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垄断丝业,过招洋人

垄断丝业,过招洋人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垄断丝业,过招洋人胡雪岩眼光敏锐,头脑聪颖,善于捕捉一切商业时机。胡雪岩经商中有一个精彩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当时时局变化中的一个有利时机,垄断了丝业,与洋人过招,第一次让洋人向中国商人屈服。经过商议,上海的丝行老板达成共识,他们联合起来一致要求洋人提价。他们对洋人道,胡雪岩已经答应出高价收购他们的生丝。

垄断丝业,过招洋人

胡雪岩眼光敏锐,头脑聪颖,善于捕捉一切商业时机。在他的从商生涯中,有着许多令人赞叹称奇的成功故事。胡雪岩经商中有一个精彩的地方,就是抓住了当时时局变化中的一个有利时机,垄断了丝业,与洋人过招,第一次让洋人向中国商人屈服。

胡雪岩是一个商人,为人处世,商业利益总是放在首要位置。由于晚清时代,官府软弱,西方列强纷纷在沿海开设商埠,影响中国手工业发展,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胡雪岩个人的利益又常常与民族的利益密切联系,尤其是当他同洋人做生意时。

江南是蚕桑业发达的地区,在外国势力入侵之前,盛行手工染丝业,由当地一些小手工作坊加工。因此,数万人以养蚕、手工染丝、纺织为生。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风波,往往就会使无数家庭破产,沦为难民,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清政府对江南尤其是江浙一带的蚕桑业起初是有保护政策的,官府明令禁止非法垄断丝业,哄抬价格,或贱价收购,所以江浙一带桑蚕业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然而洋人的势力一侵入中国,形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洋人在沿海城市开设了商埠,大批机织产品涌入中国。西方机器工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远远地强于中国传统的手工作坊。洋人在江南一带大量的收购生丝运回国内,这使得江浙一带的手工作坊没有生产原料,因而不得不关门大吉。中国手工织丝作坊的倒闭,使得西方的商贸势力乘机控制了蚕桑业市场,西方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他们肆意压低生丝的价格。同时生丝不宜长时间保存,不到一个月便会由雪白变成土黄,从而分文不值。急于卖掉生丝挣钱的蚕农看着刚出的雪白的生丝,根本不敢久留,以免生丝跌值,得不偿失。因为江南许多人家以养蚕为生,所以,虽然洋人把价压得十分低,但无数蚕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认命,低价卖给洋人。

胡雪岩在浙江多年,十分地熟识蚕桑业的生意运作,知道其中利润丰厚。他一直想从事生丝生意,却苦无资金。不久胡雪岩开办钱庄积累资金,拉政府部门关系,寻求官场庇护,很快就拥有了雄厚资金。于是,他开始涉足他梦寐以求的蚕桑业了。

胡雪岩打着浙江巡抚的旗号在乡下收购生丝,而且价格高于以往洋人的收购价格。蚕农们受尽了洋人低价收丝的困苦,得知胡雪岩收丝价高,纷纷把生丝卖给胡雪岩。胡雪岩知道一己之力,无法将浙江生丝尽数收购,于是胡雪岩想了个主意,依然是借助官场势力,由浙江巡抚率头,成立蚕丝总商会,胡雪岩以蚕丝总商会的名义与蚕丝业的同行一起联手收购蚕丝,然后外销洋人。商会成员由浙江的大富翁、乡绅、告老还乡的官僚担任,这些富翁们如果愿意出钱,则出钱,不出钱,则提供经济上的担保。

胡雪岩收购蚕丝时向蚕农们讲明:“我们先付你一部分钱,另外一部分我出具欠条。这个欠条由蚕桑商会担保,而且加盖浙江巡抚的官印。这部分钱一般等到秋天就付给你们,而且还付有利息。”

