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薯大王刘书强

甘薯大王刘书强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甘薯大王刘书强文/何金广创业者档案刘书强,男,1959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如今,刘总已是县政协委员,中国脱毒甘薯联谊会A级会员。一时间,刘书强仿佛失去了人生方向,整日在社会上游荡。从一个中原小县城来到这个国际大都市,刘书强的视野顿时开阔许多。2010年年初,本就患有糖尿病的刘书强突然失明了,这对于一个事业正蒸蒸日上的男人无疑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

甘薯大王刘书强

文/何金广

img69

创业者档案

刘书强,男,1959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1978年高中毕业,1980年开始在襄城县烟草公司工作,1998年离开。2002年,偕妻子闯荡上海滩,开始创业历程。虽在上海时间不长,开饭店两年,却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2003年年底回到家乡,2004年创办襄城县阳光保洁有限公司,后改名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业务一度垄断整个襄城县,年营业额将近400万元。2010年6月,瞄准脱毒甘薯产业,发起成立襄城县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脱毒研发中心和河南财鑫集团公司建立长期关系,创建脱毒甘薯研究与种植基地,随后又得到烟草公司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如今,刘总已是县政协委员,中国脱毒甘薯联谊会A级会员。

所在地情况

襄城县,位于中原腹地,东倚伏牛山脉之首,西接黄淮平原东缘,为许昌市属县,辖6镇10乡434个行政村,面积897平方公里,耕地82.5万亩,总人口79万。襄城县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般冬季受大陆性气团控制,夏季受海洋性气团控制,春秋为二者交替过渡季节。县境河流属淮河流域的颍河和沙河水系,有汝河、颍河和沙河3条常流河,和一条引汝灌区总干渠(白干渠),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不大。土壤为黄洪冲积形成,分褐土、潮土、砂礓黑土3个大类、6个亚类、24个土种,土地资源丰富。县境煤炭与石油储量较为丰富。另有丰富的礓石(水泥的主要原料)与红石资源。

据统计,全年粮食总产69.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丰产丰收。蔬菜种植面积37万亩(复种),其中无公害蔬菜7.8万亩,发展有机蔬菜1500亩。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95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6389元,增长10%。

创业项目

脱毒甘薯与烟叶种植

创业感言

希望种植,种植希望!

创业故事

襄城县历来是种烟大县,是中国烟草种植三大发源地之一,曾被毛泽东誉为“烟草王国”。这里的农户,几乎家家都有种烟的经历。而甘薯,又称红薯,这里的人们,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对其反应大都是回想起改革开放前靠红薯保命的日子。那个年代,他们几乎每顿饭都要靠红薯填饱肚子,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甚至想到红薯就恶心,更别提去吃了。

然而,就是这种让老农户们想起就想吐的再普通不过的食品,如今在中原大地却焕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春。而刘总,这个同样经历过那个年代,同样厌倦吃红薯的人,也看到了脱毒甘薯产业的无限前景,不顾一切地扑向它。

实际上,十多年前,他还是一名端着国企铁饭碗的职工,是什么让他走上了创业这条路?两年前,他的公司蒸蒸日上,与脱毒甘薯产业毫无关系,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脱毒甘薯,又是什么让他与既爱又恨的红薯结下了不解之缘?

笔者因机缘于2011年4月9日来到襄城县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此挂职近两个月,深度了解合作社状况,有幸与刘书强结下忘年之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坎坷求知路 一世学海情

笔者第一次见到刘书强,就与刘书强海阔天空地聊起来,刘书强毫无保留地述说着过去的风雨历程……

1959年11月,刘书强似乎不逢时地出生了。那个时候,共和国刚经历“大跃进”,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幸而,刘书强父亲是烟草公司老员工,家庭还算过得去,幼年的刘书强并未吃到太多的苦。

刘书强自幼好学,一直嗜书如命。然而,正当刘书强开始上学的时候,共和国的那场运动冲击了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刘书强失去了一生中最佳的学习时期,这也成为他一生的痛。尽管如此,刘书强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去学习。终于,1977年恢复高考,刘书强又上了高中,并于1978年毕业。由于基础薄弱,乡里高中教育水平又太差,刘书强毕业当年并未参加高考。直到1979年,刘书强在一挚友的鼓励下,才与其一起参加了高考,结果,好朋友顺利考上武汉大学,自己却出师不利。不行,再来一次,结果又折戟沉沙。终于,心灰意冷的刘书强在生活压力下,放弃了走这个独木桥,于1980年进入了襄城县烟草公司,做起了合同工,而这一做就近20年。在工作期间,刘书强也始终未放弃学习,始终保持着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关注,对历史、文学、艺术的热情,甚至到现在还喜欢与年轻人激情谈论NBA,俨然一个老男孩。

