心呢?他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首先,李嘉诚立刻停止了和记黄埔的所有投资,而且负债比例极低,只有20%。更重要的是,他手中积累了大量的现金。据估算,他手中大概有220亿美元的流动资本,这220亿美元当中,有70%左右是以现金形式所保有的,另外30%是以国债方式保有的,所以非常具有流动性。

李嘉诚对现金流高度在意,也富有盛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但如果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面对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李嘉诚又一次遵循了“现金为王”的投资理念。

李嘉诚说,现金流和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他一贯最注重的环节。控制负债,也是李嘉诚的公司在这一次危机中能够规避风险、继续稳定经营的关键。国内的很多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为100%~300%,而和黄的负债率仅仅为15%。

面对可能到来的风险,我们要意识到,慌张是没有用的,首先就要做到像李嘉诚一样,在平时就倡导企业要在“稳健中不忘进取,进取中不忘稳健”。企业的发展不宜过于急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的发展“过犹不及”,企业才既不会停滞不前,也不会去冒不应该冒的风险。

其次,企业家们应该有足够的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意识,同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危机管理模式。只有这样,在遇到突然而来的危机或政治、经济等的冲击时,企业才能做出应变,从而自保。

郎咸平曾经对此评价说:“一个企业家是否成功,不是说你是不是首富,不是说你赚了多少钱,而是说你是一个最好的风险管理者。只有进行最好的风险管理,才能够让你永续长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