胡雪岩联手丝业同行收购蚕丝这一手确实厉害,洋人因为收不到蚕丝,一下子慌了神。西方许多国家的丝厂都依赖中国丝源,尤其是英国。胡雪岩把丝源垄断起来,他们国内许多丝厂“无米下锅”,纷纷告急,影响了国内的工厂生产。外国洋务商办纷纷跑来找胡雪岩,要求把生丝卖给他们,并且允诺给以高价成交。然而这时胡雪岩的报价远远超出洋人的预料,几乎要比以往的生丝收购价高出一倍,洋商一听各自摇头。

于是洋人开始商议,通过他们的洋务代表进京贿赂京中一些高官,要求清朝政府出面制止浙江巡抚参与商业行为。然而胡雪岩对于洋人的这一招早有准备,他说服浙江巡抚王有龄在收购蚕丝之前便上一道奏章,道:“江南丝业,其利已为洋人剥夺殆尽,富可敌国之江南大户,于今所余无几……民无利则国无利,则民心不稳,国基不牢。鉴此,本府痛下决心,力矫忝桑弊病。兹有商贾胡雪岩者,忠心报国……”奏章对洋商给政府经济带来的伤害做出了准确的剖析,并且一再标榜自己联合商会收蚕,并非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为朝廷、为蚕农、为蚕丝商人谋取利益。所以奏章一到京中,许多大臣都认为言之凿凿,并上奏皇上,希望另外的省份也效法浙江成立商会,联合在商业上对抗洋人。情况如此之盛,那些受纳外国洋务代表贿赂的高官们见大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自己不敢再为洋人谋利,加之洋人所谓指责浙江巡抚的证据也不够,洋人靠清廷制止胡雪岩收蚕丝的计划泡汤了。

此计不成,洋商们又生一计。他们放出风声,说西方坚决不收胡雪岩手中的蚕丝,他们高价大量收购浙江外省的生丝,并且当场付清银两,不拖欠贷款

这种举动对胡雪岩无疑是致命一击,如果洋商真的像洋人放出的谣言一样能够从别的省收到足够的生丝,哪怕只够维持一个月的生产,对胡雪岩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胡雪岩手中没有丝织工厂,不能加工,收购生丝又占用大量资金,而且生丝难以保存,时间愈长,质量愈差。

胡雪岩果然不是常人能比,危机关头,仍然能够气闲神定。此时,胡雪岩早已有了对付洋人的措施,那就是联合江南蚕丝业巨头,形成商业同盟对抗洋人。他马上乘船,赶往上海。

胡雪岩到了上海之后,首先拜访了在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上海名宿陈正心。陈正心国学深厚家财万贯,而且一身正气,为人豪放,善济人之难,有“小宋江”之称。

陈正心向来佩服胡雪岩在商业中的名气和他与洋人斗法维护蚕农利益的义气。陈正心按胡雪岩所说的计划广发请帖,召集上海各丝行老板,就浙江胡雪岩的做法征询众商行老板的意见。一石击起千层浪。各商行老板大为赞赏胡雪岩保护中国人利益的做法,埋怨洋人贪得无厌,坑害中国商人。后来便有人提议由陈正心出来领导大家一块对付洋人。“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只要大家联合起来,把生丝压一段时间,洋人们的工厂没米下锅,那么生丝的价肯定会上去。

经过商议,上海的丝行老板达成共识,他们联合起来一致要求洋人提价。他们对洋人道,胡雪岩已经答应出高价收购他们的生丝。

洋人见仍然收不到生丝,于是又私下想分化拉拢,对某些商行许诺以高价。然而中国商人再也无法忍受洋人的欺负,对于洋人的分化、拉拢置之不理。那些商行的老板告诉他们,如果有人敢私下把丝卖给洋商,不仅仅会受到同行的谴责,而且背上卖国的恶名,也会得罪上海滩的商界领袖人物陈正心,他在上海可是个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人。

洋商们见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除了同胡雪岩当面谈之外,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加之国内生产厂家的告急电报雪片般的飞来,洋商们只好放下架子,举手投降,最后终于给胡雪岩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