冲浪上海滩 清洁一县城

1998年,国企改制浪潮席卷烟草行业,已近不惑之年的刘书强下岗了。一时间,刘书强仿佛失去了人生方向,整日在社会上游荡。然而,“心若在,梦就在”,经过几年的沉寂,2002年,刘书强终于下定决心,偕妻子闯荡上海滩。

从一个中原小县城来到这个国际大都市,刘书强的视野顿时开阔许多。美丽的外滩,闪耀的东方明珠,高层次的生活品质,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又是那么的令人兴奋。然而,来这里不是游玩的,是来打拼的。路要走,梦也要追,最终,刘书强夫妇选择开一家拉面馆,在都市一角开启了创业历程。

经过两年的奋斗,刘书强积攒了一些钱。但也是经过这两年的风雨,刘书强也感觉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城市。2003年年底,带着满腔的不舍,刘书强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襄城县,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正是在上海开饭店的时候,对市场嗅觉灵敏的刘书强接触到了保洁行业,看到了老家在这个行业的商机。很快,刘书强在2004年开办了襄城县阳光保洁有限公司,后改名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刘书强仅投资18000元,短短几年,公司业务就一度垄断整个襄城县,固定资产达到近百万元,年营业额近400万元。在县城的任何一家饭店吃饭,刘书强都会对人自豪地说:“看这些餐具,都是我们公司负责消毒的。”而这一切,都是靠刘书强的诚信经营理念与异于常人的战略眼光。

病魔势汹汹 笃定甘薯情

正如所有创业故事描述的那样,一切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0年年初,本就患有糖尿病的刘书强突然失明了,这对于一个事业正蒸蒸日上的男人无疑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

然而,经历了一段情绪低落期,刘书强又重新恢复了生命力。他一方面积极配合治疗,一方面将公司日常事务交给人负责,自己只负责重大事务的决策。这时的刘书强依然保持着往日的爱好,开始常听收音机,网络新闻看不见就让身边的人帮着念。也正是这段时间,刘书强得以静下心来思考事业,思考人生,寻找人生再次升华的机会。

不久,那位考上武汉大学的幼年挚友突然联系到了刘书强,这位30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已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图书馆副馆长。他把刘书强接到北京同仁医院,在这里,刘书强病情渐渐好转,虽然依旧无法自理,但已能隐约看到人影。

就在即将离开北京的时候,已经对甘薯产业产生兴趣的刘书强偶然听说“世界薯业博览会”在北京召开,刘书强不惜花140元的高价买了进场门票。博览会对脱毒甘薯的宣传深深吸引了刘书强,回到襄城县就开始对脱毒甘薯做更加详细全面的了解。这段时间,刘书强看到了脱毒甘薯产业的无限前景,也知道了河南的薯业巨头——郸城财鑫农副产品实业有限公司。在公司联系人名单里,刘书强很快选择了联系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脱毒研发中心的蒋旭教授。

蒋教授在得知刘书强的意图后,很快就与刘书强见了面,并深深佩服刘书强独到的眼光——在公司那么多联系人里,唯独联系了蒋教授!原来蒋教授正是国内脱毒甘薯领域的权威专家,而公司这一块也是由蒋教授全权负责。一见如故的两个人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科技来主导 兴办合作社

在与蒋教授交流过程中,除了深切佩服蒋教授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刘书强也更加坚定了进入脱毒甘薯产业的决心。从蒋教授的口里,刘书强对红薯的用途与优点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并深入了解到脱毒甘薯产业在国内的发展。

img70

作为食物,红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及钾、铁、铜、硒、钙等,营养价值很高,是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对有明显抗癌效应的蔬菜排名,其中熟红薯、生红薯被排在第一、二位。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生。

