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感受心灵的语言

感受心灵的语言

时间:2022-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是人类相通的心灵语言,不管天南地北,海角天涯,音乐都能陶冶着人的情操,丰富着人的内涵。音乐是一种“世界语”,它的“非语义性”使它不受时间、地域、国家和民族的限制,因为它是“心灵的语言”。对于这些音乐,我们都要根据自己对莎士比亚原作的认识与了解,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分析作曲家们是如何用音乐手段再现或发展原作的主题,等等。

音乐是人类相通的心灵语言,不管天南地北,海角天涯,音乐都能陶冶着人的情操,丰富着人的内涵。感悟音乐吧,它会提升你的艺术品味。

你是否常听音乐?你从音乐中可曾体会出什么?是否会觉得,它有时像天籁,有时像深谷里的泉水,有时又像海涛澎湃,是那样的使人陶醉和忘我!若说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无我”,那么,音乐的终极该是“忘我”!

也许有人把音乐看做是一门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艺术。也许有人会说:“我喜欢音乐,但对音乐一窍不通。”“我缺乏音乐细胞,理解不了音乐。”“听听歌曲还可以,欣赏不了乐曲”,等等。这些人认为,只有具备欣赏音乐才能的人才能理解音乐。关于才能,我们常听有人说:某人看了一场演出,回家后就能在钢琴上弹出所有的曲调;某人在听完一首乐曲后能马上毫无错误地模仿出来。还有人以是否具有绝对音高的听觉能力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志。其实这些与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关系不大。当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对不同旋律的辨认能力是应该具备的,而这种能力也是一般人都能够具备的,所以你如果对自己的音乐反应能力抱有自卑感的话,最好把它丢掉。

人人都生有能接受外界音响的耳朵,也都生有能把音响传到大脑去的听觉神经,更有一个对音响能感知、能思考、能识辨、能记忆、能联想、能想像、能推理的大脑。有了这些条件,应该说人人都能听音乐,并能从音乐中得到感受,获得精神上的营养,使自己生活得更愉快,精神上更丰富多彩。例如:当你听到一首乐曲时,你会说出爱听或不爱听;你也能辨别出那是一首抒情曲、舞曲或是进行曲;你也能从风格上说出它是悲哀的还是欢快的;你还能从题材上区别出儿童乐曲和成年人的乐曲。这说明你已具备了初步的欣赏能力。在生活中,当你看一场电影,听了一支歌曲,看了一场舞蹈,听了一次戏曲或欣赏一首配乐诗朗诵后,你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增添生活情趣,这实际上就欣赏了音乐,理解了音乐,因为所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必须在音乐形象衬托下才能体现其感人的完美性。这些无意识获得的音乐享受,进一步说明你已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以上这些被绝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事实说明,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的获得可以是人们长时间无意识地欣赏音乐的结果。当然,这些无意识的欣赏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对乐曲欣赏的需要。要想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就必须进一步了解音乐。

音乐是一种“世界语”,它的“非语义性”使它不受时间、地域、国家和民族的限制,因为它是“心灵的语言”。惟其如此,欣赏音乐首先要具备的是感受能力。感受能力包括节奏感、旋律感以及对音乐作品整体的感觉。而节奏感和旋律感是整体感觉的基础。节奏是音乐情绪的基调,决定着音乐形象的感情和色彩;而旋律是节奏在音响上的扩大和延伸,它的起伏变化已能构成音乐形象的轮廓和细部。通俗地说,音乐作品的整体就是无数旋律的总和。所谓感受能力就是对节奏和旋律产生共鸣的能力,受音乐作品感染的能力。我们常说,被音乐陶醉了,就是指和音乐取得了完全的共鸣:它的欢乐变成了你的欢乐,它的悲哀引起了你的悲哀。

《高山流水》今天仍使我们心神荡漾,《英雄交响乐》今天仍使我们意气振奋,就是这个道理。因而从客观上讲,能使我们产生强烈共鸣、感受至深的音乐作品,就是艺术价值高的;反之,艺术价值就低,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必须承认,有许多音乐作品是不需要分析的——在欣赏中,你只要感受它就够了,但更多的作品,尤其是大型作品,如交响乐、歌剧等,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音乐分析能力,就很难欣赏。

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分析,这是对作品的创作技法、配器方法、演出时的指挥或演出水平的判断。例如对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分析:乐曲对命运主题的处理,它是怎样表现战胜沉重的命运的(这部交响乐又名《胜利交响乐》),诙谐曲乐章末尾是怎样引出突然空前强烈的末乐章,表现胜利的欢呼的;另外,对整个作品的音乐结构、调式组合、配器手法等的创新等也应有所分析。再如,对比才的《卡门·序曲》,应该分析它是如何高度概括全剧的。其次是对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和它是如何表现的进行比较分析。例如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柏辽兹写了戏剧交响乐,古诺写了歌剧,柴科夫斯基写了交响幻想序曲,普罗科菲耶夫写了芭蕾音乐。对于这些音乐,我们都要根据自己对莎士比亚原作的认识与了解,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分析作曲家们是如何用音乐手段再现或发展原作的主题,等等。

对音乐的分析能力是需要一定文学的或历史的修养的。否则你就无法掌握音乐作品的背景材料,更无从进行分析。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在时间的进程中流动、展现,而且转瞬即逝。没有记忆能力就把握不住音乐作品的全貌,那么感受就会十分肤浅,分析也就失去了根据。记忆能力包括对乐句、乐段、乐章乃至整个作品的记忆。对陌生的音乐作品要求有临场记忆能力,它可使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对熟悉的音乐作品要求有重复记忆的能力,它使你产生比较:同一演奏家、指挥家和乐队在不同场合下的演出有哪些微妙的区别,不同的演奏家、指挥家和乐队的演出又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能通过许多渠道来欣赏音乐:唱片、录音、广播、电视等等。但是为什么一些重大音乐演出——尤其是交响乐和歌剧——人们总是争先恐后地买票去现场听呢?是听音乐还是看音乐呢?这里有许多原因,例如人们想亲眼一睹歌唱家、指挥、演奏家的风采,或是去享受音乐会特有的气氛等等。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讲,根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录下来的音乐,也没有现场(尤其是现代化音乐厅)聆听的效果好;第二,歌唱家、演奏家和指挥家演出时的感情、表情、动作、姿态等无一不在强调对音乐的分析和理解,因此,只有听加上看,才能更深地体会和感受音乐的巨大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