在淀粉加工领域,红薯淀粉在医药、化工、军事、印染、铸造等行业使用广泛,另外,生物化工醇、燃料乙醇、可降解膜、淀粉纤维制衣等社会需求量也巨大。尤其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当下,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环保燃料将快速发展,生物乙醇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开,而红薯可能就是摆脱将来粮食和能源危机的最后一张王牌。

传统红薯连年种植,出现了品种退化,致使红薯产量一年不如一年,种植面积也不断下降。出现这些情况,有些农民认为是地力原因。其实红薯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昆虫传毒,使甘薯携带了病毒,抑制了甘薯生长的发挥,导致甘薯产量降低。甘薯脱毒就是将甘薯中所带的病毒脱去,恢复甘薯生长本性,这正是当前国内竞相发展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实验证明,经过脱毒,每亩甘薯的增产幅度均在80%以上,国内脱毒甘薯试验田最高亩产已达2万公斤,这对普通薯农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尽管如此,脱毒甘薯产业在国内的发展还属起步阶段。

带着对脱毒甘薯产业的无限热情,刘书强在蒋教授指导下,于2010年6月发起成立襄城县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千家万户的薯农联合起来,力争把襄城县这个“烟草王国”打造成“红薯王国”。

农业创业难 力把乡民领

然而,想归想,做归做。想把这么多一直单兵作战的农户联合起来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首先是土地流转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根,他们的命,哪能这么轻易被流转。刘书强经多方咨询,并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与不断实践,总结出在当地行之有效的两种土地流转模式:一是高价承包。刘书强将村子里闲散的土地以高于市场价(600元/亩)三分之一的价格(800元/亩)承包了近500亩连片土地,原来不连片的用换地方式使其连片。这些土地将作为合作社的示范基地,由合作社统一规模化生产。二是服务型流转。即由农户带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统一以优惠价格为其提供农资供应、育苗、机耕、植保、加工、销售等服务,农户也可以在合作社工作领取薪酬,年终合作社利润按股分配。

其次是农民思想问题。许多农民都是种了几十年红薯,从未听说亩产可以达到五六千斤甚至上万斤,以为这又是在放“卫星”,“大跃进”,何况襄城县由于种红薯时间太久,土壤内病毒积累过多,红薯亩产量能达到2000斤就已很不错。刘书强为转变农民传统思想耗费了大量精力,操心不少。由于合作社成立后,在2011年才正式引进财鑫公司的原种进行育苗,刘书强决定在第一年仅试种,自己基地可以面积大一点,但其他农户根据需要多则两三亩,少则不到半亩。而在选择农户时,刘书强也很注重战略步骤。由于合作社计划在两三年内将苗子推广到全襄城县,所以刘书强就选择在襄城的各个乡镇找可靠的农户布且仅布一个点,目的就是要引起轰动效应带动周边农户,另一方面也是防止种苗繁育混杂,影响合作社声誉。

刘书强说,等明年合作社流转到上万亩土地,有可观的收益后,就将合作社利润的至少10%作为公益金,为村子修建基础设施,并补贴贫困家庭。

志展大宏图 上阵父子兵

就在合作社红红火火地办起来时,襄城县烟草分公司也找上门来援助。实际上,由于近年来种烟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种烟积极性大幅下降,为稳定烟叶生产,提高烟叶品质,襄城县在国家烟草总局的规划下开展了烟草基地单元建设,其中土地流转和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成了他们的大难题。靠着对刘书强为人的了解和对合作社迅速发展的惊讶,烟草公司的领导直接找到刘书强帮忙解决问题,并答应为合作社免费投资建造种烟所用的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大量交通与水利设施,并提供化肥与农药等物资,而脱毒甘薯在生产时也可适当使用。刘书强在离开烟草行业10年后再次与其结缘,但这次,刘书强占足了主动权。

也正是烟草公司的介入,刘书强的战略也更加明晰,他要在三年内流转5万亩土地,一方面满足烟草基地单元建设,另一方面,重点发展脱毒甘薯及其他农作物生产,尤其利用烟草三年轮作造成的闲散土地。以后还会发展循环农业、观光农业。

虽然刘书强的眼睛依然没有恢复,但他相信重见光明的日子不远了。而他正在做大学生村官的儿子也加入了合作社的创建,并逐渐成为合作社的中坚,成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典型。

相信在他们父子二人以及无数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红薯王国”必将成为襄城县又一个响亮的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